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8年11月13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女学周刊 行范 后人类时代:“社会性别”面临冲击 再探家庭学科建设原则方法与体系 研究视窗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2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再探家庭学科建设原则方法与体系

——关注“第三届中国家庭学科研讨会”

阅读提示

近日,“第三届中国家庭学科研讨会”在北京举办。研讨会持续对家庭学科体系建设、家庭各分支领域发展及与家庭相关的重点社会议题进行探讨。相较于第一届与第二届研讨会,此次研讨会所探讨的家庭生活领域更为丰富,家庭学科定位及体系规划更为明确。深入的研究成果与丰富的实践经验正逐步推动中国家庭学科建设的构想落地。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刘天红

近日,“第三届中国家庭学科研讨会”在北京举办。此次研讨会由中华女子学院家庭学科研究中心主办,汇聚了各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及关注家庭健康、饮食、居住、安全等问题的一线工作者的力量,持续对家庭学科体系建设、家庭各分支领域的发展及与家庭相关的重点社会议题进行探讨。相较于第一届与第二届研讨会,此次研讨会所探讨的家庭生活领域更为丰富,对家庭学科的定位及体系规划更为明确。

进一步探究家庭学科建设定位与体系建设

家庭学科需为家庭成员提供信息、技能、经验或资源来增强、改进和丰富家庭生活。家庭学科教育与家庭支持贯穿在家庭发展的全周期中。

家庭学科不同于家庭教育、家庭服务,更不等同于家政服务,而是一个跨专业的学科,涉及多个专业领域。中华女子学院家庭学科研究中心主任孙晓梅教授回顾了其倡导和推动家庭学科发展的过程,包括中华女子学院家庭学科研究中心的成立、借助选修课程进行家庭学科知识讲授、《家庭教育专业指导简明教程》及家庭学科系列丛书的出版等。她再一次明确了家庭学科是一个包涵家庭基础知识,家庭健康管理,儿童健康成长,高龄老人生活,家庭居住、理财、服装、饮食等,家庭教育与家庭服务等的系统体系。

家政学是家庭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目前家政学发展和应用已经具备相对成熟的体系,可以为家庭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熊筱燕教授对“家政人”与“家服人”做出了区分,认为“家政人”是利用家政的知识与指导积极生活的人;而“家服人”是指从事家庭服务行业的人,无论“家政人”还是“家服人”都需要家政知识做指导。吉林农业大学家政学系吴莹教授对家政学的概念、基本理论、应用领域、教育普及与推广及专业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分析与梳理,展示出家政学在上述环节中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她表示,家政学是一门有其知识体系的科学,是一项有其职业体系的工作,并将逐渐形成“家政学界”。

作为家庭学科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关注与认同。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周刊杨咏梅主编对实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进行了分析。她认为实施家庭教育是现实的迫切需求。当前我国家庭领域亲子沟通严重缺乏:《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显示两成多家庭几乎没有亲子沟通。此外,仅依靠学校教育难以弥补家庭内部由亲子沟通不足导致的教育问题,教师面临较强的胜任力挑战。基于此,应该推动家庭教育立法,积极开展家庭教育。

重视家庭成员关系与家庭伦理规范

家庭成员关系是家庭内成员习得和培养社会人际关系的起点。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技巧、亲密关系培养等对于家庭及家庭成员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且两性家庭关系的建立与维持离不开家庭伦理、规范与法律的调节。

中华女子学院法学院讲师黄晶从法律层面上对家庭成员之间关系进行了说明与界定。她表示家庭关系是包括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兄弟姐妹关系、祖孙关系及特殊情况下的婆媳翁婿关系在内的关系网。其中,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基础、核心关系,父母子女关系是家庭中的重要关系。了解家庭关系中各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有利于明确家庭教育的主体、确定家庭教育的内容。

家庭关系需要伦理道德进行教化、调节与维持。中华女子学院女性学系讲师朱晓佳对家庭教育中关于道德、智力、体育、审美、劳育五个方面的要求和标准进行介绍,强调好家教、家风、家训、家庭名誉的重要性。她还对夫妻关系的权利与义务进行了说明;在长幼、亲子关系中则提倡儒家“德、仁、礼”的美德。

谈起家庭关系的建构与维持,人们往往强调女性的作用与责任,而忽视男性的处境。中华女子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讲师张源则关注男性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和贡献及在创建和谐家庭中男性之道的建构。她从男性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所遵守的“子道”“夫道”“父道”三道出发,分析家庭对于男性主体和男性特质建构和社会化的影响。

良好的家庭关系的建立与维持还需要相关法律的约束,对家庭相关法律和政策的了解也是家庭学科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华女子学院法学院副教授张荣丽对家庭领域的重要法律进行了介绍,主要包括婚姻法、继承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残疾人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反家庭暴力法等。婚姻教育是家庭学科教育的应有之义。中华女子学院法学院讲师但淑华对婚姻法的多种功能定位、婚姻法中关于结婚的法定程序与条件等进行了介绍。

回应热点关切 保护儿童合法权益

家庭问题的不断出现使得家庭学科建设尤为迫切与必要,回应现实问题也成为家庭学科的重要特点。针对当下社会中存在的困扰家庭稳定与发展的问题,与会者进行了分析。

北京师范大学刘文利教授持续关注家庭性教育的普及。她认为家庭性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父母发起的、针对孩子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进行的性教育活动,主要包括向孩子讲解与性有关的知识,表明自己对性的积极美好的态度,传递尊重、平等、自由、民主、多元的性价值观,创设家庭性话题沟通的良好氛围等。性教育应该从孩子出生起就开始实施。她提出了分别针对0~4岁与4岁~6岁儿童的基于人类身体与人类发展、生育和繁殖、性、情感、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性别健康与幸福感、性别和权利、性的社会和文化决定性因素八大关键概念的性教育指导纲要。

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是家庭的重要功能之一,对儿童权利与安全的保护也是家庭学科关注的重要领域。北京青年报记者张倩基于新闻报道经验,关注目睹家庭暴力的儿童的健康发展问题。在家庭暴力环境中成长的儿童,目睹父亲与母亲之间的暴力,或自身遭受家庭暴力,比较容易形成“暴力至上”的观念,形成“攻击性”或“反社会人格”,难以与他人和社会和谐相处。为此必须切断家庭暴力的代际传递,形成全方位援助目睹家庭暴力儿童的救助链,包括家暴紧急避难所的建立、人身保护令出台与实施、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研究等。

此次论坛议题丰富,与会者还分享了在家庭生活的饮食与健康、家庭居住环境、家庭生活中的服装、家庭经济管理、家庭礼仪知识等领域的实践经验与研究成果。深入的研究成果与丰富的实践经验正逐步推动中国家庭学科建设的构想落地。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