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8年7月5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爱生活周刊 乐活 做无龄感女人,在每个年龄都活出最好的自己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无龄感女人,在每个年龄都活出最好的自己

编者按

最近,被称为“冻龄女人”的小燕为自己69岁生日写下《安放“无龄感”的生活态度》的公众号文章。看照片你绝对想象不出这是一个69岁的女人,她的公众号“小燕涂笔”自我介绍里写着:用年轻人的态度, 过老年人的生活。

在《迷人是一件时光的盔甲》一书里,作者说:“容貌与实际年龄相符合,一般人都是如此;比实际年龄年轻五岁,很多人都做得到;比实际年龄年轻十岁,不少人已经做到;看不出年龄,这才是一种境界!”

无论是“无龄感”还是“冻龄女人”,似乎都在告诉女人:时光是一把雕刻刀,有的人随着时光的流逝越发散发着让人难以抗拒的美,而有的人却过早地失去了勃勃的生机与迷人风采。而我们又常常忘记了,手拿这把刻刀的人,恰恰是我们自己。苏芩曾说过,女人最先衰老的从来不是容貌,而是那份不顾一切的闯劲!

无龄感,才是一个女人最好的状态。心态决定状态,年龄从来不是影响我们的衣着和对世界保持好奇的羁绊。困住我们的,也从来不是年龄,而是不肯刷新自己。女性应接纳和承受住年龄和身份的焦虑,和它共存,同时按照自己的节奏,走自己的路,你就无比成功。

一个人的生命气象,往往从拥有高级的年龄观开始。而高级的年龄观就是——欣然享受每个年龄段的美好,在每个年龄都活出最好的自己。其实,女人这一辈子“活得有趣”,远比“活成标配”更美,也更有意义。

告别年龄焦虑,拥抱独一无二的自己

年龄是每一个女人都可能会有的恐惧,当你有犹豫,有纠结,当你内心的声音开始和别人的声音打架时,“不要过他人的生活,不要盲目认同别人定义的。”如果你不能放下对于“认可”的执着,无法承受挫折,那你根本不可能“成为你自己”。年龄的焦虑,身份的焦虑,不是一个做了什么就能根本去除的问题,女性接纳和承受住这种焦虑,和它共存,同时按照自己的节奏,走自己的路,你就无比成功。

■ 周小宽

我们经常说:要做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为热爱而活。但是身为女性,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面临各种焦虑。大多数人在乎的只是你有没有完成自己的几样“人生大事”,而不是你活得好不好、美不美。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如何在各种声音中,不被别人的定义所捆绑,尤其对于女性来说,这个过程特别不容易。年龄,对你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女性独立:当你感到年龄焦虑时,不要被别人定义

年龄是每一个女人都可能会有的恐惧,我们的生理和面容会随着年龄的改变发生变化,这是你无论怎么健身、整容都必须要去面对的一个现实。

我们要从心理上去正确面对它,适应它,女人在这个过程中感到一些焦虑和惶恐是正常的。你会发现,在适当的年纪结婚生子建立家庭,成为某人的妻子或者成为妈妈,这是一种看起来最好的抵抗年龄焦虑的方法。而且很多人看上去,也因此过得不错,至少“看起来”如此。

但是,这个方法,它适用于多数人,不等于它就一定适合你。当你差一点要向多数人靠拢,向传统的标准靠拢,向父母或者姐妹的说法靠拢时;当你有犹豫,有纠结,当你内心的声音开始和别人的声音打架时,我把这句话分享给你——“不要过他人的生活,不要盲目认同别人定义的。”

因为大多数人的选择,不一定就是对的,不一定对你就是合适的。因为你的生命是你自己的,你要首先为它负责,而不是为别人负责。反过来,你也别躲在父母和他人的后面,推给别人负责。因为在你的生活中,那个每天感受着一切情绪,会期待、会思考、会难过、会愤怒的人,是你自己,而不是别人。

如果你在意别人的眼光,动辄得咎;如果你不思考别人的是不是就适合自己,那么你也就把过上自己想要生活的权力拱手相让了。甚至,你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内心究竟想过怎样的生活。

女性力量:当你坚持做自己时,要倾听自己的声音

谈论“做自己”,假装潇洒很简单,但做到“无论如何坚持自己的理念”其实很困难。

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也有着数千年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从心理学角度,这种潜意识的代际传承不能忽略,它不是随着经济和生活状态的现代化,就能从我们的大脑中根除。这种思想深处的改变是需要过程的,而且会非常缓慢和艰难。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现代女性明明毕业于名牌大学,有着收入不菲的工作,经济独立,但在面对丈夫外遇时,第一时间想的还是怎么打小三。而不是去面对婚姻的困局,开始冷静思考。

