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大峡谷中的村落
谭桂英自豪地介绍家乡的山水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
记者 周俭 文/图
“以前每天上坡去,现在天天上班去。”6月,恩施大峡谷的蓝天白云下,谭桂英这样描述她从前和现在的生活。
从前天天上坡去种地的这位土家妹子,如今是景区的优秀导游,一身鲜艳的土家服饰,笑脸如初夏的阳光一般透亮。
谭桂英的新生活是伴随着恩施大峡谷的开发起步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所在的武陵山区是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之一,开发大峡谷被当地政府作为带动村民创业就业、实施旅游扶贫的手段。峡谷开发12年,不仅让这片曾经藏在深闺人不识的美丽山水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也为谭桂英这样的恩施女儿打开了一片天,一片让她们能够挥洒才干,改变生活也改变家乡的新天地。
峡谷山道,是她们的追梦之路
谭桂英的家就在恩施大峡谷核心区域的沐抚办事处营上村。“村里以前只种玉米、红苕、土豆这‘三坨坨’,连吃都不够,所以年轻人都外出打工。”谭桂英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2006年,听说家乡要开发成旅游景区,在广东打工的谭桂英立马回了家。这一年,大峡谷开发起步,路开始修,酒店开始建,谭桂英在一家酒店当了服务员。
200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谭桂英初次了解了导游这个职业。一对来峡谷游玩的北京夫妻请她带路,热情、爽朗、说起家乡山水就头头是道的谭桂英,给这对夫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认为我有当导游的潜质,回到北京后给我寄来了一些如何当导游的资料。”谭桂英笑着告诉记者,“我觉得当导游很有意思,既能挣钱,照顾家里,又可以学到很多知识。”
想当导游的谭桂英很快获得了机会,2009年,恩施市组织培训景区讲解员,谭桂英报了名,通过培训当上了讲解员。好学上进的她并不满足于此,2011年,她参加了全国导游资格考试,拿到了导游证,成为恩施大峡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一名正式导游。
也就是这一年,恩施大峡谷开发走上快车道。在湖北省政府主导下,省属国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投资有限公司(简称“鄂旅投公司”)开始大规模投资景区建设,几年间,客运索道建好了,七星寨景区升级了,地缝景区也开发了,还建成了女儿寨风情小镇,打造了山水实景演出剧场,2015年7月,恩施大峡谷成功上榜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名单。
随着景区的日趋完善,游客越来越多,景区所在的营上村、前山村等5个村子和一个社区的村民也获得了多种就业机会。鄂旅投公司规定,景区、酒店、演出人员等优先录用当地村民,目前有近700人在景区工作。他们有的当保安、水电工、环卫工,有的当轿夫、做背篓工,妇女们有的和谭桂英一样成了导游,有的则进入酒店当上了服务员,还有的成为山水实景剧《龙船调》的演员。
“村里有5个姐妹当上了导游,我们金家山村民小组12户人家,每家都有人在景区工作,家家都有商铺,我家的商铺由我妈妈和妹妹打理。”谭桂英说。
记者了解到,谭桂英所说的商铺是鄂旅投公司在景区投资近2000万元建设的,共有202个,其中158个以每年2000元的低廉租金,提供给当地村民经营,每个商铺的年均纯收入在4.5万元左右。
“我家也有商铺,就在山下。”在景区索道出口处不远的平台上,正背着背篓等生意的营上村村民刘文必告诉记者。今年48岁的她原来也在广东打工,景区开发后才回到家乡,丈夫在景区做环卫工,一个月有1000多元的收入,她负责经营商铺,一年能挣两万多元。但今年景区栈道封闭改造,商铺停业,有三个孩子的刘文必,因为要供小女儿上大学,不敢歇下来,所以才临时来当背篓工,主要是帮游客背孩子,上下一趟320元。
虽然这份工作日晒雨淋,十分辛苦,但刘文必却依然感念大峡谷开发带来的好处:“以前我们这里都没外人来,景区开发了,对我们老百姓很有益。”
记者看到,在平台上,有不少和刘文必一样的中年妇女背着背篓在等生意。盘旋的山道,寄托着她们脱贫的梦想。
谭桂英也在这些山道上无数次走过,当导游至今,她已接待2500多个旅行团队,近3万人次的游客,山道上留下的是她一步步成长的脚印。她不但将自己的年收入从2012年的一万多元提升到2017年的四五万元,还当上了公司导服主管,先后获得恩施州“十佳导游”、湖北省劳动模范、全国旅游系统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今年5月她又升职为市场营销部副经理。
“我要一直干下去,把家乡宣传出去,让世界各地的人都知道。”36岁的谭桂英怀抱着更大的梦想。
酒店农家乐,是她们打拼的舞台
“早上8点半到酒店上班,下午4点半回家,现在工作固定,不用到处奔波。”36岁的营上村村民李建群也过上了上班下班的生活。曾在广东等地打工的她,2013年开始就在家附近的峡谷轩酒店做服务员。
“一个月底薪1900元,还有50元工龄工资,扣去‘五险一金’,拿到手有1600元,还能照顾孩子。”李建群说,丈夫在女儿寨度假酒店的厨房工作,每月有三四千元工资,夫妻俩一年能收入五六万元。从前靠拉煤生存的公婆如今种茶叶、种葡萄,茶叶交给茶厂,葡萄卖给游客,一年也有一万多元收入。
她说,景区开发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年前家里就翻盖了二层新楼,如今还有了无线网络。
恩施大峡谷风景区管理处有关工作人员介绍,景区开发也带动了农家乐的兴盛,公路沿线农家乐全面开花。管理处还设立返乡创业基金,扶持回乡人员发展农家乐和农家宾馆,打造“仙居人家”休闲旅游品牌。目前景区内有农家乐300余家,带动640户增收。
农家乐也成为恩施女儿甩掉贫困帽、为美好生活打拼的舞台。
今年56岁的向绍菊,家就在景区入口处,十几年前丈夫去世,她靠低保金和蹬三轮卖菜维持自己和一双儿女的生活。2013年,眼看景区旅游业日渐兴旺,政府对农家乐又有扶持,自家的地理位置很有优势,向绍菊下决心筹资开办了楚阳农家乐。因为饭菜做得实在,风味地道,她的农家乐渐渐火了,不到三年就收回了投资,如今年利润达到五六十万元。
好学的向绍菊还在孩子的帮助下,学会了运用互联网来推介自家的农家乐,把苞谷粑粑、土家合渣、高山腊肉等特色美食拍成照片放在网上。“现在,去哪儿网、携程网都能找到我们农家乐的信息。”向绍菊说。
这位中年创业的恩施女儿不仅自己走上了致富道路,还雇了七八个员工,为周边贫困乡亲提供了就业机会,员工年均收入达到2.4万余元。在她的带动下,周边又发展了20家“仙居人家”和18家农家乐,直接带动就业152人,260户780人脱贫。
开发一个景区,致富一方百姓,以旅游产业带动村民脱贫的目标如今正在恩施大峡谷景区一步步实现。据介绍,2017年年底景区2832户贫困户已有1067户脱贫,余下的也将在2019年全部实现脱贫。
伴随着景区的深度开发、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和扶贫行动的持续推进,恩施女儿的天地将更加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