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8年6月19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女学周刊 知道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与时俱进 跨越危险的粉色:尤丝蒂娜·柯克的艺术 马克思主义阶级与性别理论 重新审视“男耕女织”  发现“织女”价值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3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跨越危险的粉色:尤丝蒂娜·柯克的艺术

柯克将童话之梦搬上舞台。

柯克致力于移植童话之梦,让童话具有生命。

柯克选择年老的女性作为模特儿。因为她们也是人生历程的阶段性代表。

让年老的女性在T台上扮演童话公主,这是波兰裔德国艺术家尤丝蒂娜·柯克(Justyna Koeke)反抗传统性别观念下定义女性身体美的一种方式。柯克的艺术作品摒弃过于女性化的角色意象,没有滥俗的想象及对美的崇拜。她在小小的缝纫机上缝制着小时候画的公主身穿的裙子——让年老的女士身穿这些奇装异服走上舞台。这场表演甚至受邀参加柏林另类时装周,也成为部分年逾八旬的模特儿的炫酷经历。柯克说,“她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不再被人视为女性了,一旦老去,别人就不在意你了。”她的主题是通过呈现、表达与装扮,批判性地诘问社会对女性的期待。她说自己在艺术上怀有“超越了女性主义的需求”。

柯克1976年出生在克拉科夫,曾在克拉科夫、华沙、纽伦堡及斯图加特学习雕塑。她生活在路德维希堡,2006年以来就任斯图加特国立造型艺术学院服装与表演系讲师。

她早就摆脱了“女人必须漂亮、贤惠”的观念。这位深色头发的高大女人不太注重外表,反而更喜欢简单利落。她友好、热情,总是兴致勃勃。

虽然柯克的作品也遭到了部分女性主义者的批评。比如,她制作的一部拍摄建筑工地上女性的裸体日历,被谴责为让女性在相机面前搔首弄姿。但柯克表示,她要展现的是,女人“只是一具身体”,并非像广告行业时常宣传的性感撩人。不过,柯克多数时候还是让女性穿上衣服。她在缝纫机前的工作处于造型艺术与流行艺术之间。她把自己的作品系列形容为“可以穿的雕塑”,让模特儿像时装表演一样走上秀场。这位艺术家大步跨过一座由金子、亮片、金箔、绳子、箱堆成的小山。她不小心打翻了咖啡壶的时候,随手用一块粉色的边角料擦干了污渍——可以说是把每个小女孩的心爱之物踩在脚下:亮闪闪的粉色。

尤丝蒂娜·柯克从小就知道,她作为一个小女孩没有什么自主能力。她说她是在一个“父亲说了算”的家庭里长大的。父亲说一不二,她很早就因为传统波兰社会中男性和女性受到的不同待遇而感到愤愤不平了。2000年,她因为爱情搬到德国。她在斯图加特国立造型艺术学院学习的时候,终于得以发扬自己的风格,用具体的艺术手段去处理女性问题——“随心所欲,非常美好”。

柯克总是关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对我来说,艺术并不是为身处艺术体系内的人而创作的,而是应当拥有广泛的受众,这是很重要的。”所以她也会把旧服装拿去拍卖,或者用旧服装的材料制作新的作品。她说,“我对作品并不依恋。”而且就算她在艺术环境下进行表演,就算她的照片在画廊参展,她也仍然重视与日常生活的贴近。

(刘天红/编写)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