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李雪婷
在“2018女性影响力论坛”上,作为主办方的李晓晔的身份其实和到场嘉宾一样:都是互联网创业浪潮中的一分子。所以,在致辞中,野马财经创始人李晓晔特别理解这些女性创业者光鲜背后的苦衷,“我深知女性创业的不容易和优势。在创投圈有一个著名的‘四不投’定律,即女性创业者不投、夫妻店不投、40岁不投和太年轻不投,但随着这几年女性创业者做出来的成绩有目共睹,比如滴滴的柳青、摩拜的胡玮炜等都是非常优秀的女性代表,整个创投圈也开始逐渐改变这种刻板的印象。”
创业路上的李晓晔,正在寻找着财经媒体报道的突破路径。
创业源自对传统媒体的焦虑感
野马财经成立于2015年1月,是一家专注于财经、金融领域报道的新媒体平台,旗下拥有多个财经新媒体品牌,涉及上市公司、互联网金融等领域。
之所以起名野马财经,是因为来自内蒙古草原的李晓晔,很欣赏野马这种动物身上的可贵品质,“爆发力和耐力强,桀骜不驯,天马行空,另外,野马的边界感也很强,很少迷路,这和我们做媒体的很多品质比较接近。”
创业之前,李晓晔在《第一财经日报》《彭博商业周刊/中文版》等几家知名媒体完成了职业生涯的晋级。2015年,正是微信公众号开始渗透进人们阅读生活的时候,她和几位同行随之陷入深深的焦虑:“看着传统媒体发行量锐减,广告锐减,怎么办?大家仿佛都在一条渐沉的船上。因为不甘心,就商量一起做了野马财经,感觉以往财经媒体的痛点,都可以在这里尝试着去改变。”
新媒体创业正在书写当代新闻史
在李晓晔看来,很多传统的财经报道晦涩难懂,罗列一大堆数据,逻辑也没有,读者还要从数据里去分析你想要说什么,“没有考虑到读者看报道的便利性,财经记者的任务其实就是将专业术语翻译成大白话,让大家把知识吸收,看明白。”
另外,她也希望通过更加接地气的报道收获更多的读者。“之前我们对财经媒体的误区就是曲高和寡,认为它是给精英看的,服务金字塔顶端人群的。随着经济发展的加快,普通人群都有了理财的需求,却缺少理财知识,容易上当受骗,我觉得这是财经媒体没有做到位,没有把财经新闻普惠化。”
李晓晔着力组建采编团队做原创内容,并且把野马财经旗下的微信公众号在定位上加以区分:“野马财经”只做上市公司,A股资本市场;“独角金融”负责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报道;“金融街侦探”就做财经新闻的娱乐化。每个公众号的内容都很垂直,又能在运营上打组合拳。
“过去一份财经报纸,40万份发行量已经是很大的量了,我们现在单篇文章全网阅读量能达到100万。”新媒体的影响力给从业者很大的想象空间,另外,在保证专业度的前提下,新媒体呈现的形式也更加灵活,她之前总想尝试把标题做得更能激发阅读,在新媒体里实现了。
虽然在报道和呈现形式上做了很多创新,但李晓晔还是把传统媒体的三审制度保留下来,“把控住了很多问题。写到上市公司,一旦公司股价波动,一定会有人找上门来闹。我们现在已经越来越像机构类媒体了,牺牲了很多博眼球的内容,把安全性和稳定性放在了第一位。”
目前新媒体在人员配备上很难保证和传统媒体一致的人员梯队,而高效率的产品输出需要做一些生产方式上的创新。李晓晔说,“传统媒体堪称是‘梦之队’,每个人的战斗力非常强悍。新媒体团队基本上都是一二位经验丰富、成熟的媒体人作为牵头人,然后大部分依靠刚刚毕业的年轻人为主要力量。我们只有通过生产方式上的升级再造,实现流水线的作业来进行内容生产,使内容产品达到持续、稳定的输出。”
