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庚辰(左二)和家人在一起。
“不抽烟、不喝酒、不乱交朋友”“诚挚于人生、执着于事业、忠诚于理想”,傅庚辰对子女的言传身教既寓于平常生活,又满含人生理想。“我常常和孩子们讲,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事业获得成就、甘于奉献的快乐,而不是吃喝享乐、不思进取。”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韩亚聪
□ 见习记者 陈姝
“雷锋我们的战友,我们亲爱的弟兄,雷锋我们的榜样,我们青年的标兵……”再次哼唱起《雷锋,我们的战友》,傅庚辰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55周年。作为电影《雷锋》主题曲《雷锋,我们的战友》的创作者,傅庚辰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而写”,《红星歌》《红星照我去战斗》《地道战》《映山红》……在他的笔下,一曲曲既包含人生志向,又诠释时代精神的音乐作品流淌而出,成为经典。
近日,在接受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专访时,83岁的傅庚辰回忆了自己一生风雨无阻的音乐征程和与时代相连的家庭故事。在他看来,“诚挚于人生、执着于事业、忠诚于理想”是他的一生追求,也是影响他和子女催人奋进的时代家风。
难忘父亲的爱国情怀
“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音乐艺术家”的奖杯安静地立在电视柜上,茶几上放着厚厚一叠音乐类的杂志与报刊,这是傅庚辰一生音乐之路的写照。
1935年,傅庚辰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市,在他的童年记忆中,父亲是个知识分子,在哈工大读书时就投入了抗日活动。父亲曾经被日军追捕过,后逃到苏联,从苏联回国后做了一名普通教师。全家搬回哈尔滨不久,1945年,年纪轻轻的父亲因病离世,他没有看到抗战胜利。熟识的亲友们说,他的父亲可能是中共地下党员。父亲的身世是个谜,始终缠绕在傅庚辰心头。虽然没有谁能够拿出证据证明他是地下党员,但是傅庚辰相信,并因为有这样的父亲而骄傲。
在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傅庚辰很早便投身革命事业,也开启了他一生风雨无阻的音乐征程。
1948年3月,不满13岁的傅庚辰考上了东北音乐工作团。“那时哈尔滨的天气很冷,我的床上没有褥子,就睡在草垫子上,还要自己动手种菜,粮食不够吃每天要吃一餐稀饭,但心里很热,因为解放战争已经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胜利的曙光就在前头,我们心中充满了希望。”傅庚辰回忆。
在文工团,在艺术剧院,他拉过小提琴,搞过创作;抗美援朝战事正酣,他奔赴前线慰问志愿军战士;为进一步深造,他先后在东北鲁迅艺术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学习。
异乎寻常的音乐天赋,让傅庚辰很早就崭露头角。1950年,他就谱写了自己的第一首小提琴独奏《秧歌舞曲》。在志愿军文工团期间,他为大型歌舞剧《志愿军战歌》序幕诗谱曲,诗作者则是郭沫若。首演之时,郭沫若走上舞台,伴着曲子高声朗诵这首诗作。
老一辈革命家的壮志激励我创作
1961年,傅庚辰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从那时起,他才开始真正操刀自己心仪已久的电影音乐,并逐渐为人所熟知。
1962年,在参加八一电影制片厂《赣南采茶戏》的音乐歌舞片音乐创作时,傅庚辰一边研究《赣南采茶戏》和江西民歌,一边在赣南革命老区采风。在四个月的采风中,他接触到了陈毅的诗词《梅岭三章》。
“陈毅诗歌闪耀着革命者理想信念的灿烂光芒,我被深深地感动了。”傅庚辰说,也正是从此时开始,他暗下决心,有朝一日,他一定要把它们谱成歌曲,传给后代,让后人记住英雄前辈是怎样走过来的。
