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在冲突环境中因性暴力出生的儿童,往往会被视为是敌人留下的“孽种”,被自己母亲所在的社群排斥。在战争中遭受性暴力的妇女和因暴力出生的儿童通常被看作是武装和暴力极端主义团体的附属,而非受害者。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消息 2015年6月1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宣布每年的6月19日为消除冲突中性暴力行为国际日,以呼吁全球安全、司法与服务等各行动方共同采取行动,消除冲突中的性暴力行为,同时也为国际社会创造了机会,向冲突中性暴力受害者敢于站出来反对性暴力行为的勇气致敬。
选择这个日子作为消除冲突中性暴力行为国际日是为了纪念2008年6月19日安全理事会通过的第1820(2008)号决议,理事会在该项决议中谴责性暴力,认为性暴力是战争武器,是和平建设的障碍。
据联合国妇女署官微报道,2018年是消除冲突中性暴力行为国际日设立的第三年,今年的主题是“战争中出生婴儿的困境与权利”。在当代冲突及冲突后社会,帮助从武装和暴力极端主义团体中解救出来的妇女和儿童重新融入家庭和社会。
在许多冲突地区,作战的男性在很多情形下将性暴力作为一种武器,有意识地在冲突地区对妇女实施包括强奸在内的性侵害。在战争和冲突中,性暴力事件的发生规模和程度令人发指。在波黑,在1992年到1995年3年间,就有2万到5万名妇女被强奸。在塞拉利昂内战期间,这一数字在5万到6.4万之间。在卢旺达大屠杀期间,至少有25万名妇女被强奸。在利比里亚,有将近一半年龄在15岁到70岁之间的妇女称,曾至少一次遭受过军人或战士的性暴力侵害。
在冲突环境中遭受性暴力所导致的心理创伤、污名、贫困、健康状况不佳以及意外怀孕等,常常会影响许多家庭几代人的生计和生活。
许多在冲突环境中因性暴力出生的儿童,往往会被视为是敌人留下的“孽种”,被自己母亲所在的社群排斥。在战争中遭受性暴力的妇女和因暴力出生的儿童通常被看作是武装和暴力极端主义团体的附属,而非受害者。
因战争期间的强奸而怀孕出生的儿童,通常在战后数十年里都一直深受身份认同和归属感等问题的折磨,他们很难被所在的社会接受,在生活中也很难找到认同感。这些儿童可能没有国籍,因此缺乏明确的法律地位,极容易被极端组织招募,被激进化,被剥削甚至是被贩卖。这些暴行带来的恶果不仅会造成这些孩子人生的悲剧,也是社会和平和安全的重大隐患,同时也会对人权维护产生极大的影响。
同时,不安全的堕胎仍是受冲突影响地区孕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对幸存的女性以及因强奸出生的儿童而言,性暴力相关的污名会产生长期,甚至是终身的影响。
帮助冲突中遭受性暴力的受害者以及因性暴力而出生的儿童重新融入社会经济生活,是消除污名及弥合社会创伤的主要途径,而这种帮助应当贯穿于所有冲突后的重建和恢复工作。
然而,国际人权框架以及和平与安全的议程都忽视了战争中出生的婴儿的问题,使他们沦为一个孤独无助的受害者类别。面对因与武装或恐怖主义团体有关联或因被敌人强奸生下小孩而背负各种污名的幸存者,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支持,帮助他们消除二次伤害。希望通过各方的努力,能让战争和冲突中的性暴力成为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