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8年12月29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农村新女性 创富 “只要多用心,土地不会亏待我们” “沙漠之舟”成“沙漠黄金” 技术+信用 育苗场红红火火 创富文摘 网红农家女 大卖土特产 山地养殖,找对方法能生财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4.0参与评分人数:4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只要多用心,土地不会亏待我们”

怎么让有限的土地获得更大的收益?怎么让普通的农产品增加附加值?兢兢业业务农了半辈子的湖南女“村官”罗叔玄给出了答案——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史玉根

□ 胡富元

初冬,赶上难得的晴天,湖南省隆回县罗洪镇的许多妇女和老人,纷纷在自家庭院里晾晒薯条、薯片。在阳光照射下,村庄里到处“金光”闪烁。

“我们这里坡地多,不少人家都种了红心红薯,自己家吃不完,加工成干货运到城里去卖,很受欢迎。”罗洪镇江塘村支部书记罗叔玄对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说:“除了红薯,我们这里还出产水稻、花生、杨梅等农产品,收益都不错。其实,只要人勤快,多用心,种地也能赚到钱。”

“种地也挣钱”,是罗叔玄当农民、任村干数十年来的体验所得。今年52岁的她,从未离开过农村,长期在家务农。作为一个农民,她精心耕作和养殖,靠务农收入,逐步提高家人的生活质量;作为一名村干部,她积极引导村民珍惜土地,通过发展种养业和农产品加工,实现脱贫和致富。

水稻蔬菜轮作

挣钱盖起两层楼

罗叔玄属于改革开放初期开始务农的新一代农民,与父辈相比,他们更懂得科学种地,与更年轻的农家子弟相比,他们对土地更加执着。

1986年,罗叔玄与本村青年邹忠宝结婚。心灵手勤的她很快成为公婆家的主要劳动力和理家能手。以前,公婆家主要种植水稻,收益微薄。她说服公婆,从4亩责任田里腾出半亩地,用来培育蔬菜秧苗,对外出售。育苗技术是她在娘家就学会了的,她培育出的秧苗总比别人家壮实,卖得格外好。每年,他们家光卖秧苗就有5000多元的收入,收益比单种水稻高出几倍。

短短几年,罗叔玄一家靠种地,不仅维持了全家人的生活,还攒下了两三万元的积蓄。1994年,他们家的木板屋失火被毁后,很快就建起了一栋砖木结构的平房。“建房子的钱是我们种粮种菜赚的,没有向别人借。”

为了增加家庭收入,房屋建好后的第二年,罗叔玄夫妻俩带着孩子到江苏省一家农场打工。凭着娴熟的种菜技术,他们拿到了比其他民工高出三分之一的工资,不过,只干了一年,罗叔玄就说服丈夫,一起打道回府。“在外面也是种菜,我们村里有地,还不如回家自己种。”

在江苏一年,罗叔玄开阔了眼界,观念也更新了:光种家里那几亩承包地,生产效率低,经常效益也非常有限。回村后,夫妻俩流转了8.5亩农田,加上自家的承包田,种植规模扩大到了12.5亩。

罗叔玄用10亩农田来种水稻,其余耕地种红薯、玉米、黄豆、花生、生姜等作物。“多种些作物,可以防范市场风险。”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他们实行了间作、轮作,中晚稻收割后,稻田全部种上萝卜、白菜、油菜、马铃薯等秋冬作物。春夏,水稻生长期间,田坎也不闲着,用来种黄豆。

2003年,罗叔玄和丈夫建起了一栋砖混结构的两层楼房,居住条件又上了一个台阶。和上次建平房一样,他们建楼房所花的钱也是家人种地和养殖赚的,没有因此负债。

特色种植+农产品加工

提高村庄农业效益

江塘村位于高山之下,人均耕地仅1亩多,主产水稻、玉米、红薯、花生等农作物。由于农业效益低,创收渠道又少,部分家庭仍处于贫困状态,江塘村也被确定为县级贫困村。和其他村庄一样,青壮年村民大多在外打工。

罗叔玄长期担任原江塘村妇代会主任和计生专干,2016年原江塘村与光华村合并为江塘村后,她被村民选举为村委会主任,2017年又被推选为村支部书记。如何让村民增收致富、让贫困家庭早日脱贫、让村子早日甩掉贫困帽子,成了罗叔玄考虑最多的事。

“利用土地,发展种植业,是脱贫增收的主要途径。”罗叔玄介绍说,由于青壮年村民大多外出打工,村里的一些耕地经常性地被闲置甚至长年荒弃。担任村主任后,她多次上门做相关承包户的工作,给他们讲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鼓励、督促他们复垦承包地。有几名承包户终于被说通,将撂荒多年的耕地重新开垦,种上了优质水稻和其他农作物,当年就获得了丰收,并顺利通过了土地确权。

罗叔玄告诉记者,有些耕地被撂荒是因为承包户确实无力耕种。为此,她动员村里的留守人员和当地种植大户,把那些闲置耕地都“捡”起来发展规模种植,这样不仅保护了耕地,而且使部分农户增加了收入。

利用当地绿色水土资源发展特色种植,是江塘村的发展规划之一。2015年光华村就成立了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了200余亩的油茶种植基地。新村成立后,罗叔玄和村“两委”积极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并结合相关的扶贫项目,进一步扩大油茶种植规模,使更多的贫困户和村民受益。“部分油茶今年已挂果,干果榨出的菜油每公斤售价达到了120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为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前些年,罗叔玄牵头承包了村里的100多亩山地,并与合伙人投资引种了红梨、黄桃、乌梅等多种优质品种果树,目前,部分果树也开始挂果,有的已进入盛果期。

数十年的务农经验告诉罗叔玄,农产品加工和深加工,可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经营效益。“以前,我们家就是这样做的,秋天采收的花生不会马上拿出去卖,要等到春节前炒熟后再出售,价钱比卖新鲜花生翻了一倍;采收的嫩玉米也是烤熟后再卖,价格比老玉米要高很多。”

据她介绍,猪血丸子、糍粑、红薯干等农产品是当地的土特产,远近闻名,但以往都是一家一户加工制作,比较零散,没有形成规模。目前 ,村里正着手建立加工厂,集中加工制作当地的土特产,利用互联网进行销售,做出本村的品牌。“这样,产品销量和效益都会有很大增长。总之,还是那句话,把地种好是我们农民的本职,只要多用心,土地是不会亏损我们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