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买房年龄平均在27岁左右,这个年纪远远低于其他国家。中国年轻人如此高的自持住房率是哪儿来的?答案只有一个,捆绑父母得来的。面对独生子女这一代,我们做父母的稍不留心就培养了“伸手一族”。因为你的成全,可能成为孩子的依赖;你的纵容,可能成为下一代心安理得的索取。他们没有吃过生活的苦,怎么会理解努力的意义,又怎么会去追求高阶的人生?关于孩子,我讨厌什么富养、穷养的理论。真正的教养,是激活孩子内在向上的力量。
■ 胡杨
最近,一个杭州妈妈写的信在朋友圈里刷屏。当她26岁的儿子要求父母给他买一套房的时候,这个妈妈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并且给儿子写了一封信。
这封信不长,但清晰给出了四个“铿锵有力”的拒绝理由:一、身边人都买房了,这并不能成为你买房的理由;二、你已经26岁,只要哭闹一下,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个阶段该结束了;三、爸爸妈妈是你的后盾,但不能永远替你冲在前面;四、未来,应该是通过你自己努力得到的。
看了这封信,我莞尔一笑,心想“英雄所见略同啊”。26岁,实在不再是一个该向父母“伸手”的年龄,而是一个自己往前冲的年纪。
父母,要勇于对孩子说“不”
“谁说人家孩子出国读书,你就要出国读书啊?”这是我一个朋友对她女儿说的话。她女儿上高二时,提出不想参加国内高考,直接出国读书,被她斩钉截铁拒绝了。我想为这样的父母点赞,因为她敢于对孩子“说不”。
实话说,对于一个工薪家庭,如今无论是孩子出国读书还是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为孩子买一套婚房,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现在的父母都倍感“压力山大”。但是这种压力有时也是做父母的自找的。
我也是一个母亲,而多年以前我就给儿子打预防针了:“出国读研究生的钱,我们可以出,但是给你买房子,别想!”平时我还会不断润物细无声地在儿子面前“下毛毛雨”:“当年姥姥姥爷那套房子,都是我给买的。”
1986年我父母支边新疆30年之后调返老家河南,之后一直都是“打游击”租房住。1993年终于买了第一套商品房,那时80多平米的楼房需要3.2万元。当时爸妈的积蓄由于在老家宅基地盖房,也没什么余钱,于是我将自己工作两年后省吃俭用攒下的2万元拿给父母,买下了那套房子。而这也是我此生最骄傲的事之一,我也很乐于以此来教育孩子——给予,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不得不说,面对独生子女这一代,我们做父母的稍不留心就培养了“伸手一族”。很多孩子啃老,不少孩子一边依赖父母,一边嫌弃父母。这真的不能全怪孩子,有时是我们做父母的失职在先。比如家庭观念中的边界感缺失问题。
所谓边界感,就是指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要懂得渐渐地、得体地退出孩子的生活,让他们尽早独立;另一方面,孩子成年以后,也要有意摆脱对父母的依赖,不要用透支父母来成全自己的生活。做到这两点我们便可以——彼此独立,各自欢喜。
其实,边界感是一种相互尊重。可惜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责任混淆,界限缺失。
真正的教养,是激活孩子内在向上的力量
为什么时代都发展到今天了,我们还会被“父母必须给孩子买房”这类观念束缚着?
据了解,发达国家买房人的平均年龄——英国36岁、美国35岁、澳大利亚33岁,日本41岁。而中国人的买房年龄平均在27岁左右,这个年纪远远低于其他国家。
中国年轻人如此高的自持住房率是哪儿来的?答案只有一个,捆绑父母得来的。著名经济学家樊纲曾经说过:中国人买房需要6个钱包,这6个钱包来自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两代人。
记得看过作家连岳对一个读者问题的回答。那个读者问:“到底要不要父母替自己出40万首付?”
连岳答曰:“你还很年轻,赚钱的日子才开始, 40万不多,只要你想,很快可以赚到。只要你有强烈的赚钱念头,你的钱会越来越多,精神将越来越强大。作为父母,你们要做到的,就是不要提前扼杀了孩子的无限可能。如果你在一线城市,房价太高,你可以拿出部分钱,给孩子付首付。但要明确告诉孩子,这是父母借给你的,以后你一定要还。而且,今后的房贷,你必须要自己来偿还。如果在房价不那么高的城市,你一定不能以牺牲自己的方式,去为孩子尽早铺好平坦的路。因为你的成全,可能成为孩子的依赖;你的纵容,可能成为下一代心安理得的索取。他们没有吃过生活的苦,怎么会理解努力的意义,又怎么会去追求高阶的人生?”
当然,如果孩子结婚,双方父母出一个首付的钱,然后小两口自己奋斗还房贷,是可以的。但是切记:买房真的不是做父母的义务。我也反对任何形式的“无私奉献”和一味牺牲,那都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
庄子《齐物论》里有一句话:“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
在我看来父母不纵容孩子,就是“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就是指孩子通过自己努力争取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父母的无为,恰恰成就了孩子的有为。
正如老子说:大成若缺。那个“缺口”恰恰是孩子自己成长的空间,大有所为的地方。做父母的要慎始,孩子才能善终。
最悲哀的事情莫过于:你一直像老母鸡一样替孩子阻挡风雨,结果这种过度保护,却成了孩子人生中最大的风雨,让他们在生活洪流中不堪一击,或者干脆成为啃老的“白眼狼”。不是有句话说“你不让孩子吃苦,社会就会让他吃尽苦头”?
从小我就在儿子房间的墙上贴着一张纸,上面写着:“父母能给予你的,一是翅膀,二是根。”这两者看不见、摸不着,但都是无形的精神财富。
现在儿子20 岁了,该上大三的他,这个暑假开始“自奋蹄”。我已经学会了“躲在他身后”,然后看他自己“玩转”不可思议之人生。
关于孩子,我讨厌什么富养、穷养的理论。真正的教养,是激活孩子内在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