□ 新华社记者 潘清
10日开始,持续了近两年的天弘余额宝“限购令”正式取消,这也让曾经红极一时的“宝宝军团”再度成为热门话题。想当初,为防范规模增长过快风险,天弘余额宝主动发起“瘦身行动”。而眼下,规模降下来了,收益率却在逐级走低,其他“宝宝”类货币基金情况也类似。这种背景下,你还会投“宝宝”类产品吗?
“瘦身行动”成效显著,天弘余额宝取消“限购”
4月9日,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将于4月10日起取消天弘余额宝货币市场基金个人交易账户持有10万元额度及单日申购2万元额度限制。持续了近两年的天弘余额宝“限购令”终结,引发社会关注。
余额宝诞生于2013年。伴随移动支付的崛起,与支付宝“联姻”的余额宝规模快速膨胀。截至2017年末,其总规模高达1.58万亿元,较上年几近翻番。
同期,余额宝用户总量达4.74亿人,其中99.94%份额持有者为个人投资者。
为减轻“一基独大”的压力,2017年5月天弘基金开始主动对余额宝采取“限购”措施。在额度上限由100万元先后调降至25万元和10万元的基础上,自2018年起采取每日9时限量发售的政策。
“那段时间需要早上定闹钟才能抢到余额宝,有时晚了一会儿就被告知‘明日请早’。”上海市民朱林军说。
“瘦身行动”成效显著。截至2018年末,天弘余额宝资产净值降至1.13万亿元。业界分析认为,此番天弘余额宝取消“限购”,或意味着单只基金规模增长过快的风险得到有效释放。
收益率逐级走低,你的“宝宝”咋样了?
天弘余额宝取消“限购”,也与余额宝平台“敞开怀抱”密切相关。
2018年5月4日零时起,余额宝开启“分流”模式。博时现金收益货币A和中欧滚钱宝货币A两只货币基金进入余额宝平台,宣告天弘余额宝“一枝独秀”时代终结。如今,余额宝平台对接了广发、银华、景顺长城等约20家公司的货币基金。投资者“货比三家”,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货币基金规模的此消彼长。
事实上,由天弘余额宝打响“第一枪”后,“类余额宝”产品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个庞大的“宝宝军团”横空出世。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末公募基金合计规模为13万亿元,其中货币基金规模8.15万亿元,占比高达62.7%。
“宝宝军团”现身之初,曾因远高于活期储蓄利率的收益水平红极一时。以天弘余额宝为例,其7日年化收益率一度高达逾6.7%。不过,近年来此类产品的收益率呈现逐级走低态势。
“宝宝”们仍具独特优势,理财步入多元化时代
业内人士指出,尽管竞争对手众多,收益率下降,“宝宝”们依然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如起投门槛低、流动性强,以及与各种移动支付场景紧密相连等。而与此同时,近年来伴随财富管理市场日渐成熟,百姓投资渠道正越来越丰富。
理财专家提示,投资者可以根据资金可投资期限和自身风险偏好的差异,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股市、期市等波动较大的市场比较适合激进型的投资者,稳健型投资者不妨关注银行、保险、基金等产品。
在银行理财市场,“保本型”产品逐渐退出舞台的同时,结构性存款产品异军突起。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2月中资全国性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合计首次突破11万亿元大关。据相关机构统计,3月30日至4月5日一周内,仅纳入统计的16家银行就发行了119只结构性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最高为4.54%。最新的在售理财产品收益率排行榜上,部分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的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最高预期年化收益率超过8%。
此外,京东、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巨头近年来纷纷涉足财富管理业务,旗下理财平台对接基金、保险等多元投资产品,也都拥有不少“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