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8年7月17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女学周刊 知道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关注女性安全 珍妮·甘:摩天大楼不是男建筑师专利 女性·婚姻与革命:华北及陕甘宁根据地女性婚姻问题研究 以社会性别视角探析精准扶贫户家庭内部差异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5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关注女性安全

——聚焦“第二届中国国际关系女学人论坛”

编者按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自提出以来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成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国际新秩序的共同价值规范。7月13日,“第二届中国国际关系女学人论坛”暨“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女性安全”学术研讨会在京举办。来自全国4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及出版传媒机构的近百位学者与会,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国外交”“安全研究:理论与实践”“女性、和平与安全”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为推动构建性别平等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刘天红

7月13日,“第二届中国国际关系女学人论坛”暨“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女性安全”学术研讨会在京举办。此次论坛由国际关系学院主办,来自全国4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及出版传媒机构的近百位专家学者与会,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国外交”“安全研究:理论与实践”“女性、和平与安全”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论坛具有鲜明的性别意识、广阔的视野与极强的专业性,对推动中国国际关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与中国外交策略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自提出以来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成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国际新秩序的共同价值规范。与会者既关注新形势所带来的理论挑战,也对全球、区域、国家层面的热点议题进行了探讨。

——新形势下国际关系女学人应如何应对挑战

国际关系学院党委书记刘慧教授分析了当前国际关系领域的新变化,认为中国国际关系的拓展走入了新时代。这要求国际关系研究者以大国的身份,平视国际治理,构建具有中国方案内容的国际关系理论体系。她特别强调,国关女学人应当充满自信,这种自信首先来源于民族的自信、国家的自信、团队的自信。除此之外,自信是因为女性精英可为国际关系研究贡献独特智慧;女性研究可为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增添别样色彩;女性研究者的高贵品格可为青年女性提供可资借鉴的榜样。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院长、北京大学袁明教授提出国际关系研究的三个重点关切。即,关注世界的多元性: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持续推进,特别是中国的迅速发展,多元文化的交融趋势越来越凸显,迫切需要关注多元性,提升“处邻居”的智慧;关注理论的实践性:随着世界政治格局的不断变化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西方理论的解释力正面临挑战,需结合中国国际关系发展实践中所产生的实际问题,构建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关注国际关系研究的主体性:对中国文化充满自信,扎根中国本土文化与实践,与世界一流学者对话。

——对当前国际关系领域热点议题的思考与探讨

国际关系学院副校长吴慧教授关注国际海底区域的制度与实践。她介绍了国际海底界定与划分的基本情况;针对国际海底区域的管辖与开发,国际社会形成共同接受的法律规范的过程;以及中国参与国际海洋勘探开发制度的构建和中国国内立法实践。

周边外交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一个重要部分。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马方方教授关注中国周边战略重点的软权力问题。她从吸收外国留学生、开展旅游外交及塑造海外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三个方面对中国外交的软权力进行了分析。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李春霞副教授分析了中国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中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她认为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中面临着现实政治阻碍命运共同体理念实施及经济手段的运用违背共同安全目标实现两个重要挑战,为此需通过机制运作凝聚共识、通过多样化的手段捆绑利益。云南民族大学校长那金华教授从云南省边境地区的跨境婚姻角度切入,揭示了跨境婚姻所带来的违法犯罪、健康风险、贫困代际传递等问题,并提出了包括建立双边合作的跨境婚姻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在内的七个方面的具体建议。

“一带一路”建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张洁研究员分析了“海上丝绸之路”在舆情方面所面对的挑战,认为应对国际舆论的障碍,应争取周边国家的支持;通过谈判磋商加快与沿海国家的合作,实现互信共赢。国际关系学院国际经济系讲师刘倩关注“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及相关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并不局限于中国自身的发展,也在发展中西部地区的同时带动周边国家的共同进步,是探索全球经济治理新模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平台。

推动构建性别平等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是中国贡献给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性别平等是这一方案的题中应有之义。围绕如何构建性别平等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及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的女性、和平与安全问题,与会者进行了讨论。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副所长杜洁研究员认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中国方案与妇女发展、男女平等息息相关。在推动构建性别平等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需要时刻树立问题意识,包括: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如何进一步促进性别平等?如何在国际性别平等事务上增强话语权?如何讲好中国促进性别平等的故事?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李英桃教授分享了其关于构建性别平等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她认为,性别平等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原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实现性别平等的艰苦历程;妇女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贡献者、参与者,更应该是平等的受益者。应让“一带一路”倡议成为赋权妇女的倡议,让“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推动妇女参与的平台、展现女性力量的窗口、实现妇女发展的催化剂以及推动性别平等的新机遇。

联合国安理会第1325号决议是国际社会在保护冲突中的妇女权益、积极发挥妇女在解决冲突中的作用方面迈出的历史性的一步。与会学者以联合国安理会“1325号决议”为参照,分别对中东地区、英国、俄罗斯的妇女、和平与安全议题进行了分析。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于朝晖教授关注中东妇女所遭受的暴力侵害,包括性侵害、性奴隶、买卖女性等问题,并对伊拉克和巴勒斯坦地区贯彻“1325号决议”的国家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了其不足。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田小惠副教授关注英国妇女和平与安全国家行动计划的新发展,她对英国将妇女和平与安全纳入英国国家安全计划的历程进行了梳理,认为妇女和平与安全已经成为英国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研究》编辑王海媚对俄罗斯执行“1325号决议”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呈现了俄罗斯妇女在就业、职称评定、薪资差异、家庭暴力等方面的进步与不足。

中国维和警察培训中心康焕华评析了联合国妇女、和平与安全议题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她呈现了联合国在“1325号决议”、性别平等新战略、维和行动的性别平等战略、制止冲突中的性暴力行动方面取得的成就,认为联合国妇女、和平与安全也存在着维和队伍中女性比例不足等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