面对女性身份和年龄的焦虑,她们不是没有自己的声音,不是没有努力过。但是要和庞大的深入骨髓的文化背景和代代传承的主流观念相抗衡,要改变潜意识中对自己女性身份的轻视、不认同以及焦虑,自己的声音有时就显得那么微弱那么渺小。

该如何坚持自己的声音?如果你竖起耳朵,一心只想听到别人(父母、朋友、社会舆论)对你认可的声音,那么你就很难再听到你的自我发出的声音。

如果你不能放下对于“认可”的执着,无法承受挫折,那你根本不可能“成为你自己”。你至多,只能成为别人眼中的完美女性。

女性勇气:当你不被认可时,能坚守自己的界限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都是有自我实现的本能的。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满足了生理需求、安全感、爱和归属的需求,更高的层次是自尊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你或许会有误解,觉得这个需求的层级是不能逾越和改变的。其实不然。

对人来说,较高层次的需要才是更重要的需要,才能给人们持久而真正的快乐。如果说婚姻和工作满足的是你生存和安全感的需求,感知到真正的自己,把这个真正的自己实现了,才是更高层次、更重要的内心需求。

希望你30岁就结婚的父母,可能觉得你的当务之急是满足生存需要。因为在过去,一个女人如果没有丈夫,她就难以养活自己和孩子,会备受歧视非常凄凉。这种潜意识中的危机感,也会印刻在你父母辈的脑海中。

但是假如你现在30岁,即便不靠父母和男人,也能体面地生存,甚至你也能凭借自己的力量让孩子得到良好的生活和教育。那么男人、婚姻甚至一份稳定的工作,就不再是你满足基本生理需要和安全感的必需品了。那么你就自然会有满足自己更高一层需求的渴望:爱、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很多人觉得,和父母或者大环境抗争很艰难,维护自己的想法,似乎就是对父母的背叛。

但是,换一个角度,一个你并不满意的婚姻或者工作,如果是父母或主流标准让你去选择的,那么你或许满足了父母,却是在背叛自己。

“如果我可以养活自己,给自己安全感,觉得自己有价值,那么此时此刻,我就可以走向自我实现的需求,而不需要在基本需求上浪费时间。”这是这个时代赋予你的幸运,你比你的父母要更幸运。

年龄的焦虑,身份的焦虑,不是一个做了什么就能根本去除的问题,女性接纳和承受住这种焦虑,和它共存,同时按照自己的节奏,走自己的路,你就无比成功。

困住女人的不是年龄,而是不肯刷新自己

女人更容易在年龄问题上莫名焦虑,甚至作茧自缚。其实年龄不该成为我们身上的紧箍咒,而应该成为生命丰盈的刻度。每个年龄,其实都有每个年龄的味道,每个年龄,其实都是恰到好处的自己。做女人即是做自己,你内在的一切就是你作为女人的身份。女人,真的不必太在意脸上是不是多了几根皱纹,体态轻盈和心灵丰盈才是“冻龄”秘诀。欣然享受每个年龄段的美好,在每个年龄都活出最好的自己。

■ 胡杨

 

那天看到一直关注的“黎贝卡的异想世界”公众号在征集“50+冻龄女人”的话题,回想自己也属于50+了,于是发微信到:“我没冻龄,我冻的是体重、身材。体重是高中时的,身材比大学时还好……”

也是在这个公众号上,我看到 49岁的“冻龄女人”WE的一句话:“没有穿不了的衣服,只有保不住的身材。”

没错,生活中我们常常被这样那样的条条框框束缚住,尤其是女人,更容易在年龄问题上莫名焦虑,给自己念紧箍咒,甚至作茧自缚。而心态决定状态,年龄从来不是影响我们的衣着和对世界保持好奇的羁绊。

女人要“活得有趣”,不要“活成标配”

“我30岁一定要把自己嫁出去”“我33岁前必须要孩子”“我都36岁了,还带着孩子,估计离婚很难找到合适的人了”“都这个年龄了,还讲究什么”……

你也许对以上这样的话语并不陌生。俗语道:“什么年龄就该干什么事”,这句话本无问题,问题就出在——你被这个问题捆住了。

前几天在听网易公开课蔡璧名的《正是时候读庄子》第一讲时,听到这样一句话:我们大多数人都活在They,很少人活在I。

的确如此。女人到了什么年龄就该结婚,到了什么年龄就该生孩子,到了什么年龄就该买车子、买房子,到了什么年龄就该当某长……于是乎我们把生活过成了竞技场,忙着追求“标配人生”,而忘记了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命节律。

