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8年12月11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女界报道 公益创投实现妇联与社会组织合作发展 厦门为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保驾护航 卖房创业带领姐妹脱贫致富 从下岗到著名商标创造者 广州启动“锦绣协作计划”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与羊毛结缘的女工李秀云

从下岗到著名商标创造者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王永钦

2000年,打工妹李秀云所在的厂子破产,41岁的她成了一名下岗工人。

2018年,李秀云成了阿鲁科尔沁旗牧原绒毛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全国总工会“女子标兵”、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女职工劳动奖章获得者、旗唯一一名下岗职工人大代表。

这18年,到底发生了什么?李秀云感慨万千,她指着新建的厂房对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说:“是国家的下岗再就业好政策让我走到了今天,政府给我贷过款,让我走出了困境。”

李秀云1983年高中毕业后,她来到了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天山镇,在阿旗供销羊毛衫厂当了一名织羊毛衫的打工妹。她当过工艺员、车间主任。哪知天有不测风云,到了2000年底企业正式宣布破产。那一个冬天,当她骑着破旧的自行车,最后一次去公司领回买断工龄的7000多元时,彻底体会到了透心的寒冷与无助。

她想着自己干点什么吧,可老公和她都是工人,农村来的,没有积蓄,买了房子的债还没有还清,哪里拿得出钱投资做生意。再说她从二十几岁就进厂做羊毛衫,其余的什么也不会。思来想去,她还是决定做羊毛衫。说干就干,她立即找几个姐妹商量起来,几个人一拍即合,东拼西凑了1万元,买了8台旧机器,做起羊毛衫的来料加工。

几个月下来,效益还可以,除去几个姐妹的工资及各项费用,还略有盈余。虽然是小小的创业,也给姐妹们增加了无穷的信心和勇气。对原来羊毛衫厂有着深厚感情的她们,用创业挣来的第一笔钱,注册了几年前被老厂废弃的“牧原”商标,产品也填补了当时阿旗羊毛衫市场的空白。2002年,李秀云借钱在自家楼下买了个车库,她们把厂房从养牛的小屋搬到车库。

2003年,李秀云的产品已经占领了当地市场很大的份额,当时毛衫市场正由传统工艺向新型原材料转变,她们抓住契机,把丝光毛线和绵羊绒两大原材料引入当地市场,终于做出了不起球、不变形的羊毛衫、羊毛裤。也是在这一年的秋天,李秀云经旗妇联推举,当选为阿鲁科尔沁旗第十四届人大代表。当她得知自己是188名人大代表中唯一一名下岗职工时,她非常激动,同时也感到自己的肩头责任重大。

2004年,李秀云注册了牧原绒毛制品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政府协调,她拿到了第一笔20万元小额贷款,购买了横机40台,套口机15台,企业如虎添翼。

看到企业一步步走入正轨,李秀云想起了那些曾经和自己一样命运的下岗姐妹。她不厌其烦地电话通知从羊毛衫厂下岗的每一位姐妹,请她们回来上班。为了给工人找活干,能够放订单的厂家李秀云几乎都去过了,最后她们终于有了稳定的订单。 2006年,在旗委、政府的帮助下,公司终于在工业园区安家落户,结束了打游击的历史。2009年,她们在旗金融办的多方协调下,终于借到了贷款,盖起了宽敞的厂房。

2012年,李秀云的公司实现了技术改造,电脑提花机替代了旧横机,全部实现了生产自动化,“牧原”商标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著名商标。如今,曾经8个人的小作坊,已发展到员工127人,年生产能力达到15万件的大公司,产品也由原来的带料加工织片,发展到符合世界先进技术标准的成品羊绒衫制造。因为公司80%的职工是下岗和无业女工,她主动提出帮助有小孩的女职工联系“接应班”,由公司和个人各承担50%的费用,由接应班临时照顾孩子放学以后的生活,让职工们在公司感受到家的温暖,公司被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评为“模范职工之家”。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