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梦佳
拿着《感恩癌症》这部即将出版的书稿,面前坐着作者丹菲。有从医经历的她,谈起这本书的创作背景时说:我不是要去助长读者的猎奇心,而是要启发他们重思生命的维度,身体与疾病之间的内在关系,同时认清烦恼所在,高质量、有智慧地过好此生。
之所以起这个书名,丹菲说这本书以纪实的方式,描述了主人公周逢君两次患癌经历,尤其是第二次患癌后的“自救”之路。因为鲜有人能度过两次这样的“劫”。“我从真实的经历中,再现了她寻找疾病形成的前因后果,就此展开了书写她离奇的充满女性独立人格和精神的故事。”丹菲说。
从辞官第一次保命,切除左乳、两侧卵巢,到下海经商,风生水起时第二次右侧乳腺癌变、肝脏恶性肿块、子宫内膜恶变和眼底病变,四者夹击般来袭,她毅然决然关闭公司,在医治和自省的双重道路上出发,一步步探寻自己生命的健康密码。故事梗概听起来有点非常人,但周逢君从自省中,对癌症的看法发生了360°大转弯,于是她自己“钦定”书名:《感恩癌症》。
丹菲认真地说:“书名看似有些晦气,但她真的把经历的两场癌症当作两位曾经的朋友。”
“就像送走了两位老朋友。”丹菲如此形容周逢君对两次癌症的定性。癌症在她生命中像结交过的伙伴,给了她身心的洗礼,把不好的部分随着时光推移逐步清洗掉,把她推向新的前方。
丹菲说,抛除市场因素,书名是最贴近周逢君内心的。她的生命好像在经历两场癌症之后重生了。周逢君曾告诉丹菲,如果没有这两个看似灾星一样的朋友,自己生命的维度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她对生命的维度认知提高了,生活的质量也提高了。癌症给了她“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般的磨炼后,周逢君成功出师了,她要感恩它。
她如何两次战胜癌症病魔的呢?
书中介绍,第一次面对左侧乳腺病变,周逢君和常人一样是不安的。她采取了乳腺癌患者最常见的外科治疗手段——乳腺癌根治术,即彻底清除掉肿瘤及其周围的组织和器官。也就是说除去切掉整个患病的乳腺之外,双侧卵巢也被一并去除。然而,这台在书中誉为“大屠杀”式的手术并没斩草除根,17年后,右侧乳腺再次癌变,同时还有肝脏恶性肿块、子宫内膜恶变及眼底病变。
在满屏网站和微信关于癌症治疗文章,以及家人和朋友的建议讨论中,除了赶紧寻找最好的医生外,周逢君开始深思:人往往在疾病来临时,一下子便软弱了,六神无主了。不晓得先做自我省察,不晓得判断疾病原因,更不晓得检点自己的身语并发出忏悔,也不懂得及时改正不良习气,积极呵护身体。更难有与疾病达成谅解,智慧地找出一条自我化解之道。
在对抗癌症的最初几年,周逢君对手术后的身体再也不敢掉以轻心。除了谨遵医嘱不能感染纤毫病毒、细菌外,她开始丰富各种来自报刊书籍的保健知识。结合自己的病相,探究健康与疾病的原理,她开始初步通过外力拯救自己的身体。
随后,她开始顿悟任何疾病都只是一个讯号,它在告诉你,你的生活模式是有问题的,你犯了严重的错误,你该改变了。至少在饮食习惯、生活模式、情绪状态和信念系统里,你一定是犯了错误。周逢君开始逐步探究:我为什么会生病?是因为我不幸得了它?还是由我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思维模式、情绪问题“惹”来的?
很多人到此容易陷入思维的怪圈,丹菲诠释:只把医生当作救世主,整日恍恍惚惚,身心俱疲,所以痛苦、烦恼。而周逢君在这时,已经开启了和疾病沟通和解的过程。让自己平稳、平静下来,系统性地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思维模式、情绪问题等方面全盘调整自己。
周逢君也在自己组织的百人分享会上向听众阐述这样一个道理:什么叫活在当下才开始慢慢明白了,心结一打开,内心充满了喜悦,那种感觉就是每一个细胞都是喜悦的。
书中进一步诠释,对生命要学会恭敬,学会感恩,如此心念才会随时都在欢喜的状态中,这种欢喜心就会让身体所有元素都处于快乐活泼的状态,这就是最大的营养与养生。周逢君还分享了自己的饮食之道。她的康复与坚持吃素也有关。吃素十几年来,神清气爽。她对现在的人总认为要多吃些补品、鱼肉、山珍海味等习惯提出一些质疑:生命科学家们早有认知,地球创造的植物,足以供给人类营养的需要。
回归此书,历时两年,从提笔勾勒,到完稿后四次和周逢君沟通修改,丹菲终于把《感恩癌症》这本书完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她抛出了一系列发人深思的观点:有病找医生没什么错,但同时该找的还有病者自己。疾病其实是充满善意的,它以身体痛苦的代价,给生命亮起警示灯:需要改变、改革和改善。两次患癌经历,周逢君到底用了怎样的非常手段和强大的信念系统来对付每次迎面而来的种种身体磨难?最终化险为夷的结果究竟如何?同时,疾病又对周逢君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丹菲说答案不仅在书中,也在每个读者心中。这也是她创作此书的目的之一:希望通过书的出版,能够给有缘的读者一个生命的思考和启迪——人生有太多的秘密,那打开秘密的秘钥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