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周玉林
□ 刘安军 艾力薇
打工妹子返乡创办家政服务公司、村妇联主席办起养殖场、贫困妇女网上热销农产品供不应求……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一个个巾帼脱贫故事令人欣喜。
为“让每一位妇女在小康路上不掉队”,黔南州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妇联组织通过精准施策强志气、强智力、强产业,让越来越多的贫困妇女逐渐走出贫困。
强志气 巾帼不让须眉
“姐妹们,贫困不可怕,只要你不怕苦、不怕累,脱贫致富是有希望的!”长顺县鼓扬村妇联主席黄茹秀开展脱贫攻坚动员时,村民玪乔妹心里嘀咕:“又是来动动嘴巴的,脱贫脱贫,要真那么容易,哪个愿意挨穷?”
脱贫攻坚之初,很多妇女都有玪乔妹这样的想法。为帮助贫困妇女们树立起脱贫信心,全州妇联干部走进村社院坝,宣传精准脱贫政策,做给群众看,带领大家干。
黄茹秀带头创办了绿壳蛋鸡养殖场,每年增收3万多元。
致富后,黄茹秀争取镇政府补助6吨水泥和部分雷管炸药,发动大家投工投劳,有效解决了155户569人的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问题。与此同时,她还悉心指导,带动村里贫困妇女走上了“鸡—林—沼—粮”生态产业发展之路。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党的十九大代表邓迎香、杨先霞先后为州、县、乡、村四级百名妇联主席集中宣讲,到县(市)为千名妇女干部集中宣讲。
全州妇联系统投入1362名干部(其中党员达994人)下沉基层,帮助许多像玪乔妹一样的妇女树立起脱贫信心,找到了脱贫办法。全州各级妇联组织围绕扶贫政策措施、脱贫项目等开展宣传活动万余场次,依托电视、报刊、新媒体矩阵、各级“妇女之家”等宣传阵地,宣讲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用榜样的力量激励贫困妇女坚定脱贫志向。
强智力 巧手编织梦想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让贫困妇女掌握一技之长,拥有吃饭的“打门锤”,是治“本”之举。2017年以来,黔南州各县市妇联共组织开展各种技能培训45次,参训人员2204人次。
全州“春风送岗”活动成功介绍女性就业4987人(农村妇女3343人),跨地区有组织劳务输出女性3348人,组织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女性2433人,参加创业培训女性659人,自主创业成功女性241人(农村妇女161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55万元,为1879名女性提供劳动维权服务和法律援助。
通过开展“百万妇女创新业”行动、“锦绣圆梦·巧手脱贫”百名绣娘大赛等多举措、多途径有效助力打造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三都“巧手脱贫示范县”工作,完成了技能培训7.36万余人(次),培育145 家手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带动从事特色手工产业的妇女近3万人,实现产值达5000万元。
强产业 勇当脱贫尖兵
大山深处的一类贫困村洪江村在北京意外走红后,来自美国、西班牙、瑞士及全国各地的艺术家纷至沓来。贫困的小山村变成了艺术家向往的创作胜地,这背后得益于驻村第一书记马丽华和村支“两委”、驻村干部的积极探索和创新发展——引进艺术家的进驻以及各种艺术活动的开展,弥补荔波县旅游产业文化板块的空白。
一栋栋老房通过民宿改造,成为独具风情的世外桃源;依托织布扎染、族谱老书、干栏建筑等提炼出村落遗存多维度活化概念;金线莲和香菇种植25亩,带动妇女就业30多人;在闲暇之余,马丽华和村妇联还培训妇女制作手工艺品,让她们不用外出就能兼顾赚钱和教育子女,成为村里妇女创业就业的典范。
与此同时,各级妇联组织还注重资金支持和“扶上马,送一程”,让贫困妇女既敢干又会干。黔南州争取到54个项目涉及1256.17万元资金用于开展贫困妇女精准帮扶,创建国家级“巾帼示范基地”8个,省级“巾帼示范基地”32个,妇女创办企业8.5万家,其中特色手工企业55个。
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女能人的致富、帮富、带富作用,通过组建互助组,组织农村闲散妇女通过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让她们参与种养殖和手工制作行列中,使广大妇女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和脱贫致富的目标,带动贫困妇女创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