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涵涵
22岁,正值青春韶华。可对于家人而言,22岁的晨宇却成了全家最大的愁事——从小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流;18岁出国留学,两年花光200万元却连预科都没毕业;回国后到大专院校求学,不到两个月就弃学回家;与游戏为伴,仅剩下的交流就是向家人要钱……(12月7日人民日报)
父母离异,父母和奶奶都觉得对孩子有巨大亏欠,于是父母对晨宇有求必应,奶奶更是对家中的“独苗”照顾得无微不至,把最好的都留给孙子。畸形的宠爱让晨宇的性格变得偏激,不会与人交流,不出去读书、工作,没有一技之长,天天窝在家里打游戏,甚至发展到奶奶一口口喂饭,如同废人,“22岁巨婴”让父母揪心,让旁观者瞠目。
这个事例中存在几大误区,第一,父母不知道高质量的陪伴才是教育的真谛,离异后,亲人都用金钱和物质补偿孩子,溺爱又缺乏与孩子交流;第二,晨宇上中学时,越来越孤僻,没有朋友,成绩处于班级中下游,但父母并未警醒,从而错过了教育的最佳时机,晨宇也在偏离的轨道上越走越远。第三,父母错误地以为出国留学是让晨宇长大成人的机会,不惜花费巨资送其出国,没料想儿子只是换了个环境继续关门打网游,两年花光200万元却连预科都没毕业,要知道不是任何学生都适合留学,那些本身学习基础、自理能力、自控能力欠佳的留学生,独自在异国他乡反而更容易自暴自弃,甚至出现心理问题。
“22岁巨婴”虽说是极端个案,但击中了家庭教育的普遍“软肋”。近年来,我国离婚率逐年攀升,如何平衡好婚姻自由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这两件事,是摆在诸多家长面前的难题。同时,随着留学潮的兴起,一些父母热衷于把孩子送到国外留学“镀金”,而不顾孩子成长的特性及自身条件,结果孩子在国外既没有学到知识和本领,更浪费家庭的钱财和自己的青春。加上网络游戏风行,一些人把网络当作逃避责任、游戏人生的绝佳场所,沉迷于网络、无休止啃老、荒废青春的例子数不胜数。
“22岁巨婴”凸显家庭教育误区,在一些家长眼里,孩子总是孩子,无论是懵懂无知的童年还是已经成年,关爱备至,宠溺有加,在大包大揽的环境中,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无形中日渐退化。日积月累,孩子变得极度自私,只求索取没有奉献,毫无规则意识、道德约束,把别人的帮助、赠予视为理所应当,无所事事、偏执分裂,最后成了身强力壮却心理还滞留在婴儿水平的成年人群体。
“22岁巨婴”警示我们,家长要及时总结教训,改变溺爱的教育模式,学会适度拒绝孩子,同时观察孩子的情绪,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帮助孩子掌握排解家庭变故、情绪受挫的技巧,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中的挫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亲情观、人生观。
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家长要知道,有一种“害”叫溺爱,陪伴孩子健康长大殊为重要;年轻人也要学会自我成长,善待父母,反哺感恩。如何做父母,如何做子女,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