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
记者 彭芸
“在亲戚面前都抬不起头来。”说起丈夫和两个儿子相继染上毒瘾的往事,如今56岁的云南德宏卡南村妇女排南相脸上依旧能看到几丝忧虑。
“不能再软弱了,再不做点什么,我们这个家和整个景颇族寨子都要遭殃。”这一坚定的信念陪伴了排南相16年时间。这也是“卡南女子护村队”的禁毒历程。
16年间,在“卡南女子护村队”的努力下,卡南村这个远近闻名的“毒祸村”“贫穷村”,如今成为人人称羡的“富裕村”“文明村”,被公安部授予“爱民固边模范村”。
借鉴“卡南女子护村队”的经验和做法,云南全省成立“妇女禁毒协会”“母亲劝戒队”“妇女攻心队”等群防组织3800多个。在广泛开展的警民联防工作中,在新农村的建设中,活跃着越来越多的女性身影。
如今,向扶贫帮困和带领村民致富“转型”,成为禁毒成功后“卡南女子护村队”的新使命。日前,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走近“卡南女子护村队”队长排南相和她的队员们,见证蜕变后的卡南村的新风貌。
“毒品太坑人,再好的人沾上毒品就没得人样了。一开始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不知该怎么办……”回忆起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排南相难掩心中痛楚。
卡南村是中缅边境的一个景颇村寨,全村共有村民52户。20世纪90年代,毒品在村中泛滥,社会风气急剧恶化。当时,村里64名男性中22人染上毒瘾,几乎每一个家庭都有一名吸毒人员。除了丈夫外,排南相的两个儿子也相继染毒,家里值钱的家当都拿去换了毒品。生活对于排南相来说仿佛是一个无底的深渊,看不到希望。为了生存,村里的妇女纷纷出走改嫁……
没有了退路的排南相联合起赵来友、石木果等8名受毒祸之害的家庭妇女奋起反击,2002年,在瑞丽公安局姐勒边防派出所的支持下成立了女子护村队,排南相任女子护村队队长,利用护村队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在边防民警的带领下开展工作。
排南相带头将自己两个染上毒瘾的儿子送进了强制戒毒所,在她的带动下,女子护村队队员纷纷行动,将毒品从自己的家庭里赶出去。
刚开始,有人认为她们是为了出风头,有人向她们的院子里扔石块、泼大粪,面对误解甚至是恐吓,排南相和队员们没有退缩。
护村队队员常常是一边下地干活、操持家务,督促丈夫(儿子)戒毒,一边开展治安巡逻,打击毒品犯罪活动,还帮助村里的其他家庭成员戒断毒瘾,重新做人。
“如果怕我就不会做这个事了,做这项工作最需要爱心和耐心。”排南相说。
帮人帮到底,为了使吸毒人员放下思想包袱,安心戒毒,女子护村队义务帮扶戒毒人员家庭恢复生产、照顾老人和孩子。为了筹集费用,排南相带着队员们打笋子、找野菜,用换回来的微薄收入帮助那些完全没有经济能力的吸毒人员及家庭。
在女子护村队和边防派出所的共同努力下,到2005年,卡南村实现了全员戒毒。昔日的吸毒村变成了和谐村、平安寨。由于成绩突出,排南相和女子护村队队员在2006年光荣入选“中国十大法制新闻人物” 。
在卡南村,记者看到,两条宽敞的水泥路贯穿村寨首尾,一幢幢别致的小洋楼矗立在红花绿树丛中,由政府和村委会共同出资兴建的村民活动室和戏楼正在扩建中,村委会大门前“卡南固边爱民模范村”几个大字显得格外醒目。
姐勒边防派出所所长吴振告诉记者,由于受毒品的祸害和折腾,往日的卡南村田地荒芜,经济萧条,群众大多生活在贫困的边缘。为了改变现状,女子护村队将工作重心开始从原来的禁绝毒品看家护村向扶贫帮困和带领村民致富“转型”。
卡南村历来有养殖生猪的习惯,排南相的两个儿子成功戒毒后,在姐勒边防派出所民警帮助下率先办起了小型的养猪场,收入比以前翻了五六番。最早加入护村队的八姐妹之一的赵来友,也是村子里的养殖能手,主动帮助戒毒人员,免费为他们提供种源、技术服务,先后帮助有5名戒毒人员家庭摆脱了贫困。
在队员的示范带动下,卡南村22户人家扩大生产规模,生猪养殖逐步成为该村主要经济来源。护村队里最年轻的队员赵南宪脑子活、想法多,又有技术,在临街铺面开起了养生馆,收入也是逐年攀升,还解决了村里三个妇女的就业问题。“没有边防派出所和女子护村队,可能就没有卡南的今天。我们妇女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只有村子好了,我们的下一代才能好。”
为了帮助更多的村民致富,女子护村队队员们将眼光投向种植及发展民族服饰加工生产等更广阔的领域。全村通过发展以甘蔗、橡胶、和茶叶等经济作物种植和生猪养殖为主的养殖产业,以及家庭酿酒等多种经营方式,逐渐走出贫困,目前全村经济总收入超过百万,村民人均收入从1996年的不足600元多上升到现在的7300多元。
如今的卡南村,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秩序井然、生活富裕,毒瘤得到根治,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成为云南边疆地区新时期禁毒防艾和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