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虎
现年76岁的冯骥才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和画家,虽然早就过了退休的年纪,却一直是个大忙人。但熟悉冯骥才的人都知道,只要他人在天津,每周二和周六这两天下午5点之后,他是闭门不待客的——这是他给母亲预留的“专属亲子时间”,无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雷打不动。
每次会面之前,年逾百岁的冯母必定会提前梳妆打扮,洗脸擦油,拢拢头发,有时还会穿上箱底珍藏的旗袍,满心欢喜地等候儿子。因为母亲知道心爱的儿子要来,她希望通过这种充满“仪式感”的亲情会面方式,把自己最佳的状态、最好的面貌呈现给儿子,让儿子觉得母亲还很健康,很精神,工作时能彻底放心。
从小到大,每个本命年,冯母都会亲手为儿女们扎红腰带。冯骥才至今还清晰地记得,自己72岁那年,母亲已经98岁高龄了,除夕这天,当母亲从柜子里拿出折得分外齐整的布腰带时,冯骥才惊讶地发现,母亲竟然还亲手在上面绣了“马年大吉”四个字。冯骥才蓦然觉得,自己虽然已是鬓角花白的老人,但在母亲心中,依然还是一个孩子,依旧被母亲呵护着,这是一种何等的尊荣和幸福啊!
冯母的良苦用心,在让冯骥才感动的同时,也对亲情和孝道多了更深的理解。每年春节给母亲拜年,冯骥才对年货都会非常重视和用心,多年来,他一直坚持备足八样传统年货——比如玉丰泰的绒头花、正兴德的茉莉茶、宁波的年糕、津地吊钱、漳州水仙等。在冯骥才看来,自己置办的不是年货,而是一种充满“仪式感”的春节习俗和年的味道,不仅让母亲感受到传统佳节的团圆气氛,儿子对她的孝心和崇敬,也给晚辈们做了表率,把亲情的温暖和“百善孝为先”的家风传承下去。
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提到母亲,冯骥才的表情就会变得十分柔软,暖意十足。冯骥才常动情地对人说:“现在,母亲是我的女儿!母亲老了,我要把她当做女儿一样爱惜她,搁在手心里,保护她……”那份默默的温情和孝道,足以温暖整个世界。
亲情需要“仪式感”,不是矫情,更不是作秀,而是为爱加温,为幸福加码,让情感更加丰富,让亲情更加浓厚。正是冯母充满“仪式感”的家风教育,不仅让家庭多了一个至真至诚、善良感恩的孝子,也让国家多了一个博学多才、德艺双馨的赤子。
给家风传承增加一些“仪式感”,才能打开我们的心灵之窗,对身边的一切事物怀着感恩之心和尊敬之情,在繁杂里照见简单,在世俗中照见禅意,让物质更加充沛,让精神更加丰盈。这不仅是每个人的向往,也是整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