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姚鹏
□ 罗立民
她是无臂孩子的“双臂”;她是偏瘫老人的“拐杖”。喊一声丫头她就成了“女儿”;扯一下衣襟她便成了“妈妈”……她,就是“全国孝亲敬老之星”,湖北公安县麻豪口镇福利院原院长刘德芬。虽然刘德芬已经去世五年之久,但在麻豪口福利院的孤老和孩子们眼里,他们的“巧丫头”和“好妈妈”永远没有走。
福利院里的守望者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希望能成为一个守望者,看护着悬崖边麦田里玩耍的孩子们,防止他们掉下悬崖。
刘德芬一直是一位这样的守望者,23年里,她在坚持中守望着一群命运多蹇的鳏寡孤独、伤残弱幼……风雨同舟,如影相随。
1991年初,已是村妇女主任的刘德芬服从组织安排,到原沙场福利院担任院长。初到福利院,眼前的一幕让她惊呆了:一所残破的院子里,老的老、小的小、孤的孤、残的残,撂荒的菜园子,黑黑的破房子……她一度犹豫过、徘徊过。然而,老人和孩子们期盼的眼神又让她心软了,她默默立下誓言:一定要让大伙儿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房子住。打那以后,刘德芬下地、锄草、喂猪、养鸭……什么脏活累活都带头干,硬是把一个破旧不堪的农村福利院建成远近闻名的“明星院”。曾经到过沙场福利院的人无不夸赞:“十里八村就没见过这么干净利落的场所。”
2007年,沙场福利院与麻豪口福利院合并,组织上又决定由她担任合并后的院长。新院建在一所废弃的小学旧址上,由小到大,从旧到新,每一步都凝结着刘德芬的心血。整整3个月,她每天沙场、麻豪口两头跑,凌晨3点起床做饭,忙了这边忙那边,手都磨出了血、长起了茧,终于让新院旧貌换新颜。那些年,刘德芬还先后为福利院争取建设资金300多万元,捐赠款物20多万元,硬是把一个乡下福利院建设成了“湖北省先进福利院”,她本人也40多次受到县级以上表彰,被授予“全国孝亲敬老之星”“湖北省十大敬老楷模”“感动荆州年度人物”和“最美公安人”等光荣称号。
在执着和奉献中默默前行
在老人们的记忆中,刘德芬几乎每个年节都是在福利院度过的。她总说,老人高寿是福分。她记得每一位老人的生日,每到老人过生日,都要自己下厨给老人做长寿面。她心中始终装着老人们生活起居的“账本”:哪些老人该洗澡了,哪些老人要理发了,哪些老人该吃药了……在福利院从没有一位老人长过褥疮。
她把大爱给了每一个孤儿,在刘德芬的眼中,所有福利院的孩子都是她的“乖乖”“幺儿”。
23年来,由刘德芬抚养长大的孤儿、弃婴有45名,每年孩子们过生日,她要办45回生日宴,每年过年她要准备45份压岁钱……福利院先后培养了1名大学生、8名中专生,还有4名适龄孩子正在高中、小学就读。
而那些身有残疾的孩子更是让刘德芬操碎了心。
刘三华生下来时就没有上肢,为了让她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刘德芬不仅教会了三华用脚穿衣、用脚吃饭、用脚写字,和其他孩子一样跨进了校门,而且通过荆州籍残奥冠军江福英把三华送进了省残疾运动员游泳基地。后来,三华学会了蛙泳、蝶泳、自由泳……
在眷恋和不舍中猝然离去
刘德芬没有想到,看一眼自己亲手建起的院民楼,为院舍的落成披一下红、剪一下彩竟成了她未了的遗愿……
2013年6月11日,端午节前一天。刘德芬正在院里忙着帮老人梳洗,张罗过节包粽子。粽叶刚泡进盆里,她突感不适,随即被送到了湖北省人民医院,被诊断为肺癌,而且是晚期。
从住院到离世,刘德芬只经历了短短4个月。住院期间,刘德芬依然牵挂着福利院的老人和孩子。她住院的第二天,院里有老人去世,刘德芬立即逼着女儿张洁从武汉赶回福利院,她说:这时候应该是我守在灵前的,我不能去,你无论如何要替我去磕头、烧纸。
弥留之际,刘德芬最后的心愿仍是“想再回福利院看看”。临终前一天,虽然已经讲不清话了,但她仍对丈夫和女儿说“要回去……永远伴随这一群老小”,这是刘德芬的心愿,也是她的承诺。可是,这个承诺她最终却无法实现。
2013年10月8日,操劳一辈子的刘德芬永远离开了人世,离开了她日夜牵挂的福利院。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虽然清贫,虽然平凡,但刘德芬的孝行、爱心,光耀荆楚,芬芳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