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习近平总书记对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在出台法律、制定政策、编制规划、部署工作时要充分考虑两性的现实差异和妇女的特殊利益,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为推动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开展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落实《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妇女与教育领域确定的“教育工作全面贯彻性别平等原则”“性别平等原则和理念在各级各类教育课程标准及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目标的重要举措。
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统筹谋划,采用教育培训、试点先行、辐射带动、扩面提质等方式,在中小学校探索将性别平等理念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持续推进性别平等教育向纵深发展。2014年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召开“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进校园工作交流研讨会”;2015年举办“教育工作者社会性别意识培训班”;2016年组织编写《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贯彻与落实》《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工作手册(试行)》,在山西、内蒙古、江西、山东、贵州等省(区)设立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进课堂项目试点;2017年召开“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进课堂项目启动暨培训会”“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进课堂交流研讨会”,在天津、内蒙古、江苏、贵州、陕西等省(区、市)再次设立项目试点;2018年12月召开“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进课堂项目试点总结推进会”,在天津、江苏、山东、湖南、贵州、陕西等省(市)设立第三批项目试点。
目前,全国已有天津、山西、内蒙古、黑龙江、上海、江苏、江西、山东、广东、四川、陕西、湖南等13个省(区、市)开展了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进课堂工作,其中天津、黑龙江、广东、贵州实现了全覆盖。
广东省 率先开拓创新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模式
2018年8月广东省妇儿工委、省教育厅、省妇联联合印发《关于在我省全面开展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的通知》,同年9月在全省中小学、中职学校全面开展性别平等教育工作。目前,广东省21个设区的市已全部启动了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工作。
高位推进,强化顶层设计。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将性别平等教育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全局谋划,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纳入社会治理创新和全民修身行动,写进省“两规划”八大示范性工程,作为新时代教育改革、教学创新的目标任务,成立省妇儿工委、教育厅、省妇联相关领导以及省委宣传部、财政厅、文化和旅游厅、省广电局、省关工委等单位精干力量组成的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大财政投入,创造示范经验,取得显著成效。
以点带面,打造推广“中山模式”“茂名模式”。从2012年开始,广东省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区域特点选取试点地区,创新形成了适合城市教育的“中山模式”和适合农村教育的“茂名模式”,在全省扩面工作中逐步推广。中山市率先开设“四校两区”试点,示范带动全市24个镇区均有1~2所试点学校开展教学实践,市直属中小学和职业技术学校基本实现全覆盖。中山市创设了性别平等专题课、融合课、实践课三类课程,编写《中山市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指导大纲(试行)》《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指南》《中山市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优秀教学案例汇编》“三大教学法宝”,为全市中小学开展性别平等教育工作提供科学系统的教学指引。茂名市针对地处偏远农村、留守儿童众多等情况,编写了一套适宜农村留守学生的性别平等教育试点教材,结合分年级实施生命教育、性别认同与平等教育、自我发展教育等专题内容研发18个课时的课程,建立农村小学性别平等教育监管制度。珠海、梅州、东莞、惠州等地积极学习,大胆探索,在试点经验基础上打磨新亮点,创造新成绩。