目前,野马财经已经有了成熟的商业模式,他们把传统财经媒体赢利的方式都照搬到了新媒体平台。目前每周都有一次小型线下活动,比如近期的消费金融、区块链、掘金独角兽等内容都受到热捧,由于专家权威,话题切合热点,每次活动都会有很多粉丝付费参与,日积月累品牌信任度就建立起来了;另外,公司一直在运营的野马财经新媒体联盟,是财经、金融领域最大的自媒体联盟,汇集了财经、金融领域主流公众号1000余个,服务自媒体人,并帮助他们进行商业化,而野马通过收取服务费分享收益。
“新媒体创业每一步都是待探索的,都是在书写当代新闻史。能赶上这样一个时代真的觉得特别好。”靠着优质的原创内容以及精细化的运营策略,定位“穿透资本迷雾”“关注金融创新”的野马财经在金融圈里树立了口碑,收获了合计50万左右的粉丝读者,这也是目前让李晓晔比较满意的数字。
知识付费产品对财经媒体意义更大
2016年7月,野马财经以6800万元的估值获得第一笔500万元的投资。
创业是一场马拉松比赛。起步时,同一批创业者的资源禀赋、拿投资的情况,甚至团队构成、人脉等,都非常接近,现在过去了两年多时间,近一半已经退出。“困难和阻力是差不多的,区别就在于有的人坚持了下来,可能就差这么一下。这是一场长跑,跑到现在就跑出来了。”
她的目标是将野马财经带进财经新媒体的第一梯队。“知识付费产品对财经媒体非常有意义,以往媒体生存主要靠企业投放广告的模式,这样如有相关企业的负面新闻时,下笔的轻重多少会受影响。而由用户来付费就是对这种商业模式的颠覆,我们服务好用户,不接受广告,媒体的公信力就能有保证。所以付费内容对于其他媒体可能只是加分项,对于我们来说就一定要花时间精力好好投入研究的。”
深一度问答
记者:作为一家男性粉丝占75%的新媒体平台,为什么会想到创办一场关注女性创客的活动?
答:我们的粉丝男性居多,但有关女性创业类报道的内容阅读量点赞率都不错,因为最近女性创业者有很多亮点出现。另外,创业是一个孤独的过程,特别需要互相理解和扶持,所以我一直希望能办一场女性创业者的大party。
记者:怎么看待投资界对女性创业者的偏见?
答:我自己也加了很多女性创业者的社群,大家纷纷表示有此类经历。我后来和一些投资人聊过这事,其实他们也是从概率来倒推的,因为在目前已经成功的企业里,女性作为创始人的比例大概为5%,这样看投资男性企业最终成功的概率就会更高。
记者:女性创业者的分享,给你最深的感触是什么?
答:一场活动听下来,更加感觉女性创业的不易。女性创始人和团队关系再好,也很难像男创始人一样24小时和团队打成一片,女性的体力和精力还是比男性要略弱一些。我每天晚上8点半要哄儿子睡觉,之后再起来干自己的活,有时候干到12点我就兴奋了睡不着,第二天我还要6:50起床把儿子叫起来,给他做早饭。
记者:过去一直在知名媒体工作,换到一个创业平台后,之前媒体的优越感有没有成为你走下去的阻碍?
答:过去我一直在大媒体大平台,这种平台带来了很大的光环,所以有一些pr(公关人员)和你交朋友的时候,你是分不清他是因为你的职业还是因为你这个人。但我创业以后感受就很明显,你以为你们之前是朋友,创业后发现对方只是公关。我的心态还是比较好的,正好就此看清一些关系,不必再把精力浪费在这些人身上。
记者:在传统生产方式里,女性并没有那么多机会走到高层。但是通过创业,很多女性的积极性以及能力都被调动起来了,有了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
答:我看到的女性创业者都比较率性,大部分女性遇到事情,会处理得比较妥当,不会很极端。有的创业者和投资人动不动就在圈里撕起来了,但女性很少。
记者:您在创业中喜欢强调性别吗?
答:创业能否成功和项目本身有关,和创始人的性别关系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