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峥
最近,每晚临睡前,女儿和我多了一项有趣的功课——一起检视我的时间“账本”,这几乎可以算是一项娱乐活动。女儿会饶有兴致地边看边点评:“嗯,今天看了三次书,加起来有两个半小时,不错,效率挺高的。”“上网购物1小时20分,太长时间了吧!”“带毛球遛弯儿45分钟,今天小狗狗肯定特开心。”“买菜、买肉+包馄饨3小时,花这么长时间做好吃的,今天辛苦啦”……
是的,我近来开始记时间账。每天,从起床开始,记录当天所做的每一件事及所花费的时间。这样做是受到一位“奇人”的启发,而这位奇人就是《奇特的一生》一书的主人公柳比歇夫。
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 柳比歇夫生于1890年,是前苏联的生物学家、数学家,又是哲学家、翻译家。他一生成绩卓著,完成了70余部学术著作,从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到昆虫学等,还应用数学方法来研究生物分类学。此外,俄文的《神曲》也是他翻译的。
相比他的学术成就,柳比歇夫最为人所赞叹崇敬的,则是他独创并坚持了56年的时间统计法。从26岁开始,他以日记的形式记录每一天、每个事件的花销时间,并通过统计和分析,进行月小结和年终总结,以此来改进工作方法、计划未来事务,从而提高对时间的利用效率。期间他不断完善这一统计方法,并一直沿用了56年,直到82岁逝世。
这本书刚开始看时,觉得这是个太奇怪、太乏味的人,整天都在铢锱必较地记时间账,生活一点乐趣都没有。然而看到后来,我的心里充满了感动,作者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内心无比充实而幸福的人。从1916年到1972年他去世的那一天,56年如一日,柳比歇夫一丝不苟地记录他的时间支出,这是他的个人编年史,从未中断过。他用这样的方式记录自己时间的流逝。管理一生时间的他,敬畏时间、敬畏生命,尽自己所能,把一切都献给了研究。柳比歇夫的时间如水晶般晶莹、匀称,使人为之惊叹不已,几十年的时间可以一眼看透,在漫长的岁月里,没有丝毫模糊之处。
现代技术说到底很多都是为了节省时间的,比如马车变成了火车、飞机,电报代替了书信,电视代替了剧院,甚至拉链代替了系扣子,等等。我们有了很多节省时间的工具,却觉得时间永远不够用。时间都去哪儿了?
2000多年前古罗马的哲学家塞涅卡说,“我们一生的时间大部分用于错误及种种恶行,很大一部分是虚抛滥掷,无所事事,我们整个一生几乎都没有用来干应当干的事。”的确,通常来说,不学习、不做事当然更轻松,但如果不去考虑轻松不轻松的问题,而考虑需不需要的问题时,人们势必会严肃地考虑如何利用一天、一个月、一年中荒废掉的那些时间。如果能把一个人在生产、生活中花费掉的时间摆出来给他看,他一定会发现自己白白地、糊里糊涂地浪费掉的那一部分生命是那么多,并为之大吃一惊。
这本书看得我有点坐立不安。毫无疑问,即使不去统计记录,我也知道自己的很多时间都是在虚抛滥掷,无所事事。时间统计法最厉害的一点在于,它会像镜子一样照出你碌碌无为的样子。每一天,总是觉得自己干了很多事情,从早忙到晚,回到家里甚至直接瘫软在沙发上。可是究竟做了些什么?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说,如果把一天所干的事情全部记录下来,很多人都受不了。
我还是决定试一试。为了记账,我先将生活中的事情按照重要性进行了排序,便于统计各自花费的时间,依次分别是:工作,学习,健康,休闲娱乐,休息,家务和机动。说来也奇怪,从决定做时间统计那一刻起,我似乎发现了一个重新审视自己生活的角度。于是,在几天之内,这个排序发生了几次变化:先是健康被排在第一位,每天早上5点准时起床做瑜伽,7点钟女儿上学,我和她一起出门去公园走路,9点多回到家,并不耽误做其他事情;其次,一直觉得浪费时间、能偷懒就偷懒的家务,不知不觉中改为了亲情,并直接上升至第二位,仿佛一个沉睡的人突然惊醒过来,发觉了家的宝贵和家人的依恋,不再视做饭打扫为畏途,那些以前歪在沙发上刷手机或上网浏览闲逛的时间,我宁愿用来把地板擦洗一新,或拿出整个下午听着音乐包馄饨,再精心煲上一锅汤。
从前,面对小狗渴望的眼神,每每狠下心来告诉它“妈妈有事,不能带你出去”。然后不过是在家里进进出出东摸西摸,或看看美剧,翻两页闲书。现在,每天都能找到足够的时间带它出去遛一大圈;通常,一本书开个头,往往几个月也看不完,一天中难得找到一段时间静下心来进入阅读状态,现在,只要意识到正在“无所事事”,就会提醒自己“现在可以看会儿书了”,或“读一会儿英语吧”。就这样,一本搁置了几个月的书三天就读完了,多年前热情高涨买下的一堆英语读物被翻了出来,擦去厚厚的灰尘,每天“啃”一点,每天都有新的喜悦。
我想我有点体会到柳比歇夫时间统计法的真正意义了——时间并不只是被动地记录,而是在主动安排、计划并随时修正中,不断提醒自己“不要忘了你真正想要的生活”“什么才是你所认为的生命的意义”。
一个人珍惜每一秒钟,并使每一秒过得很有意义,同时又把这看成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现象,无疑是最为困难的一件事。柳比歇夫在这个世界上能活多久,这是他不能决定的,可是作为一个人,能有充分价值地生活多少时间,却正是由他决定的。他也做到了最充分地施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身上的宝贵品质,这也正是他时间统计法的结果。书的作者在最后说道:如果一个人的所作所为使自己感到幸福,那他的作为就不可能算什么功勋,既然不是功勋,就没有什么值得号召的,至于说到为科学服务,那实际上不是他为科学服务,而是科学为他服务……柳比歇夫在每日每时的自我克制中感到幸福,他并没有建树丰功伟绩,可他建树的要比功绩的意义更为重大——那就是过得很好的一生。
事实上,我并没有做到每天记录,而且那些没有记“时间帐”的日子,基本上又会恢复之前的懒散懈怠,但我已经有了修正的妙法,就是回来老老实实面对时间。我们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柳比歇夫这样的人,但他却让我发现了普通尘世生活更有价值的活法。
英国文学家罗伯特·史蒂文森说:“不论工作有多么辛苦,每个人都能干好他那一天的工作,每个人都能很甜美、很耐心、很可爱而且很纯洁地活到太阳下山,这就是生命的真谛。”时间永远都是够用的,不管多少,总够用来做一件事。唯一需要问问自己的是:你希望从生活中得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