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8年6月12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美丽中国 “决不能让沙漠掩埋掉家园” 让地球喘口气 云南为全国生态系统类型最丰富省份 感恩海洋 爱自然·重读经典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决不能让沙漠掩埋掉家园”

—— 一个治沙家庭的故事

金玉秀和王银吉及公婆一家人

多年的治沙,沙漠也和他们这个三代同堂的家庭有了一种特殊的关系,或者说这个家和沙漠已经成了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用金玉秀的话说,如果几天不进沙漠,她的心里会感到空落落的。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袁鹏 文/图

“不治沙,风沙年年都会把庄稼打死,庄稼人种地是本分,总不能让时间白白过去,与其等着,不如干点实事!”

回想起当初治沙的缘由,金玉秀这样对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说。

要么治沙,人进沙退,要么任凭风沙肆虐,人退沙进。对于甘肃武威市凉州区长城镇红水村的村民金玉秀和丈夫王银吉来说,曾经,人与沙漠、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那么的残酷与现实,那就是一种人与沙漠、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死之争,或者说生存权利的争夺。直到今天,当金玉秀看着屋子前面一排排绿茵茵的树苗,她的心里才稍稍松了口气,至少,在起风的时候,她再也不用烦恼风沙迷得眼睛都睁不开了。

而多年的治沙,沙漠也和他们这个三代同堂的家庭有了一种特殊的关系,或者说这个家和沙漠已经成了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用金玉秀的话说,如果几天不进沙漠,她的心里会感到空落落的。

因为治沙不辍,金玉秀和家人近日被全国妇联评为全国五好家庭。

“我们用干净的沙子来洗锅碗”

红水村位于河西走廊、腾格里沙漠边缘,在金玉秀的印象里,从公公婆婆那一代就和风沙打交道了。结婚后,治沙、压沙成为和一家人脱不了关系的一件事。

1999年,丈夫王银吉向家人提出了造林治沙的想法,丈夫的想法得到了公公王天昌的支持,但金玉秀却提出反对。那时候,村里的人们大都会选择外出打工或者做点生意赚钱,而治沙是个无底洞,没有人来干这样看不到希望的“蠢事”。但丈夫治沙的决心最终打动了金玉秀。此后,她和丈夫变卖了家里的牲畜,购置了苗木、骆驼,开始进驻腾格里沙漠腹地“庙儿墩”进行义务压沙植树。

金玉秀记得,那时候治沙,最难的是路和水这两个难题。软绵绵的沙子,脚一踩就陷进去了,走起来非常困难,骆驼是最好的交通工具。水要靠骆驼从家里往沙漠里运,运一趟来回要好几公里,一天最多能运三趟水。刚开始家里只有两峰骆驼,运的水非常有限,后来骆驼多了,水才能运得多一些。这些年来,为了运水,家里累死了两峰骆驼和一头毛驴。

不了解沙漠的人不懂得水的珍贵,为了把水尽量用在治沙上,那些日子,除了做饭和饮用水,金玉秀和家人把用水量可以说降到了极限。脸脏了,用毛巾擦一擦,脚脏了,用沙子搓一搓。

金玉秀甚至告诉记者,“饭后洗锅洗碗,我们不用水,而是用干净的沙子来洗锅碗。”这话听来简直让人不可思议。

至于住处,一家人最初就住在自己缝制的帐篷里。但是沙漠里风大,经常一阵大风,帐篷不是被撕裂就是被刮跑,一年下来要费几顶帐篷,虽然只是几百元的事,但对于每分钱都要算计着花的金玉秀和丈夫而言还是很心疼。后来,一家人索性在沙漠里挖起了地窝子,吃住都在地窝子里。地窝子冬暖夏凉,比帐篷强多了,但地窝子存在安全隐患,有一年,地窝子因年久忽然塌陷,把刚刚做好的一锅饭埋到了沙里,庆幸的是没有伤到家人。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金玉秀和丈夫、公公婆婆每天压沙、运水、植苗、浇水,一家人吃在沙漠、住在沙漠,和沙漠进行着持久的较量。两个年幼上学的孩子每个周末也会来到沙漠,帮着大人压沙、植苗,等周一再回去上学。

“治沙19年,我们已经习惯了……”

1999年金玉秀30岁,19年过去,今年金玉秀已经近50岁了,记者眼前的她虽然看来精神头很不错,但眼角的一抹忧悒却难掩心中的悲伤。这些年,为了治沙,金玉秀和丈夫付出了太多,不只是青春岁月,更有骨肉别离。2005年,因为金玉秀和丈夫一心扑在治沙事业上,疏忽了对年幼儿子的关心,儿子患病后,因为没有及时发现治疗,最终,年仅14岁的二儿子不幸夭折。这个懂事的孩子在临去世前还叮嘱父母“爸、妈,省下钱,一定要把沙治住”。这成为金玉秀心中永远抹不去的伤痛!

“治沙苦,我只在心里悄悄地苦。自己做的事,我从不说苦,我不想外面的人笑话我!”当记者问治沙苦不苦时,金玉秀71岁的婆婆李兰英平静地对记者说,这位瘦小而精神矍铄的老人的一句话让记者肃然起敬,也非常感动。

这也许就是这个家庭的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金玉秀一家人才能19年如一日地在沙漠中坚守。

近20年的植树造林,肆虐的风沙终于在金玉秀一家人面前渐渐止步了,庄稼被风沙打不掉了,沙海中一丛丛花棒、榆树、沙枣树在风中顽强挺立,一片片绿色向着沙漠深处顽强延伸、挺进。站在沙滩上,在金玉秀和王银吉一家人的眼里,平静的沙漠似乎显得那么驯服,俨然这里就是他们一家人难舍的家园。

“我是农民的儿子,决不能让沙漠掩埋掉家园”。这是丈夫王吉银当年的心愿,如今,王吉银和金玉秀一家人实现了这个愿望。

19年来,王银吉、金玉秀一家人在沙漠里治风沙、种梭梭,他们压沙植树近8000亩,栽植苗木近700万株,累计投入达近100多万元。他们的坚持与付出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关注与支持。

2010年,凉州区林业局为王银吉颁发了林权证,聘任他为公益林管护员,支持他造林治沙,同时,王吉银一家人的治沙事业也得到了社会上一些公益爱心人士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在当地政府的关注下,通往沙漠的路修好了,水电通了,治沙的条件比以往改善了,这让王吉银和金玉秀对治沙更有了信心。

“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要把治沙这件事继续干下去!”王吉银对记者说。“治沙19年,我已经习惯了,我支持丈夫的事业!”金玉秀这样告诉记者。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