蔡璧名还用了形象的比喻:我们就像一只只梅花鹿,都急着给自己身上打印记,而忘记了生命的根本意义。

而一旦你在认定的年龄段没有完成既定目标,就会很容易陷入深深的焦虑中。

毋庸置疑,当人生只剩下标配生活,活着就可能如行尸走肉。就像那句话说的“感觉大家35岁就死了,70岁才埋。”

其实,女人这一辈子“活得有趣”,远比“活成标配”更美,也更有意义。

女人每个年龄,其实都是恰到好处的自己

在一期综艺节目中,主持人问1965年出生的刘嘉玲:“你最享受人生的哪一段时光?”刘嘉玲说:“最享受现在,此刻就是我最好的时光。”

主持人问:“为什么?”刘嘉玲说了一段让人记忆深刻的话:“20多岁的女孩就该是20多岁的味道,青春洋溢,很美;30多岁的女人了解了很多生活,眼睛里开始有了故事,也很美;50多岁的女人,像我,虽然皮肤的质地没那么漂亮了,但我眼神的光芒却是年轻人没有的。每个年龄,其实都有每个年龄的味道,每个年龄,其实都是恰到好处的自己。”

作为刘嘉玲的同龄人,我也有同感:现在是自己最美的时光。年轻时,不愿意看镜子里的自己,总觉得自己“不够好看”;现在每每遇见自己,都会满心喜欢。

那天看余世存的《老子传》到后记,有句话深表同感——“一个人的幸福程度在于他面对自己时微笑致意的程度。”一个可以面对自己微笑致意的人,一定是内心开出花朵的人。那是不断刷新自己、修炼内心的结果。

据英国保险机构一个全球调查显示:中国人最怕老。中国人不仅最怕老,而且把每个年龄段都过得忧心忡忡……每个年龄段的我们,似乎都不太喜欢这个年龄段的自己,所以我们一辈子都过得——不太快乐。

也许“不快乐”的原因有很多种,但最关键的那个恐怕就是——我们都活在“they”而没有活出“I”。

偶然看到好莱坞女明星维奥拉·戴维斯说:“不要过他人的生活,不要盲目认同别人定义的。做女人即是做自己,你内在的一切就是你作为女人的身份。”

做自己,活出自己,多么简单的话语,但是要做到,其实真的很难。

高级的年龄观,为你带来开挂的人生

说到年龄,我们想到的就是身份证上的那个数字。而心理学家希尔曼研究大量案例后发现:“那些人生过得特别精彩的人,往往在四种年龄上都拥有高级的年龄观。”这四种年龄分别是——

第一种:生命年龄。就是身份证上所记载的法定年龄。

第二种:生理年龄。生理年龄也叫身体年龄,就是身体器官整体机能所呈现出的年龄。生理年龄可小于生命年龄,也可大于生命年龄。

第三种:容貌年龄。就是人的容貌特征所显现出来的年龄。

第四种:心理年龄。就是人的心理状态所呈现出来的年龄。

在我看来,除了生命年龄是“死数”,其他都是“活体”,尤其是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大有可为。

最近俄罗斯足球世界杯期间,C罗大放光彩。如今33岁的他,却有着23岁的身体。这得益于他持之以恒的锻炼、高度自律以及精心保养。皇马的工作人员喜欢用“瑞士手表”来形容C罗的自律性。

关于心理年龄就更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了。不为年龄所束缚,能够在生活中始终保持活力,对事物充满好奇并勇敢去尝试,很多人到了七老八十还保有一颗童心。

的确,我们很多人都被年龄“框”住了。其实年龄不该成为我们身上的紧箍咒,而应该成为生命丰盈的刻度。正如林清玄说的:“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一个人的生命气象,往往从拥有高级的年龄观开始。而高级的年龄观核心在于:肯定自己每个生命阶段的价值,每个年龄其实都是恰到好处的自己;同时不断修炼内心,刷新自己。

“冻龄女人”WE 说:“关于保养我认为是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磨。我的保养方法其实很佛系,追求如何在少折腾的情况下把颜值留住。我做的更多的是减法,而不是加法。比如说,少吃点,少化妆,少折腾头发(少染,烫头发),少买东西,少吃保健品……”

也是,那些善于在生活中做“减法”的女人,好像都越来越美了。

女人,真的不必太在意脸上是不是多了几根皱纹,体态轻盈和心灵丰盈才是“冻龄”秘诀。而高级的年龄观就是——欣然享受每个年龄段的美好,在每个年龄都活出最好的自己。

让我们学习说“谢谢”

