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村就像一个家,村民就是这个家的成员。大家认识到了这一点,就会把村里的事当成自家的事来做。”——湖南新化县油溪桥村村“两委”正是运用这样的治村理念,创新和完善管理、激励机制,有效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齐心协力推动村庄发展。
环境整洁、绿树环抱的油溪桥村农舍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史玉根 文/图
青翠的山,碧绿的水,整洁的村道,错落有致的农舍……蒙蒙春雨中,湖南省新化县吉庆镇油溪桥村,犹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
油溪桥村地处新化县北部边缘,曾经是一个省级贫困村,村域经济落后,村民收入低,人居环境也很差,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该村的旅游观光、休闲农业等产业兴旺起来,村民人均收入大幅提高,村庄面貌和人居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年,先后获得“全国文明乡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脱贫攻坚示范村”等荣誉称号,并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
油溪桥村的美丽蜕变是如何实现的?村庄治理有何值得借鉴的经验?近日,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走进油溪桥村,一探究竟。
村庄建设,靠的是自力更生
油溪桥村位于油溪河畔,一座古老石桥连通两岸,桥边矗立一栋5层楼房,招牌上写着“油溪桥村游客接待中心”。跨过古桥,沿一条石板游步道登上山顶,驻足观光亭,蜿蜒而下的油溪河和绿意盎然的油溪桥村尽收眼底……
“这条游步道和这座观光亭都是我们村投资兴建的。”油溪桥村村委委员彭德友自豪地对记者说,“建设过程中,我们发动村民投工投劳,节省了很多资金。建设材料也省了不少钱。”
村民投工投劳搞建设,在油溪桥村已有多年传统。10年前,油溪桥村村“两委”换届后不久,为解决村里的饮水和灌溉问题,决定兴修水利和引水系统,但工程预算巨大,当时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怎么办?以支部书记彭育晚为首的村“两委”号召全体村民自力更生。村民积极响应,投工投劳,自己动手,仅花费了3000元购买钻机,就完成了管道沟挖掘施工项目,整个建设项目只花了60万元。
工程完工后,油溪桥村村民终于喝上了清洁的自来水,以前靠雨水灌溉的农田也能旱涝保收了。村民们尝到了甜头后,为公共建设和村庄发展出力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更高了。近年来,村里又以村民投工投劳等方式修建了停车场、游步道、污水处理系统等公共和基础设施,不但节省了建设资金,还增强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
“我们最大的资源就是人力资源,靠山靠水不如靠自己。”彭育晚说,油溪桥村的理念是村里的任何工程建设,凡是能在村里解决的,绝不请外人帮忙,凡是能用劳力解决的,绝不花冤枉钱。“一个村就像一个家,村民就是这个家的成员。大家认识到了这一点,就会把村里的事当成自家的事来做。”
谁家违规,罚的是包户干部
记者走在油溪桥村公共区域,见不到一只乱走的家禽,也几乎看不到一星半点的废弃物。这么干净,是有专人及时清扫和管理吗?彭德友笑着说:“我们村没有专职环卫工,环境卫生全靠村里人自觉维护。村里的家禽都圈养起来了,村里人都不会乱扔垃圾,外来人丢垃圾,村里人看到了都会及时捡拾。”
他告诉记者,时光倒回十年前,油溪桥村的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也很差,村民乱丢垃圾的现象十分严重。为改变一些村民的不文明习惯,村“两委”下了不少功夫。
“我们制定了‘十不要’村规民约,执行过程中先从村干部做起。”彭德友介绍说,他们曾经组织了捡烟头比赛,村干部带头捡,各组干部交叉捡,看谁捡得多,看哪个组捡得多,村里给予表扬奖励。这个活动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效果开始显现,村民不好意思再乱扔烟头、垃圾,个个成为义务保洁员。
喜庆或祭奠场合燃放鞭炮在农村历来很普遍,油溪桥村也不例外。这一行为不仅破坏了环境卫生,还时常酿出火灾事故和人身伤害悲剧。从2014年开始,油溪桥村就开始倡导文明祭奠,节俭过节、庆生,禁止燃放鞭炮,成为新化县率先禁炮的村庄。
尽管治理难度很大,但村“两委”班子意见一致,认为禁炮有利于村庄文明建设和村民利益,一定要坚持。他们的做法有点特别:除了宣传引导,还实行干部责任制,村干部分片包户,哪家违了规,不罚村民,只罚那个包户的村干部。
记者在采访中听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年清明节,一户村民在坟地燃放了一挂鞭炮。当天,村里通过广播公布了此事,并宣布对包户干部罚款200元。因为连累了他人,这户村民受到了同村人的谴责,觉得很不好意思,主动到那个包户村干部家里道歉,并保证以后不再放鞭炮了。
“如果直接罚村民,可能会引起村民的抵触。但乡亲们都很纯朴,不愿意连累别人。所以,只罚村干部,反而增强了村民的自律性和村庄公共约束力。”彭育晚说,通过实行村干部责任制,充分发挥党员和干部的带头作用,乡村治理得以顺利推进,如今,在油溪桥村,乱扔垃圾、燃放鞭炮、大办酒席、打牌赌博等不良习俗和不文明行为已基本绝迹,为美丽家园建设扫清了障碍,打下了基础。
积分奖励,比的是贡献多少
记者在油溪桥村走访多家农户,看到每户人家的门口都贴有一块“星级文明户创建牌”和一张“创星级农户积分栏”。创建牌和积分栏分别列出了10个创建项目和10项打分内容,涵盖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并都填写了星级和分数。
“这是我们村搞的创建活动,主要采取积分考评办法。村里成立了积分制管理领导小组,每月评分一次,每季度统计一次,年底进行综合排名评定星级户,并存入户主档案。”彭德友告诉记者,油溪桥村的积分制管理已实施多年,2018年被有关机构评为全国乡村治理十大经典案例之一。
他介绍说,油溪桥村各家农户都建有分数档案,每年底,档案袋都要与户主全家见面,全村张榜公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评选星级文明户、先进院组、先进家庭、先进个人和全村“十个好”等活动。各家的档案袋还将收藏到村史馆,让子孙后代知道这一代人为他们做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我们的积分考评和创建活动都投入真金白银,物质奖励也包括兑换相关服务、享受有关激励政策等等。”彭德友告诉记者,2018年,油溪桥村对积分制管理进行了完善和升级,村民可以投工投劳换取工分,折算成村集体经济股份,村民精神文明建设所得积分也与村集体分红挂上了钩。
“不是哪家人多就分多少钱,而是看哪家贡献做得多,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齐心协力推动村庄发展,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好更美。”彭育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