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评论员 莫兰
巡护员这个职业进入大众视野,大都缘于一个英雄而悲壮的名字——“可可西里之魂”杰桑·索南达杰,以及他的名句“如果需要死人,就让我死在最前面”。这位成立中国第一支武装反盗猎队伍的“环保卫士”曾先后12次深入可可西里无人区,开展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和保护工作,查获非法持枪盗猎团伙8个。1994年1月,他与18名持枪偷猎者对峙,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长期在野外风餐露宿,每天超负荷工作,与持枪盗猎团伙做殊死搏斗,生死往往系于一线,这就是巡护员的日常。2016年的一份调查显示,82%的非洲巡护员在工作中面临过生命危险,60%的巡护员直接遭到过偷猎者的攻击。
除了应对恶劣的工作条件外,巡护员还要克服收入微薄、缺乏装备与保障的困窘。一项有关全球33个国家巡护员保险的研究发现,这一群体往往没有充分的保险,一旦发生危险,家庭经济负担沉重。但即便如此,仍有40%的受访者希望孩子继承自己的事业成为自然的守护者。
这份无私的情怀源于对盗猎猖獗、自然环境急剧恶化的深切忧虑。据统计,全球非法野生动物贸易金额达到每年至少190亿美元,在全球多种非法贸易中金额排名达到第四位。由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伯克利大学科学家2015年联合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保守估计当前的物种灭绝速度是正常速度的114倍,地球已经进入第六次物种大灭绝阶段,人类可能是最早遭殃的物种之一。就在今年10月30日,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表报告称,受污染、森林砍伐、气候变化和其他人为因素的影响,全球野生动物数量在过去40多年里下降60%;而目前物种灭绝的速度比没有人为因素渗入之前快了1000倍,预计到2050年地球上不受人类影响的土地比例将跌至1/10。
为了阻止生物多样性的急剧衰减所带来的生态系统破坏,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巡护事业。他们来自四面八方、各行各业,坚守在我们看不见的高原、荒野和河流,默默践行巡护员的职责,用汗水和生命筑起保护野生动物的最后防线。或许他们是环保战线上最基层、并不起眼的一群人,却是不可或缺的螺丝钉,巡护员这个共同的名字让这些平凡的勇士可敬可佩。
但我们不能止于礼赞与钦佩,一千句赞美也比不上一件实事。“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扼于风雪”,提高待遇、完善保障、加强培训才能让巡护员没有后顾之忧地投入工作。
这些年来,我国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一些将生态管护与脱贫增收相结合的经验,成效明显。
2016年三江源全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以来,“生态管护公益岗位”让1.7万多名牧民从草原利用者变成了生态保护者,生态和增收得以兼顾。今年10月,全体生态管护员还获赠含“动物伤害”在内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保险总额达到54.4亿元。
贵州省林业局在全国率先探索形成“生态护林员+贫困户”护林脱贫的“贵州模式”,2016年以来共争取到生态护林员资金11.45亿元,6万贫困家庭25万贫困人口年人均稳定增收2400元,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和全家脱贫。
而针对巡护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也全面开花。仅这半年来,各种培训班就不少:6月23日,安徽GEF项目湿地生态巡护员培训班开班。7月30日,国内首支专业的水生生物协助巡护员队伍即首批“江豚管家”在武汉受训。10月24日,第九届国际淡水豚日庆祝活动暨2018年第二期协助巡护培训班在安庆市举行。
在国际上,2017年2月9日,有史以来最为全面详细的《国际巡护员培训指导手册》由国际巡护员联盟、全球老虎论坛、世界自然基金会等机构联合发布,为提高前线巡护员的工作条件及培训提供了革命性的建议和资源。
巡护员的处境正在一天天改善,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尊重,这样的变化令人欣慰。
著名动物保育人士珍·古道尔博士曾说过:“唯有了解,我们才关心;唯有关心,我们才会行动;唯有行动,生命才有希望。”这一对动物保护事业的告诫一直为巡护员所践行,它也同样适用于社会对巡护员群体的态度。
正如马云在今年8月7日于南非开普敦举行的2018年非洲巡护员颁奖典礼上所强调的,“我觉得真正的英雄不是杀死野生动物的人,而是保护野生动物的人。……今天我们所做的只是杯水车薪,与其说是奖励巡护员,不如说是唤醒我们自己,唤醒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