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8年9月2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中国家庭*文明周刊 “苗氏家族”三代从医:彰显仁爱情怀 传承医者家风 当大学生独立报到成了“磨难教育” 村民的日子越来越舒心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1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苗氏家族”三代从医:彰显仁爱情怀 传承医者家风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贾莹莹

在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苗氏家族”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医学世家,四世同堂,祖孙三代均从事医疗工作。89岁的隋桂梅老人和丈夫苗士发是这个大家族的第一代从医者,五个子女均学医、从医,在医疗临床和医疗管理中做出突出贡献。医者家风、书香文化同样影响着5个孙辈,孙辈中4人学医、从医。

如今,隋桂梅老人虽已是耄耋之年,但依然身体硬朗、精神矍铄,离休前曾任金州区妇幼保健院副院长,离休后还工作在医疗一线。她常说,医护工作是最直接为人民做贡献的职业,只要有能力就要干到干不动为止!

多年来,隋桂梅老人身体力行,用言传身教给孩子们诠释了医者仁心和医者情怀,将父辈们的精神转化成优良的家风家教,成为这个医学世家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夫妻敬业潜移默化影响子女

这个医学世家的传承,要从隋桂梅和她的丈夫第一代从医者说起。隋桂梅20几岁就开始做妇科医生,是金州区第一位妇产科医生,同时也是当地深入农村做科学接生和推广的第一人。时至今日,提起哪个乡镇、哪个村、哪个产妇被抢救的事,她张口就来;包括后来下乡时专程去回访的情景都历历在目,几十年的工作中,她为数以万计的妇女解除病痛,抢救了无数产妇的生命。

有一次,隋桂梅刚生完孩子才五天,医院来了一个从农村转院过来的危重病人,妊娠六个半月,高烧几天不退,由于没有确诊,医生不敢转院,怕在转院途中发生意外。眼看这名孕妇奄奄一息,医院的两名主任亲自到家来请她去医院会诊,隋桂梅家人强烈反对。但是为了产妇的安危,她以去卫生间的名义偷偷溜出家门、跑到医院。隋桂梅的这段故事,至今在医院被传为佳话。

隋桂梅的子女,对这种突然造访早已习以为常,妈妈不顾一切地冲到抢救现场,孩子们觉得这个举动太正常不过了。隋桂梅的孩子们回忆说,一天晚上睡一个囫囵觉,那是最幸福的。由于当时没有通讯设备,一有紧急情况医院就来人敲门,经常大半夜被叫醒,有时一夜被叫两三次。但是无论多晚,母亲总是二话不说,披上衣服马上赶到医院。

和隋桂梅一样,丈夫苗士发也是当时金州区非常优秀的医学人才。隋桂梅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丈夫毕业于关东医学院,是大连医学院的前身,毕业之后被分配到了金州纺织厂医院,是医院的第一任院长。

父母均是医疗工作者,每天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对于家里的照料少之又少,也正是这个原因,五个孩子从小自立自强,生活上不用父母操心,大儿子主动担当起照顾弟妹的重任,孩子们学习上互相帮助,你追我赶,不甘示弱。

“人们常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父母陪伴孩子成长,但是在我的记忆里,妈妈从来没带我去过游乐园玩或看电影,很少做一桌好吃的饭菜。在我家,我们常常看到的是父母忙碌工作的背影,而这种背影就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潜移默化传承在兄弟姐妹身上,形成了我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这就是家风。”小女儿苗硕说。

医学知识是最好的传家宝

上世纪60年代,一场时代变故,彻底改变了这个家庭的轨迹。由此,全家人一起到农村插队落户,多重压力下,丈夫脑出血突然离世,一家六口人的生活压力全都落在了隋桂梅身上。

“那段日子真是苦不堪言,好在我和孩子们熬过来了。”丈夫去世一百天,隋桂梅带着孩子们来到父亲坟前,当时刚刚恢复高考,她对孩子们说,你们把自己的课本都找出来复习,今年参加高考吧。孩子们低着头,不说话,默默地掉着眼泪。“你们一定要坚强,好好复习,考大学才是你们报答父亲的最好方式。”隋桂梅鼓励孩子们。

第一年,大女儿考上了中山医学院,半年之后,大儿子和二儿子也分别考上了大学,一家出了三个大学生,震惊了整个金州区。在隋桂梅的鼓励下,五个孩子,有四个考上大学本科,一个考上专科。

隋桂梅告诉记者,当时几个孩子的高考分数都很高,但是在选择报志愿的时候,她要求所有人必须填医学。“俺大姑娘开始报考的是北京科技大学,是我硬让她重新改成了医学院校。”在母亲的要求下,几个孩子相继选择了医学专业。

“我们家没有什么遗产,他们爸爸去世的时候家里就有四个大木箱,装的全是医学书籍,医学知识就是我家的传家宝。我希望孩子们都能学医,以后可以互相沟通、互相学习。”为了供孩子们读书,每个月70多元的生活费成了这一家人所有的开支,大儿子为了减轻家中负担,在学校不舍得吃饭,一次放假前托人带信晚回家几天,当时她也没多想就相信了,后来才知道是因为过于饥饿,运动的时候摔倒住院了。“要是孩子能吃饱饭,就不至于摔成这样了!”时至今日,隋桂梅提到这段往事,眼睛还是湿润了。

身体力行弘扬医者家风

子女们工作后,她教育子女为医者要精湛、博爱、敬业、乐业。孙辈们受奶奶和父辈的影响,相继从医为无数患者解除病痛,秉承奶奶的教诲,将祖辈的医者情怀,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发扬光大。

“每年我们聚在一起有个惯例,就是一起探讨近段时间的工作情况。”隋桂梅自豪地说,孩子们现在工作上有疑惑,或是有一些想不通的事情,都愿意找她聊一聊,定期向她做“思想汇报”。

比起早年艰苦岁月的生活,苦日子已经和这个家庭渐行渐远,但逢年过节聚会时,隋桂梅都不忘对儿孙辈们进行不怕苦不怕累、勤俭节约、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时常和儿孙们共同回忆艰苦岁月中,家人的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不忘对儿孙进行感恩教育,感恩祖国、感恩社会、感恩在最艰难时给予过他们无私帮助的人。

“妈妈是一个特别要强、不服输的人,一生获得的荣誉无数,是我们所有儿女学习的榜样。”三儿子苗伟把母亲的每一个奖状都珍藏起来,他告诉记者,这些是他们医学世家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隋桂梅一家共有15人从事医疗行业,其中硕士5人、博士生3人、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1人,分别在妇科、内科、外科、中医、口腔科等科室工作,如果把这些人组织起来,可以开一个医院。

隋桂梅的孙子苗智宾说:“因为小时候家里人都是大夫,接触医院的机会比较多。在报考专业时奶奶给的意见是学医,最后我上了中国医科大学,现在是口腔科医生。我从医的感觉就是顺其自然,是一种家庭的传承吧。”

隋桂梅作为这个大家族的长者,身体力行,她将人生经历写成了《传记》,用于激励和教育后人。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