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残雪犹在的中天门,霁月光风,算是让我不负此行。
夕阳西下,泰山的日落没有日出出名,但毕竟也与太阳有关。下次,我能登完全程、看看日出吗?
■ 舟子
为什么要去登泰山?于我,是因为那篇《雨中登泰山》的中学语文课文吧。
手机地图时代,查怎么登泰山应该很省事,可我懒得查。那天,我本打算第二天上午出发去登山,可是吃饭时遇到济南来的一姑娘,她说:“我们都是夜里10点出发登。”我豁然开朗:“哦,泰山日出,那可是有名的!”可我生疑,问道:“夜里,人很多吗?”她说:“一路上都有人,哦,得带上手电!”我确信她所言不虚,虽然,刚刚交谈了几句,但人的好意有时是能一眼就看出来的,她将她所知道的与泰山有关的信息简短而又不失要点地告诉了我,不希望我错过什么。我又问:“这天,夜里不会很冷吗?”她说:“不会,登着登着,就热了。”
登泰山是一情结,但夜里10点出发,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不过,既然要看日出,路上花去4、5个小时,也是有时间上的道理的。我决定先去看看情况,于是,中午过后出发了。手机地图时代,查怎么去泰山也应该很省事,可我懒得查,还是用老方法,问此生第一次见到的当地路人。他们都给了我指点,让我觉得:这些人好,这路也好找。其中一人说:“你走去?那得4、5个红绿灯吧?”她看似忧心,怕我走不到。我说:“没事,这很近了。”
从街巷里出来之后,一条环山路直通泰山红门,一路上有路牌指示。我的左侧就是山,泰山的山体,但不是徒步登山——历史上鼎鼎有名的一条路线——的始发点。我走着,开始不时见到拄着登山杖一看就知道也是去登泰山的人,后来就没有了。过了几个山口,因怕走过了,我在又一处山口前,最后询问了一位路人:“登泰山是从这儿上去吗?”她给了我肯定的否定:“不是,还得往前走。”我来到了红门,开始了我的忆着课本登泰山。
这一段路很古旧,一看就是经历了很多年头的台阶和建筑。没登几步就来到了“孔子登临处”,立着的一块石碑上刻写着:登高必自。很励志也很有气势。彼时,我与孔子走在了同一条山路中。我狐疑:“难道他老人家就登了这么点山吗?这也值得大书特书?”
后来,才发现这不过是起点而已。后面的路途还漫长着呢。而我已经疲累得不想登了。冬天的泰山,除了那些古迹、台阶和两边巨大的山石、参天的侧柏,其他也没有什么更能吸引我的了。而这些,登来登去都差不多。于是,我开始盼望一个个景点的到来,虽然景点也就那样,但还是有些典故在里面,似登山路上的里程碑,给人小小的纪念与鼓舞,让人还想继续。登得累死累活的不只是我,我看见有母女俩坐在路边的石头上休息,好像下山归来,于是问道:“到顶还有多远?”呼哧喘气的母亲让那孩子递给我一张地图,意思是“你自己看吧”,她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她也是在上山!我看后,苦笑着告诉那个满眼盼望着答案的孩子:“咱们现在也就登了三分之一吧。”
不管如何疲累,登山还得继续,理由相当简单粗暴:“不登泰山来干吗呢?”中途又问了一位脚步轻快的下山姑娘:“到顶还有多远?”她很认真,问:“到顶?你是指到南天门还是玉皇顶?”我其实什么都不指,我只是需要一个让自己下山的理由。我说:“都行。”于是,她又很认真地说:“还有很远,全程得4、5小时。我也只是登到了中天门。”如同从她那里得到了一把尚方宝剑,像那位姓王的名人所说,不妨先给自己设个“1亿”的小目标,于是,我把登到中天门设成了我的小目标。这期间,我又有过多次地想不登了,我数次不明白:为什么要来受此苦累?就因为它是泰山吗?还是因为像路上有人所说“”我们这一大家子能一块来登泰山,是一种幸福”?而历代登泰山的人们又是因为什么?
出发前,我没有复习那篇课文,只是在途中不由自主地会去记忆里搜索、对照。那些文中提及的地点,有的对上了,有的记不清了,有的忘记了。“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齐鲁青未了”……那时,天天背课文,这些日后能够脱口而出的语句都来自那时的背诵,也树立了泰山在我心中的高大形象,还有那个叫“李健吾”的作者,“吾”字好特别。也许,我来登泰山,也是在致敬那曾经的背诵年代吧。因为没登到顶,这些巅峰胜景、胜境我也未能领会到。登到中天门,我就很有自知之明地下山了,累得实在不行了。
好在,那时傍晚,前几天一场残雪犹在的中天门,霁月光风,算是让我不负此行。夕阳西下,泰山的日落没有日出出名,但毕竟也与太阳有关。下次,我能登完全程、看看日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