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9年2月1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农村新女性 发展 袁家村:乡村旅游激活乡村振兴 为农业注入情感和趣味 倾听“煎饼大妈”的新年愿景 开展公益非遗技能培训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非遗传承人呼吁

开展公益非遗技能培训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周玉林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传递。”1月29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水紫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田静对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说。

田静是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政协委员,在近日召开的云南省政协第十二届二次会议上,她提交了“关于支持鼓励非遗手工技艺开展公益技能培训的建议”。

田静告诉记者,在市场化冲击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了物质化的转变,在传承和社区治理创新上,不仅存在过度追求物质和产业化、系统传承的碎片化等问题,而且传承人在传承技艺的过程中,公益培训往往被忽视,各地现有的传习点、传习所、传习馆认证大多数在传承人的企业或工商个体户名下,公益类技能培训往往得不到认可,也很难界定是企业自身的用工,还是公益培训。

“因此,我建议政府有关部门支持有条件的非遗手工技艺地区,由非遗传承人成立非营利公益技能培训机构;支持非遗传承人以传习中心搭建以公益主导的公共平台;支持一些有条件的非遗手工技艺地区成立非营利公益技能培训机构;加大政府购买力度,让非遗传承人更有荣誉感更加自信,从而发挥其最有效的技能传习培训,培养更多的农村青年成为传统手工艺的主要人才力量,推动农村变美,带动村民致富。”田静说。

田静还建议政府有关部门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参与社区治理创新,让其发挥主体作用,构建乡村社区治理创新模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