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8年11月27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女报视点 向改革开放致敬 向时代女性致敬 向着新的峰巅登攀 人体胚胎基因编辑有违科学伦理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体胚胎基因编辑有违科学伦理

基因编辑或许可以生产完美的造物,但我们宁愿看见一个个并不完美的自然之子。在没有明确的法律和伦理共识之前,科学狂人应该被约束。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评论员 莫兰

11月26日,一则“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的消息引发关注。消息称,该项目由一家民营医院通过伦理审查,但遭到该医院否认。对此,122位中国科学家发表联署声明,对于在现阶段不经严格伦理和安全性审查,贸然做可遗传的人体胚胎基因编辑的任何尝试表示坚决反对,强烈谴责。

基因编辑技术修饰人类胚胎研究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多位科学家的质疑也集中于此。一则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准确性及其带来的脱靶效应争议很大,而且CCR5对人体免疫细胞的功能是重要的,一旦敲除,可能给机体带来难以预见的潜在威胁,况且未必能够完全避免艾滋病病毒攻击人体。二则此试验中HIV感染的父亲和健康的母亲完全可以生育健康的孩子,根本无需进行CCR5编辑。三则未经生物医学伦理审查便直接进行人体实验,程序不正义和将来继续执行带来的对人类群体的潜在风险和危害不可估量。

事实上,基因编辑胚胎并非新鲜事,学界对于相关伦理问题也早有探讨。早在2015年,我国学者就在全球率先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修饰人类的胚胎,引起全球科学群体的关注。此后,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全球基因编辑峰会达成了一项共识,即鼓励基因编辑的基础研究和在体细胞层面上的临床应用,但是对于生殖细胞的基因编辑,需考虑技术、社会以及伦理问题,属于限制级研究。

科学家们不去做,非不能为,乃不敢为也。在未能保证百分之百安全的情况下,贸然进行人体试验,令被试验者置身于巨大的风险当中,是对人类的极不负责。所以,目前国际上对人类胚胎的伦理管理是,可以研究,但仅限于14天内的胚胎,研究后需要销毁,更不能让其出生。即便是最超前的英国,法律也不准许基因编辑婴儿的出生。因此,之前虽然也有很多研究者做过基因编辑胚胎试验,但都在胚胎发育极早期即中止,未让其发育成熟并出生。

此次“基因编辑婴儿”试验之所以被卷入强烈的舆论漩涡,正缘于此。一旦未经安全验证的试验导致的不确定风险爆发,将会给婴儿及其家庭造成巨大的身心痛苦,甚至可能危及她们的生命。如果她们长大成人之后结婚生子,脱靶效应带来的错误编辑还会传给后代。而这样的后果是本可预见并避免的。

基因编辑或许可以生产完美的造物,但我们宁愿看见一个个并不完美的自然之子。在没有明确的法律和伦理共识之前,科学狂人应该被约束。任何研究都不能有违科学伦理,科学是严肃甚至严苛的,科学的价值和使命应当是追求真理,造福人类,而不是一味追求高、精、尖。因为,点滴错误、须臾疏忽都可能引发安全地震、伦理塌方和道德雪崩。希望有关方面尽快彻查此事,勘明失误失察失职行为,进一步健全完善科学领域伦理监管制度。对于已经出生的基因编辑婴儿,学界应该密切予以关注,加快相关领域研究,尽可能将风险降到最低,呵护其安全、健康成长。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