部门联动,全方位开展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建立妇儿工委统筹协调,教育部门推动纳入地方教材,妇联结合家庭文明建设组织发动,媒体做好宣传分享,试点学校开展教学实践等多部门、全方位的联动工作机制。动员和引导社会优质资源参与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组建以社会性别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为主体的理论和实践指导队伍,以学校班主任、心理教师为主体的教育管理队伍,以中小学校德育专干、班主任、心理教师、学科骨干教师等组成的校内性别平等教育师资队伍,合力为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提供智力支撑。
加强宣传,营造浓郁的性别平等社会氛围。进一步落实《广东省关于加强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工作的意见》,正在制作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视频短片,拟在广东卫视、广州地铁、大型楼宇等人群密集的地段和时段滚动播放,面向领导干部、社区群众以及媒体、妇女、教育、司法和统计工作者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国策培训宣传,连续四年举办全省媒体从业人员培训班,累计培训500余人次,覆盖省、市80余家主流媒体。
天津市 一区一所试点校,迅速推进性别平等教育全覆盖
2018年10月天津市政府妇儿工委、市教委、市妇联联合印发《关于在我市中小学开展性别平等教育的通知》,将性别平等教育纳入天津市中小学教育内容,为全市全面推进性别平等教育工作提供了机制保障。
扎实研究筹备,形成天津模式。2015年至2017年,市教委和妇儿工委办公室利用两年时间研究筹备部署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工作,先后组织相关人员赴台湾、黑龙江、广东等地学习考察先行经验,联合性别平等教育专家编写天津市性别平等教育指导教材,开发性别平等教育核心议题实操工具包,组建由高校教师、研究院所研究员、儿童教育机构负责人组成的市级性别平等教育专家团队。2017年初下发《性别平等教育进校园工作方案》,在全市16个区各甄选确定一所教学基础好、师资力量强的学校作为首批试点学校,明确工作思路、实施步骤和工作要求。为各试点校选配活动参考用书,制作供教师和学生使用的知识卡片,组织开展教师培训,组织专家深入试点学校提供技术指导和理论支持。
一区一所试点学校,培育先行先试典范。各区教育部门和妇儿工委办公室凝聚力量,积极行动,制定方案,组建专家团队,突出特色,打磨亮点,倾力推进各区试点学校的性别平等教育进课堂工作。组织开展对试点学校全体教师的性别平等教育业务培训和教学指导,帮助试点学校研发教学指导材料,促进性别平等理念逐步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与日常工作中。各区通过试点运行、树立示范、总结经验,为2018年12月全市以点带面推动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工作全覆盖打下坚实基础。
打造特色课程,构建和谐文化。各试点学校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利用德育活动、素质拓展、班会课、团体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紧紧把握学生身心发展、教育教学、性别平等教育三大规律开发性别平等教育特色课程。一是注重学生视角。选择学生有感受、有想法、愿表达、想参与的话题作为切入点,设计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自主探究中明晰性别平等理念。二是回归爱的教育。通过性别平等课程使学生将尊重、平等的理念落实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行动上,让其自身和身边的人感受和传递爱。三是无痕化植入。将性别平等教育作为长期坚持、循序渐进实施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分析学生状况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设计课程,避免简单概念灌输和单向说教。
贵州省 启动“性别平等教育进校园”三年行动计划
2018年7月,贵州省“性别平等教育进校园”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启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专门部署,省教育厅和省妇儿工委办公室安排专项经费,从课题研究、课程开发、扩大试点、团队打造、师资培训等方面入手,全面推进性别平等教育进校园工作。
三级联动,加强试点工作组织领导。贵州省在国家级试点基础上,不断扩大省级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试点范围。省级与试点地区市级、县级教育部门和妇儿工委办公室分别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妇儿工委办公室抽调专人负责日常工作,建立领导小组例会、评估制度,县级每月调度一次项目执行情况,市级每两个月听取一次项目执行情况的汇报,省级每学期组织一次调研督查,不定期开展巡查,每年配套专项经费用于开展试点工作。
