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8年6月12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女学周刊 行范 多措并举 坚决抵制封建“女德”流延 将历史唯物主义渗透到性别和劳动议题中 女性出行安全体验报告出炉 女学书馆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4.7参与评分人数:7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措并举 坚决抵制封建“女德”流延

编者按

近日,抚顺“女德班”校长带领“义工”和信徒在温州卷土重来。《新女学周刊》特邀专家进一步对“女德班”现象进行批判和反思。本文作者认为,“女德”流延固化了女性角色,限制了社会活力,强化了女性问题“女性化”的倾向,限制了传统文化的创新转化。应该旗帜鲜明地争取意识形态领导权和话语权;充分发挥女性的主体性能动性,提高女性拒蚀能力;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特别是男性支持,建立防范封建“女德”传播的阵营。

■ 姜秀花

近年来,不少“女德”班借保护、传承和弘扬国学之名,宣扬与时代格格不入的封建男女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规范,存在低估女性价值的明显指向性,造成很大负面影响。尽管历遭主流媒体炮轰,反复被有关部门查封,但依然改头换面出现在不同地域的文化市场,说明“女德班”的盛行依然有广泛的社会基础。需要深刻反思其存在的原因及危害,寻求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女德”班流延的社会基础和危害

“平等”是近现代伦理精神。男女平等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是妇女运动的根本目标,也是人类社会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但一些“女德”班宣扬“三从四德”,奴化、压迫、歧视女性,完全践踏了男女平等宪法原则和基本国策,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准则,与女性追求全面自由发展和人格独立的时代潮流相悖逆。这些罔顾女性合法权益、否定女性人格尊严的封建道德之所以沉渣泛起并受到一些人的追捧,除了资本市场趋利的天性使然外,在社会基础层面更值得深刻反思。

首先,“女德”的流延反映了性别平等意识的缺失,固化了女性角色,限制了社会活力。性别意识是人们认识性别关系、角色、规范的重要武器。构建社会性别平等的观念就是要主张男女两性角色多样性,主张男女两性关系是弹性的和互动的,构建平等和谐、良性互动、互利共赢的两性关系。“女德”班关于男女关系和女性角色规范的种种说教,以恢复夫妻人伦秩序之名挑战男女平等这一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固化了女性的卑弱地位和依附角色及结构性的父权制度对女性的压迫和剥削,并从情感行为上强化了女性对其身份的认同和顺应,扼杀了女性家庭和社会角色、价值的多样性。“女德班”以强调女性个人私德修养之名,对女性道德塑造进行单向价值判断,对男女价值和成功设定双重化标准,加重女性的“罪己意识”和人格否定,以消极的逃离或屈从来自我麻醉,限制了女性的社会活力和创造力。

其次,“女德”的流延反映了针对女性的社会服务不足,强化了女性问题“女性化”的倾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急剧变迁和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分化,女性在职业发展、社会参与等领域面临多重压力。尽管保护女性权益和促进女性发展成为党政部门、妇联组织、女性社会组织的共同奋斗目标,但不可否认,现有服务供给远远满足不了女性的实际需要。一些心理脆弱又无法获得足够社会支持的女性,寻求“大师”指点迷津,甚至期望借助“虚幻之力”来改变自己的状况。“女德班”的课程设置并不是赋权女性,更好地使其与社会融合,与家庭共生,反而把社会结构性、制度性以及两性关系的问题都转化为女性个人问题,基于最保守的性别观念,把糟粕当救赎。例如,将女性遭受的不幸解释为“乾坤颠倒”的恶果:“既然你阳刚、强势,那上天看到了以后,就要收回你的女性器官。”在“爱”和“科学”的名义下通过召唤女性个人强大的承受力或是崇高德性,去“完美”适应公私领域的冲突,这是对女性的道德绑架,加重了女性的思想包袱,给遭遇家庭不幸的女性造成更多心理上的、精神上的自我迷失,也限制了女性的社会发展。

最后,“女德”流延反映了人们甄别传统文化良莠能力的贫乏,限制了传统文化的创新转化。“女德”浸染着女性受压迫、受歧视的辛酸历史。传统女德的构建过程是统治阶级依据封建宗法制度形成的道德规范,是对女性言行举止、音容笑貌和德性修养等方面的规范、监督和培育,它是服务于私有制和父权制,以麻痹、奴役女性为宗旨的社会文化体系,女性被排斥于社会角色之外,只能在家庭扮演好女儿、媳妇、妻子和母亲的角色,履行相应的行为职责,塑造社会认可的好女人形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其从制度上进行了根本否定。“女德班”将封建糟粕披上新衣,目的是服务于其所兜售贩卖的“男尊女卑”的两性权力架构,这种充当封建观念卫道士的行为,完全不符合复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的时代要求,阻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转化。

如何抵制封建“女德”流延

“女德班”的流延在一定程度上是封建伦理道德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较量。要遏制封建“女德”文化的流传,就必须增强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第一,旗帜鲜明地争取意识形态领导权和话语权,不给封建“女德”提供传播空间。“女德”班的流延,是因为它打着国学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幌子,通过塑造政治正确的形象蛊惑人心。社会各界应该旗帜鲜明予以痛击,不给“女德”传播者以平台和机会。同时还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大力培育男女平等意识,把男女平等作为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把男女平等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引导公民把男女平等体现在社会和家庭生活的各方面。

第二,为妇女发展排忧解难,不给封建“女德”留土壤。“女德班”屡禁不止与女性的性别困境有紧密关系,所以制度保障和服务供给就显得特别重要。政府应该更加合理分配社会资源,给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地区的女性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针对女性的困难和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女性的愿望,在改善民生中高度关注女性需求,在社会管理中积极回应女性关切,使男女平等真正体现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社会生活各方面。

第三,充分发挥女性的主体性能动性,提高女性拒蚀能力。要注重启发女性发现自己的各种潜能,学会独立思维,争取自我言说的权利;通过赋权女性增强女性的发展能力和自我调适与社会适应能力;宣传女性的社会和家庭贡献,鼓励女性把握好时代赋予的各种机遇,创造出彩人生;要构建适宜于现代观念、适宜女性权益维护、适宜于培养女性高尚道德的现代规范,塑造现代女性自主、自立、自尊和自强的形象,使传统文化的合理因素焕发出时代生机。

第四,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特别是男性支持,建立防范封建“女德”传播的阵营。在父权文化传统深厚的中国社会,改变不平等的性别文化是一个全社会都需要参与的系统工程,而男性的觉醒和参与支持更加重要。在日益多元开放的时代发挥男性的作用显得特别重要,只有越来越多的男性参与陈旧性别观念和制度体系的改革,传统“女德”观才会加速式微,男女才会更多从社会发展中平等受益。

(作者为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本文系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专项课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研究”(项目批准号: 18VSJ105) 阶段性研究成果)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