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8年12月23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中国家庭*文明周刊 “投资”自身,做孩子的“无字书” 打造“家”文化 构建有爱校园 立德树人 从家庭教育起步 调查显示:多数美国人看重家庭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4.3参与评分人数:3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资”自身,做孩子的“无字书”

■ 关颖

养育孩子,需要有钱,给孩子优越的物质条件,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需要有爱,让孩子尽可能多地享受幸福生活;需要有时间,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让孩子有安全感,跟父母学习为人处世的本领……这些固然不可或缺,但是对孩子来说,最需要的是高品质的父母,能让他从父母身上读懂做人的真谛。

当今有的家长为了孩子掷重金买学区房、择校、上高价提高班和特长培训班,自己也全身心投入,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这样做,果真就能培养出理想的孩子吗?

一位父亲自己没有上大学,将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了女儿身上。他陪读12年,为了孩子上个好学校,3次举家随迁,最后索性与女儿一同学习、高考、上大学……父亲笃信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可是女儿说,“对于父亲的安排,我是一个没有退路的‘买单者’”。在她看来,这些只是父亲的一厢情愿。为了逃避父亲的威逼,她不止一次离家出走……

一些父母把孩子看作家庭的全部希望,一切为了孩子、服从孩子。他们认为,孩子培养好了,比自己的工作好更重要;孩子进步了,就是自己进步了;孩子将来有出息,就是自己出息了,“牺牲自己,为了孩子”是理所当然的。

然而,父母是孩子的“无字书”,孩子不是按照父母对他的期望而是按照父母的样子成长的。

未成年孩子的父母一般是中青年人,正是人生走向成熟的年华。如果自我放弃,一心扑在孩子身上,对社会无疑是一种人力资源巨大的浪费和无形的损耗。事实表明,自我否定感强的父母在进行家庭教育时,其观念也常常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对自我的不满意导致了渴望子女出人头地的补偿心理强烈,容易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另一方面,由于自身缺乏自信而衍生出来的消极、冷漠、保守、懈怠等等不良心理和行为特征,会通过有意无意、长期反复的言传身教,在孩子身上得到惊人相似的复制。而且家庭的生活质量、夫妻间关系的经营得怎样,孩子是有切身感受的。如果当孩子将来长大成人,成为人之父母之后,也同样是“为了孩子,牺牲自己、牺牲家庭”,岂不是对父辈期望极大的讽刺吗!

这样看来,一些人现在以牺牲自己、牺牲家庭来保全孩子,“牺牲”的就不仅仅是自己了,同时也是牺牲了孩子应当从父母那里得到的自信、进取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失去了孩子本该拥有的轻松、愉快的家庭生活环境,失去了孩子自己能够把握的、坦然处世的心态……而这些恰恰是孩子成长、成才所必需的。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麦克莱伦在研究成就动机时指出:父母若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就会诱导儿童成就动机的高度发展。他认为这主要是由于父母的成就动机既可为子女成就动机提供样板,又可以为其子女提供一个促进成就动机的家庭气氛,并能经常对其子女的成就动机给予迅速奖励的缘故。

由此说来,那些希望以牺牲自我为条件换取孩子成功的父母们,的确需要认真想一想这种“投入”和“产出”的平衡问题了。

孩子是读着父母这本“无字书”长大的,又像是一面“镜子”,在自己身上把大人的言行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你对他施以爱心,他也会回报你以爱心;你对他简单粗暴,他会以更简单粗暴的形式返还给你;你对他尊重,他会尊重你,重视你的建议;你对他忽视,他会对你置之不理;你自暴自弃,他会不求进取……

所以,父母要想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就加大在这方面“投资”自己的力度吧!做最好的自己,让孩子在现实中读到一部好的“无字书”。做最好的自己,才是最好的教育,才能更好地满足孩子生存和发展的需求。

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读到了、看清了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父母对待家庭生活和家人态度,父母的生存状态、行为习惯……一字一句地“复印”在自己的生命簿上,并在日后自己的人生旅程中点点滴滴地表现出来。这是一种难以抗拒的力量。

明智的父母并不看重那些物化的、外在的对孩子的投入,而是着力“投资”于自己。这种“投入”并非跟着孩子学课本、练特长、上大学,而是经营好家庭,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过好自己的每一天;是注重自己内在素质的提升,更好地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作者系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著有《家庭教育是什么——家长学习读本》)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