出台政策,多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形成性别平等教育浓郁氛围。省教育厅、省人社厅和省妇儿工委办公室积极协商,针对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进课堂试点工作出台专门政策,鼓励教师开发课程、开展课题研究,相关成果与教师职称评定挂钩。多次组织各级性别平等教育培训班,指导完成各类性别平等教育课程设计100余份,开展性别平等教育进课堂说课比赛、教学设计竞赛、优质课比赛、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推选出一批优秀教育成果。
陕西省 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从历史文化积淀优势中再出发
陕西省依托丰厚的教育科研资源和前期宣传教育文化活动积累,充分发挥教师主体作用,致力于创新突出地方文化特色的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教学实践。
自2014年陕西省开展“性别平等进校园”系列活动以来,在高校、科研院所、党校等建立了10个省级妇女/性别研究基地,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纳入党校主体班次、行政学院培训教程和干部培训教学计划,开展国策进高校长效机制构建论坛、“他为她”全球性别平等运动中国西部倡导活动、依法治国与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进校园专题报告会、女性文化素质大讲堂等各类活动100余期,举办以“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促进性别平等教育开展”为主题的“性别平等进校园”主题教育示范活动,通过“幸运抢答猜一猜,歪风邪气批一批,经典相声说一说,男生女生演一演、文明倡议读一读”等形式使中小学生初步了解性别平等,为全面推进中小学性别平等进校园工作奠定了基础。
建章立制促进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落地落实。一是建立协作机制,省教育厅与省妇儿工委办公室联合下发通知、安排部署工作,共同开展培训、提升队伍能力,共同检查验收、确保工作成效。二是建立工作运行机制,2017年制定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在国家级试点基础上,确立第一批24所省级试点学校,并不断扩大试点范围。三是建立人才保障机制,依托省级妇女/性别研究基地建立专家智库,全程指导参与性别平等进校园工作,制作课件集锦光盘,促进交流分享。四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纳入妇女儿童工作经费预算,为项目学校配套经费支持。
充分发挥教师能动性,着力打造一支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工作队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开展培训,省教育厅与省妇儿工委办公室多次联合召开“性别平等教育进课堂”专题培训会。在试点学校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和集体备课,组织学校德育主任、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等教学骨干,开发符合学生特性和需求的专题课、融合课和实践课。组织试点学校通过举办专题讲座、中心教研组活动、公开观摩课等形式提升教师性别平等教育能力和水平。各试点学校多次组织专题研讨,就如何结合自身工作、学科特点、师资队伍等做好试点工作进行积极探索,形成鲜活实践经验。如陕西省西安市第四十五中学将本市、本校历史文化发展与性别发展理念有机结合,打造精品教学课程;西安小学制定“性别平等教育进校园教案集”;韩城新城二中结合本土文化资源,构建“文史之乡的性别文化”校本教材体系等。
江苏省 “多点支撑、全面开花”的性别平等教育模式
江苏省2017年启动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工作以来,发挥后发优势,初步形成了“多点支撑、全面开花”的性别平等教育模式。全省13个设区市全部开展了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进课堂工作,55所幼儿园、中小学、大中专院校以及党校和校外阵地率先开展了性别平等教育试点,形成了覆盖全教育阶段的性别平等教育实践体系。
明确目标方向,全省动员落实。省政府妇儿工委办公室和教育部门通过考察分析,研究制定了江苏省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工作方案,确立了“五个一”目标,即:编写一套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教材,开设一项性别平等教育课程,培养一批性别平等教育骨干师资队伍,组建一支性别平等教育专家和社会支持团队,探索一个校园性别平等教育模式。召开全省妇儿工委办公室主任工作会议,专题研讨部署开展性别平等教育进课堂项目实施工作,形成了省市妇儿工委办公室统筹指导、各级教育部门分工负责、试点学校和阵地具体实施、相关专业组织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工作思路。全省13个设区市迅速行动,认真开展部门协调、组织发动、项目策划、试点推进工作。南京市成立了以市区妇儿工委办公室、市教育局、市妇联和试点学校领导组成的领导小组,联合出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为试点学校提供配套资金。常州市妇儿工委办公室与教育局联合出台《常州市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工作实施意见(试行)》。无锡市制定工作方案,选择出试点学校等。
