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建
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在散文《故乡的食物》中,详细描写过一种叫焦屑的风味食品。文中说:“……我们那里,餐餐吃米饭,顿顿有锅巴。……煳锅巴磨成碎末,就是焦屑。用开水冲冲,就能吃了。焦屑调匀后成糊状,有点像北方的炒面,但比炒面爽口。”汪先生的这段文字写得委实精妙,但我家乡如皋的焦屑,却不是汪先生所描绘的那种,它是夏日用刚收获的麦子制作的耐饥食品。
记得儿时,夏收时节,田间的作物成熟,农忙开始了。割麦插秧是强体力劳动,光喝粥不顶事,于是乡里人便用焦屑来充实肚子。焦屑是用麦子制成的。刚登场的麦子粒粒饱满,犹如金灿灿的圆球儿,散发着泥土的清香。炒焦屑可用大麦、元麦、小麦,但最好是元麦,因为元麦黏性小,口感好。炒焦屑前先淘洗麦子,洗净晾干后倒入大铁锅内,开始要将火烧得旺旺的,爆炒。此时翻炒的速度要快,不能让麦子烧黑了。待麦子们劈劈啪啪地炸得欢,蹦得老高时,火头就要渐小。等锅里的炸声渐稀,香气阵阵飘鼻了,这时候锅膛里只能以文文的火,有点燃火就行了。如果是干柴,则用余火,不用再添草了。火小了炒不熟,火大了,黑一块黄一块的,须炒得轻、匀。当浓浓的焦香味从铲子底下透出来,麦子就熟透了。把炒熟的麦子铺在筛子里散去热气后,便可以磨焦屑了。
磨焦屑要用石磨。先是一个人用磨杠把磨盘上面的一片石磨抬起,另一人拿扫把儿把磨齿里的生粮刷干净,然后铺一层炒熟的麦子,再把磨片放下来,在磨眼里倒上熟麦,然后牵起磨杆推磨。推磨是重体力活,推得越快,麦子碾得越碎,粉屑仿佛大雪从磨子四周纷纷扬扬洒落下来。我家都是父亲推磨,母亲在一旁往磨眼里添加熟麦。磨过后还要再用细眼筛子筛过一遍,筛出麸皮。尽管工序繁一点,但这样制作的焦屑香味浓郁,营养丰富。
焦屑的吃法很特别。最常见的吃法是干吃,就是盛上大半碗焦屑,和入开水,以半湿略干为最佳,若水放多了,那就只能喝焦屑汤了。再加一小勺红糖,普通人家,只和一点糖精,用筷子搅拌。调好的焦屑啖上一口,香喷喷,甜滋滋的,还略带青酸,细细品尝,那感觉,真是爽歪歪了。喜吃咸的,在焦屑里拌入咸菜,滴些麻油,举箸尝尝,那味道出奇的鲜美,食后唇齿留香、绕颊三日!
焦屑的最大特点是耐饥。农历六月,天气炎热,下田劳作的人需要吃点硬实的东西才有力气干活,刚刚收割下来的新麦做成焦屑,可以很好地补充能量。两大碗吃下去,干一个上午的农活,都不觉得饿。
而今,生活富足,种田用机械,餐桌上鸡鸭鱼肉几乎天天有,再也不需以焦屑顶饥了。但焦屑至今还在我的故乡流传,乡亲们仍把它作为餐桌上乃至宴席上的珍馐佳肴,乃因其是来自田间的绿色食品,有一种特别的麦香味,在这树木葱茏、绿意肆虐的初夏,享受着这原生态的美味,你会有一种无比惬意的舒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