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9年2月28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文化周刊 什刹海 在故宫过大年 树 影 《唐朝的驿站》:温暖而感伤的记忆 编织春光(组诗) 忆着课本登泰山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2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故宫过大年

我们一次次用镜头把这里宏伟的景色收进自己的记忆里,我们通过一部部影视剧知道了并不真实存在的小燕子、甄嬛、魏璎珞们,但是我们对于创造了明星大戏台的这个默默无闻的群体有过好奇吗?对他们中的代表人物又知道多少呢?

■ 朱钦芦

好些年没去过故宫了,但是感觉到了这些年的故宫正在散发着前所未有的魅力,以致成了年轻人喜欢的打卡圣地。当故宫举办过大年活动的消息甫一传出,我们家的年轻人便毫不犹豫地在网上下单,预约了大年初四的门票。而我,也确实想看看,皇家和老百姓的过年有些什么不同。

过去无数次来过这座老皇城,但是这次看到的它和以往任何时候都不同。以往的它,一幅雄伟威严的气势,而大年里的它,却是一个放下身段的亲民形象,热热闹闹,欢乐祥和。午门的城楼上张贴着一幅巨大的海报,上书:贺岁迎祥。宫门上贴着门神、对联或春条。城楼下广场的东西两侧,各自立着五个巨大的“福”字。这可不是哪个书法家的作品,而是放大的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和道光这五代皇帝的亲笔字。总之,大年里的故宫,像极了位处九五之尊的那个人脱掉了在朝堂上堂皇的衣冠,回到后宫换上了轻衫小帽,让人平添几分亲近感。

随着人流,从午门西侧登上了城楼。我发现,参观的路线上,全部用木地板铺路,游人也触碰不到城墙的栏杆。想起了初二去一位热爱收藏、对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的朋友家拜年时,他忧心忡忡地担心这么多人的参观会毁坏了故宫。确实,保护和开放永远是一对矛盾:没有保护的开放是一场灾难,没有开放的保护会失去意义,在两者中间找到平衡点才是正确的做法。从现实保护情况看,管理方肯定是充分考虑了这个问题的。站在午门上,我发现这个过大年活动给了我们一个额外的福利:不仅是午门城楼,故宫的城墙和角楼都开放了,给参观者提供了全新的看故宫的视角。

过年喜欢热闹,但是巨大的人流(尽管已经作了限制)对于参观故宫藏品的人来说却不是一个理想的体验。人群像流水一样,只要谁停留下来一会儿,就会形成堵点。所以工作人员不断地提醒人们要流动参观。我幸好在参观前做了些功课,对整个活动有了个大致的了解:展示的过年文物分为实物展览和实景体验两部分。展览的文物规模颇大,共有885件,文物仿制品1000件,分为六大主题,分别是:“祈福迎祥”“祭祖行孝”“敦亲睦族”“勤政亲贤”“游艺行乐”和“欢天喜地”。所以尽管是走马观花,由于心中有数,我也基本看到了自己想要看的东西:“五福迎春”(五个皇帝写的“福”字)原件、朱红廊檐下挂着的一溜儿华美的宫灯、“斋戒玉佩”“家宴”和“宗亲宴”的摆设场面、精美的“金瓯永固”杯、冰嬉图、让孔夫子三月不知肉味的“韶乐”乐器,以及在乾清宫外、消失了近两百年的天灯和万寿灯……

走出午门的展厅,原本有云的天空变晴了些,灰蓝色天空下宫殿群的金色琉璃瓦顶金灿灿的一片,煞是瑰丽、壮观。猛然有个醒悟:在这个拥有无数宝贝的紫禁城里,其实最宝贵的就是这些建筑物本身!那么,是些什么人营造和维护了这么一个伟大的建筑群呢?

沿着城墙走到东华门城楼,里面也是一个展览——“营缮之道:紫禁城的营造与保护”,就像是在回答我的疑问似的!我立马来了兴趣。展览序言中有这样几句话:“多少年来,人们只知道紫禁城建筑雄伟壮观、艺术精美,对其创造和营建之人,因传世史书记载语焉不详则知之甚少。同样,对于殚精竭虑保护紫禁城古建筑以及传承故宫建筑文化的现代及当代前辈先哲亦没有完整的事迹研究。”这番话击中了我心。接下来看到几个身着朝服的人像,他们是谁,为什么陈列在这里呢?我忍不住好奇地趋前一看究竟。“样式雷”,这个字眼又一次映入我眼帘!我记得七八年前去圆明园参观,那里有复原的圆明园沙盘,还陈列了缩印的一些建筑设计图纸。无一例外地,这些复印件都署有“样式雷”的字样。我心有疑问,但却没有闹明白这几个字的含义。在展览的“清代的工官制度”这部分,我终于明白了负责皇家建筑设计、烫样及营建、修缮的机构,叫作“样式房”,其主持人称为掌案。展览文字明确地写道:康熙朝后样式房的掌案主要出自雷氏世家。原来“样式雷”是对清代一个建筑师家族的称谓!这次,我不再轻易地让自己的眼睛从这几个字上溜过去了,遂逐字逐行地看下去。

原来,这是一个其牛无比的建筑师家族!

雷氏家族八代人从康熙年间起,到辛亥革命爆发,其中七代人都掌管“样式房”这个机构。他们都有些什么作品呢?说出来会吓坏你:故宫、北海、中南海、圆明园、颐和园、景山、天坛、避暑山庄、清东陵、清西陵(其中一些建筑系明朝所建,但清代屡有扩建、改建和重建)……概括起来说,他们或主持或参与了清代皇家的宫殿、园林、陵寝、王府、衙署、庙宇的设计建造、修缮保护,中国五分之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出自他们手里!他们的设计图纸整整堆了三间屋子,现在已被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雷氏家族不是利玛窦或汤若望那样的海外人才,也无缘到海外去镀金学艺,他们是实实在在的本土人才,从南方来到帝都后,凭借着一身好手艺,从普通的工匠登上了中国建筑的最高庙堂,并长盛不衰地以“样式雷”的美名存在了200多年。这个奇迹,也打脸了那些认为“中国古代无建筑师”的洋腔洋调。

在展厅的楼上,我还知道了几位故宫守护者的名字:朱启衿、于倬云、单士元……

走出展厅,我脑子里一直转悠着一个问题:我们一次次用镜头把这里的宏伟景色收进自己的记忆里,我们通过一部部影视剧知道了并不真实存在的小燕子、甄嬛、魏璎珞们,但是我们对于创造了明星大戏台的这个默默无闻的群体有过好奇吗?对他们中的代表人物又知道多少呢?

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些对不起他们。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