推进试点建设,探索开发课程。各试点地区精心组织、协同实施,各试点学校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把性别平等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工作统一部署,抓师资培训、抓课程研发、抓活动设计,逐步开发出各具特色的专题课、融合课、实践课课程,形成了以专题课为支撑引领,融合课为覆盖辐射,实践课为拓展延伸的课程体系,打造了一支性别平等教育的骨干教师队伍。如连云港市率先出台教学大纲和教学案例汇编,并在家庭与少儿活动中心将性别平等理念融入绘本故事和亲子活动。
项目化运作,社会广泛参与。各地将江苏省开展多年的社工服务项目与性别平等教育进课堂项目有机融合,依托基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妇女儿童之家、四点半课堂等阵地,以项目带动政府有关部门、女性社会组织、专业社工服务机构、高校专家、各类巾帼志愿者团队等共同参与实施,在一些社工服务项目中增添性别平等教育内容,丰富了性别平等教育的实施内涵和形式。扬州市妇儿工委办公室联合教育部门、妇幼保健院、高校、社工机构等,在全市高校实施“致橡树”性别平等进高校项目。还有苏州市的“外来务工子女学生性别平等教育计划”,宿迁市宿豫区的性别平等教育进中职生课堂,连云港市的“校外教育中的性别平等教育”,以及南京市完善性别平等观察员队伍工作机制,要求观察员密切关注性别平等教育进课堂项目实施等都各具特色。
南京市文靖东路小学:开展性别平等教育“一学、二建、三推、四带”
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是一项创新工程,江苏省南京市文靖东路小学是一所新建学校,“二新”相遇创造出别样风景。一学:全校师生通过学习性别平等教育理论知识和先行地区实践经验,增强认识,夯实性别平等教育教学本领。二建:建立性别平等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制定《性别平等教育工作远景规划》《近期工作目标》,将性别平等教育列为学校发展的重点工作。三推:推进课程设计,制定由基础课、班会课、心理健康课、校本课组成的性别平等教育课程体系,不同年级各有侧重,低年级从男孩女孩外形、爱好等方面入手,中年级从性格、心理变化入手,高年级从性别、生理方面入手,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诠释性别平等理念;推进主题教研,打造科学课《骨骼》、体育课《花样足球》、心理健康课《做自信的自己》、劳动与技术课《涤纶彩球》等一批精品课程;推进课题研究,设计基于性别平等教育的小学学科课程整合、小学主题班队课、小学特色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等课题。四带:学校利用操场对外开放时间,将性别平等相关内容做成展板,对来锻炼的居民宣传,利用文靖家长学校,开设专门的性别平等教育讲座,带动社区居民和家长转变观念,树立性别平等理念。
内蒙古农业大学附属中学:性别平等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内蒙古农业大学附属中学在性别平等教育进课堂项目工作中结合自身特色,从校园性别文化培育、师生性别意识转变、课程设计、编印材料、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扎实开展试点工作。课程设计以九年一贯的教育优势为依托,形成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课内到课外、由专题课到活动课的课程体系。课堂教学以学生日常行为班级教育管理为主阵地,小学的形体、美术、社会、武术课和中学的生物、道德与法制、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课等基础课程与性别平等融合开发,举办“认识自己”专题讲座、观摩示范课、二课堂(武术队、小乐机器人社团等)、主题班队会、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利用校园网、微信、校刊、校报和宣传栏等校园宣传学习平台推介性别平等知识,全方位、多角度推进校园性别平等教育的成效。
教师代表毕嘉:性别平等理念与语文课的结合水乳交融
毕嘉是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海校街道灯塔小学的语文老师,自2017年4月首次接触性别平等教育,通过与团队一起现场观摩、参加培训、学习研究、说课磨课,梳理了小学语文课本中的17个融合点,设计打磨成熟了《大象的耳朵》《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等示范课程。她说,在开展性别平等教育实践初期,身边经常有男性同事或朋友和她开玩笑:“毕嘉,你去扛那桶水吧,不是性别平等吗?”大家对性别平等的浮浅认识,让她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开展性别平等教育的重要意义和责任使命。她的经验是,在基础学科中开展性别平等教育,不是简单的渗透,而是要两个课标水乳交融,将性别平等理念在语文的基础性和人文性上更好地契合,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润物无声潜移默化。
国务院妇儿工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