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小孩”公益项目在玉树州实施,孩子们心怀感恩,快乐成长。
妇女代表大会开在妇女之家,来到了草原牧场田间地头。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袁鹏
从2017年开始,青海省妇联先后邀请2000余名基层妇联干部和妇女群众“回娘家”,通过培训、参观、座谈等方式,基层妇联干部和妇女群众不仅对妇联有了更多的认知、了解,同时也激发了普通妇联干部和群众对妇联组织的热爱与信赖,这种敞开大门建妇联的方式,让妇联组织这个联系广大妇女的纽带更紧、桥梁更宽、抓手更强。
自群团改革启动以来,青海省各级妇联组织严格按照改革部署要求,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紧紧围绕强“三性”、去“四化”的改革目标,统筹谋划、形成合力,注重顶层设计与基层创造有效结合,把落实作为改革的生命线,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
不拘一格建组织,突破条框扩服务
群团改革以来,青海省妇联先后在玉树州、果洛州、玛多县、门源县、贵德县召开现场研讨会、观摩推进会,全面部署推进改革工作。通过制定《青海省妇联改革任务清单》,发挥“一把手”落实改革任务“第一责任人”的作用,对照清单逐项推进、逐条落实,认真组织开展“回头看”,定期听取推进改革工作汇报,层层传导工作压力,上下联动推动改革。全省8个市(州)、43个县(市、区)妇联改革方案已全部正式制定出台,建立了以《青海省妇联改革方案》为主,加N个配套文件落实妇联改革保障机制。青海省妇联先后与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等部门联合印发了《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妇联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加强女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开展妇联系统干部双向兼职和选派优秀女干部到省妇联机关挂职的通知》《进一步推动妇联基层工作的意见》《全省村(社区)妇代会改建妇联工作的实施意见》,推进妇联改革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
改革中,青海省妇联坚持党的领导,突出问题导向,不拘一格建组织,突破条框扩服务。2017、2018年,分别对全省乡镇(街道)妇联主席进行了2次全员轮训,举办新任村(社区)妇联主席培训班12期,基层妇联主席的履职意识、能力得到增强。乡镇妇联3万元工作经费、基层妇联组织区域化联席会议和专兼职主席、执委轮值等制度得到有效落实。省妇联机关干部带头执行直接联系服务妇女群众等制度,坚持眼睛向下,针对妇女需求展开调研,服务妇女群众的本领不断增强。
妇联工作力量“倒金字塔”问题得到有效破解
改革以来,青海省妇联执委会、常委会委员中的优秀妇女代表比例分别由54.4%、35%提高到58.3%、37.5%,兼职副主席中优秀妇女代表比例由原来的25%提高到75%。省妇联内设机构职能优化和人员调整工作已全面完成,通过打造多元化妇联干部队伍,全面落实省妇联机关部室负责人与各市(州)妇联主席双向兼职,机关科级干部到部分县(市、区)妇联兼职。各市(州)、县(市、区)妇联选配了兼职副主席。
截至目前,全省妇联系统共有兼职干部7200人,乡镇、村(社区)妇联新增执委29338人,妇联工作力量“倒金字塔”问题得到有效破解。乡镇(街道)妇联组织区域化覆盖率和村(社区)妇代会改建率均达到100%。创建“高原模范妇女之家”100个,标准化乡镇(街道)妇女之家48个。积极拓宽建家领域,支持240个非公经济组织建妇女之家,先后在5所尼姑寺院(安置点)建妇女之家,形成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身边一个家”的新格局。
青海省妇联同时积极带动各级妇联占网、用网、建网,着力构建品牌统一、矩阵发展、互联互通的网络共同体,走好网上群众路线。2018年,青海省妇联开展了全省妇联系统网络及新媒体工作业务培训,提升妇联干部网络素养,加强妇联网上舆论引导能力,营造清朗网络空间。采取网上投票、展播、接力等形式,扩大三八红旗集体(手)、“最美家庭”等先进典型的社会影响力。在青海妇女网开辟“网上信访大厅”,主动发声,“面对面”“键对键”提供便捷有效的维权服务。积极把妈妈微心愿、恒爱行动等妇联品牌项目引入网络平台,以互联网打通联系服务妇女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首次探索实现借助“妇联通”平台,将妇联业务培训、主题活动等进行网上直播,让更多妇女群众线上线下、随时随地参与妇联活动。目前,省市县乡四级妇联开通微信公众号75个,微信群、QQ群等“微平台”成为密切联系妇女群众的新桥梁。
妇女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改革中,青海省各级妇联干部认真履行党赋予妇联工作的政治责任,主动担负起引导妇女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任务。同时努力把更多的服务资源、力量和手段下沉到基层,积极转变服务方式,不断增进妇女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两年来,争取全国妇联、省财政1000多万元资金支持,将登记在册的农牧区贫困“两癌”患病妇女全部纳入救助范围,并列入省政府督办的为民办实事中。争取助学、贫困母亲救助等30多个项目,2000多万元的物资,全部送到了贫困妇女儿童手中,项目覆盖全省8个市(州)、43个县(市、区)。全省共有万名“爱心妈妈”与3万名困境儿童结对,建成“儿童快乐家园”“省级留守流动儿童示范之家”180所。各级妇联认真落实“三联四带”“六个一线”工作法,做实“下基层、访妇情、接地气、办实事”活动,州县乡三级妇联共建立基层联系点1784个,直接联系妇女群众35万余人,进一步密切了与妇女群众的联系。
体会与思考
2016年10月省委办公厅印发《青海省妇联改革方案》以来,青海省各级妇联组织按照中央、省委关于群团改革的部署,旗帜鲜明讲政治,切实担负起领导和推进改革的重大政治责任,妇联改革取得令人鼓舞的新成果。在坚持党的领导,切实提高抓妇联改革的政治站位的前提下,青海省牢牢把握妇联改革正确方向,进一步在强“三性”、去“四化”取得实效。青海省妇联把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贯穿改革全过程,从思路理念、方式手段、组织模式、运行机制、能力素养、工作作风等各方面入手,认真审视妇联组织以及妇联工作各个环节中存在的“四化”问题特别是机关化、行政化问题,在去“四化”上持续发力,切实解决好代表谁、联系谁、服务谁的问题,增强妇联组织吸引力影响力。
其次是聚焦重点难点问题,在攻坚克难上取得实效。把深化基层妇联组织改革、夯实妇联基层基础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围绕破解基层妇联普遍存在的缺组织、缺人员、缺阵地、缺经费“四缺”难题,继续大力度推进基层妇联组织形态的重构,持之以恒抓好村和社区“会改联”、乡镇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改革、灵活设置基层妇联组织、壮大基层妇联组织工作力量等改革任务的落地,扩大妇联组织和妇联工作有效覆盖,让基层妇联组织的活力充分释放出来、工作更加活跃起来;认真落实“群团一体化”改革措施,加快网上妇联建设,齐心打造“青海妇女”。大力推进机关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把直接联系服务妇女群众的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各级妇联组织自觉服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认真落实省委“五四战略”,着力推进“一优两高”战略部署,找准工作结合点和着力点,进一步创新妇女思想引领、创业就业、脱贫攻坚、生态保护、维权服务以及妇联家庭与儿童工作,积极转变拓展服务职能,努力开创妇联工作新局面。组织开展“巾帼创业创新行动”深入实施“巾帼脱贫行动”,创新深化寻找“最美家庭”,为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中生根,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青海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 王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