此后,在傅庚辰的作品中出现了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革命家诗词歌曲》。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叶剑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几十首诗词,都出现在他谱曲的作品中。
作为傅庚辰的“成名之作”,电影《雷锋》的主题歌《雷锋,我们的战友》代表了一种时代精神,唱遍了全中国。然而,这首歌的“横空出世”,还得益于他的一次不被信任。
1963年,28岁的傅庚辰被分配到了另一部片子的剧组,导演说他过于年轻,怕完不成任务。无奈,组织决定他与《雷锋》剧组的作曲者对调。如此工作交流,让他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但是也激发了他的创作欲望。
傅庚辰与培养雷锋入党的指导员多次谈心,和战士们开座谈会,参观雷锋连队的陈列馆,到鞍山、抚顺、本溪、营口等雷锋生活过的地方搜集资料和创作素材。深入生活使他认识到雷锋的本质是伟大高于平凡,如何唱出伟大高于平凡呢,他深入思考冥思苦想……
一天深夜1点多,刚躺下的傅庚辰脑子里突然浮现出一句词曲“雷锋,我们的战友,我们亲爱的弟兄”,接着又是一句“雷锋,我们的榜样,我们青年的先锋”,他意识到多少个日日夜夜冥思苦想的音乐形象被捕捉到了,于是,他立即披衣开灯,一气呵成将主题歌旋律写下去。第二天清晨,《雷锋,我们的战友》完成。1964年底,电影放映后,从黑龙江到海南岛,从东海岸到黄土高原,电影《雷锋》的主题歌唱遍了全中国。
此后,《红星歌》《红星照我去战斗》《地道战》《映山红》等脍炙人口的作品,从傅庚辰的笔端流淌而出,成为经典。700余首歌曲、任总政歌舞团团长、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都成为他军旅艺术人生的最好注解。
将言传身教寓于生活与理想中
事业上取得一次次辉煌的背后,一个简单、和谐、美满的家庭,是傅庚辰坚强的后盾。
傅庚辰与夫人相识于沈阳音乐学院,当时两人被分到学校的同一间琴房,因为有着共同兴趣爱好和事业方向,两人逐渐走到一起,并于1961年结婚。从大连到上海再到杭州,他们以旅行结婚的方式走过浪漫爱情之路。婚后,傅庚辰常常在夫人的钢琴声中寻找创作灵感,挖掘创作源泉。
1977年,国庆节前一个月,国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敲开了傅庚辰的家门,由于此前征集的作品不尽如人意,希望他能够为国庆创作舞曲,并希望能够在一周之内交出草稿,第二周交出总谱。
在那一周之内,夫人弹奏钢琴,傅庚辰寻找灵感。在一遍遍的钢琴声中,他完成了这曲流传大江南北的《欢庆舞曲》。当年国庆,在天安门广场举办的盛大庆祝集会上,分成111个舞圈的欢乐人群在漫天纷呈的礼花下踏着《欢庆舞曲》的音乐旋律尽情地欢歌舞蹈。
“不抽烟、不喝酒、不乱交朋友”“诚挚于人生、执着于事业、忠诚于理想”,傅庚辰对子女的言传身教既寓于平常生活,又满含人生理想。“我常常和孩子们讲,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事业获得成就、甘于奉献的快乐,而不是吃喝享乐、不思进取。”
一次,在傅庚辰生日之际,已经工作的女儿要请全家人吃海鲜,但他因为赶写一份呈送全国政协的调研报告,一直工作到晚上,错过了饭店的营业时间。因此,傅庚辰只能和小儿子去一家饺子铺吃饺子,等待了一天吃海鲜的小儿子有些不悦,闷头不语。
“你看我这么大岁数了,还在努力工作,咱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如果我们光顾享乐,报告写不完会影响很多人的工作,你说是吃海鲜重要还是这个重要?”傅庚辰说完这些话,从儿子脸上的表情看出,“他听进去了。”
傅庚辰的创作道路踏着时代的节拍前进。如今,83岁的他仍笔耕不辍,《自个儿的事》《老百姓的雷锋》《奥运之火》《中国梦》《忠诚》《歌唱新时代》……近些年依旧作品不断。就像傅庚辰所说:“参加革命70年,我的作品和我的家庭还将继续沿着为人民服务的道路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