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8年6月27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女界报道 请进来提升合作 走出去扩大影响 厘清教师猥亵与女孩轻生的因果链甚为关键 童心向党剪纸庆“七一” 山西运城:“四好家庭”建设提振村民精气神 河北举办共筑无毒天空活动 她接下父亲的“接力棒” 只为满目河山绿 中国专家在联合国介绍新疆妇儿教育权益保障情况 重庆“乡村振兴巴渝巾帼行动”现场会召开 “育娃娃·湘间公益行”2018年首站走进通道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她接下父亲的“接力棒” 只为满目河山绿

□ 新华社记者 董建国

40年前,福建省仙游县盖尾镇莲井村的农民李金耀与村里签订合同,承包了当地马山1200亩的荒山造林,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家庭林场。李金耀病逝后,女儿李美和接下父亲未竟的事业,把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大山。从一片荒芜到满目苍翠,父女两代接力四十载,让山河披绿,让绿色的梦想绵绵传递。

“父亲包山吃了很多苦,但他从来没有半句后悔的话。我在林场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我也离不开这座山。每天一出门就是满眼葱绿,这种感觉胜过了万千财富。”鬓角斑白的李美和日前在林场的家中对记者打开了话匣子。

环顾大山四周,但见如今的马山层林叠翠,松涛阵阵,漫山遍野的马尾松、杉木、油桐等树木郁郁葱葱。不过,在上世纪70年代,马山却是一副“无树光溜溜,下雨沙石流,泥石盖良田,年年粮歉收”的景象。

1979年春天,村里的护林员李金耀因为看不得集体的山地继续抛荒,便向大队申请承包荒山种树。经过激烈的讨论,李金耀与大队签订了一份条件苛刻的合同,承包马山1200亩的荒山造林。

合同规定:林场所有投入由承包者负责,村里不出任何投资。林木投产后,马尾松收入全部归大队;新植的杉木90%归大队,柠檬桉60%归大队,油茶等油料收入双方各一半……双方都怕对方反悔,在合同上约定“千年不变”。

其时,签名的、盖章的可能都没有想到,那是中国第一份林地承包合同,李金耀也因此成为中国承包荒山、创办家庭林场的第一人。

那一年,李美和刚刚16岁。她回忆说,父亲承包荒山在当时可是石破天惊的举动。父亲当年执意要包山凭的就是那股韧劲,他坚信“人勤地不懒”,只要下苦功,荒山总有变绿的一天。

造林投入大,回报周期长。买苗购肥、林场盖房、兴修进山道路、雇工劳动样样都要花钱。李金耀变卖了家当,近十万株松、杉等树苗种下了,林场初具雏形。由于个人分成的收益太微薄,尽管到1987年,马山林果的资产价值达到了300万元,但李金耀却留下29万元债务辞世了。

父死女继,梦想不变。“父亲把最后的心血都浇灌到山上。父亲走时,林场一下没了主心骨。我当时就一个念头,不能让林场倒了,不管多难,我都要把父亲的梦想给继续下去。”李美和说。

与债务一样沉重的,还有林场与周边村民的矛盾。当时林场周边有5个自然村,村民习惯上山砍柴割草、放牛牧羊,由此引发的冲突不断。

种种磨难都动摇不了李美和的信念。立志要把马山带出困境的李美和总结了父亲育林的经验教训,一方面种植龙眼、枇杷等经济林增加收入,一方面鼓励员工投劳入股,参与股份合作。林场出土地、苗木,民工投工、折价入股。同时,想方设法支持公益事业,努力改善村场关系。

2003年,福建省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李美和终于盼来了政策的春风,莲井村以公开招标方式转让马山林场55%山林股份,她一举中标,股权达70%。这年8月,她又拿到了林权证,真正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

为了扩大经营规模,李美和在周边乡镇继续承包荒山造林,目前承包的山林已经超过了5000亩。昔日水土流失严重的马山,如今已建成林丰水美的生态经济型林果基地,成为取之不竭的绿色银行。

“现在,马山的林木蓄积量已由当年的5000多立方米发展到10万立方米,林场的固定资产也由30多万元发展到2000多万元。”李美和骄傲地说,“我现在开始培育名贵树种,自己也种了不少,像这一片就是降香黄檀,虽然要六七十年后才能成材,自己可能看不到了,但心里很踏实,相信子孙们是能看得到的。”

“山绿了,树大了,人也老了。这些年,不管是艰难的时候还是高兴的时候,我总会想起父亲说过的一句话,那就是有青山就有一切,就什么都不用怕。”望着周围的莽莽林海,谈起这多年来的风风雨雨,李美和感慨万千。她说,她还有更长远的打算,目前正在谋划兴建马山“森林人家”,发展生态旅游,带动周边更多的群众致富。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