在日风渐薄的今天,我们越来越少发现涌自内心的谢意,不管是对人的,还是对天的。 我要说:“每一天都是感恩节。”不是在生命退潮的黄昏,而是现在,我要学习说“谢谢”。我深爱这两个字,这是人类共有的最美丽的语言。“谢谢”使人在漠漠的天地间忽然感到一种“知遇之恩”。“谢谢”使我们忘却怨尤,豁然开朗。让我们从心底说一声:“谢谢!”——对我们曾身受其惠的人,对我们曾身受其惠的天。

■ 张晓风

我深爱这两个字,这是人类共有的最美丽的语言。凡不肯说“谢谢”的人,是一个骄傲冷漠的人,他觉得在这个世界过的是“银货两讫”的日子。他是工商业社会的产物,他觉得他不欠谁,不求谁,他所拥有的东西都是他该得的,所以他不需要向谁说“谢谢”。

但我知道,我并不“该”得什么,我曾赤手空拳来到这个世界,没有人“该”爱我,没有人“该”养我,没有人“该”为我废寝忘食。我也许缴了学费,但老师那份关怀器重是我买得到的吗?我也许付了米钱,但农民的辛劳岂是我那一点儿钱报答得了的?

曾有一个得道的人说:“日日是好日!”用现代语言表达,我要说:“每一天都是感恩节。”

不是在生命退潮的黄昏,而是现在,我要学习说“谢谢”。在日风渐薄的今天,我们越来越少发现涌自内心的谢意,不管是对人的,还是对天的。

其实,值得感谢的岂止是天、地、日、月、星辰?天地三光之上的主宰岂不更该感谢?

在这个茫茫大荒的宇宙中,我们究竟付出了什么而这样理直气壮地坐享一切呢?我们曾购买过“生之入场券”吗?我们曾预定过阳光、函购过月色吗?对于我们每一秒钟都在享用的空气,我们自始至终曾纳过税吗?我们曾喝过多少水?那是出于谁的布施?

然而我们不肯说“谢谢”。

如果花香要付钱,如果无边的年年换新的草原和地毯等价,如果喜马拉雅山和假山一样计石块算钱的话,希腊船王奥纳西斯的遗产够付吗?如果以金钱来计,一个人要献上多少钱,才有资格去观赏令人感动泣下的一个新生婴儿发亮的眼睛和挥舞的小手呢?

然而我们不肯说“谢谢”。

古老的故事里记载:“汉武帝以铜人作承露盘,高二十丈,大十围。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饮之以求仙。”

其实,汉武帝的手法是太麻烦了,承受天露是不必铸造那样高耸入云的承露盘的,如果上帝给任何卑微的小草均沾上露水,他难道会吝惜把百倍丰富的天恩给我们吗?

要求仙,何须制造“露水如玉屑”的特殊饮料呢? 只要我们能像一个单纯的孩童,欣然地为朝霞大声喝彩,为树梢的风向而凝目深思,为人跟人之间的忠诚、友谊而心存感动,为人如果能存着满心美好的激越,岂不比成“仙”更好?那些玉屑调露水的配方并没有使一个雄图大略的汉武帝取得应有的平静祥和,相反的,在他老年时一场疑心生暗鬼的蛊惑里,牵连了上万人的性命。他永远不曾知道一颗知恩感激的心才是真正的承露盘,才能承受最清冽的甘露。

中国人的谦逊,总喜欢说“谬赏”、“错爱”,英文里却喜欢说“相信我,我不会使你失望的”。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更能接受的是前一种态度,当有人赞美我或欣赏我时,我心里会暗暗惭愧,我会想:“不!不!我不像你说的那么好,你喜欢我的作品,只能解释为一种缘分,一种错爱。古今中外,可欣赏可膜拜的作品有多少,而你独钟于我,这就使我感激万端。” 我的心在感激时降得更卑微、更低,像一片深陷的湖泊,我因而承受了更多的雨露。

到底是由大地来感谢一粒种子呢?还是种子应该感谢大地呢?

都应该。感谢会使大地更温柔地感到种子的每一下脉动,感谢也会使种子更切肤地接触到大地的体温。“谢谢”使人在漠漠的天地间忽然感到一种“知遇之恩”。“谢谢”使我们忘却怨尤,豁然开朗。

让我们从心底说一声:“谢谢!”——对我们曾身受其惠的人,对我们曾身受其惠的天。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