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版《桃花扇》里的李香君依然貌美,但她的主演王丹凤那时已经接近20岁出头年龄的两倍,如果是现在,她还有机会当选吗?现在影星迭代更替的速度这么快,演员青葱出道,如麦子还没黄、还没长成熟就已经被迫不及待地收割了,然后又迫不及待地投入了下一个投资运作的新人养成。当我们在怀想王丹凤时,除了她的美貌和美好品质之外,我们还在怀想些什么?我们是否还怀念当年那种扎实的创造氛围和创作精神?
■ 舟子
著名演员王丹凤于2018年5月2日去世,享年94岁。王丹凤是1962年新中国首次推出的“二十二大影星”之一,被誉为“小周璇”,代表作《家》《海魂》《女理发师》《桃花扇》《护士日记》等,曾被评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2013年获第14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终身成就奖,2017年获得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华语电影终身成就奖。
少时认字不多,看电影时不怎么看、也不关注演员表,所以,那时看过的电影,多只记得其中的人物形象,尤其是那些古装电影。非古装、反复看过多次的,如《渡江侦察记》,我能记得那位帅气英勇的连长不是王心刚就是唐国强或……演的。原谅我,记忆力不够好,关键是岁月已经过去很多年了,那些老电影已如漂渺的如烟往事。
而《桃花扇》是我印象深刻的一部,多年之后还念念不忘。大概是因为其中的李香君太美了,而且那么有骨气。里面的侯公子也很俊,那时不流行“帅”这个说法,男女都可用漂亮来说。大概是因为这两人又美又帅,丝毫不逊于现在的时尚明星,所以,我一直以为这部电影是当年的“香港制造”,把李香君的演员误为了另一位香港影星。因为当年,香港是时尚的策源地。虽然,电影是黑白的,但丝毫没有影响二位的美与俊。阮大铖还有那些有关历史大势的风云情节我没看懂,不明白为何好人一会儿又变成了坏人,只是电影结尾处的印象很深:一番分离的波折之后,他俩可以再见了,她经历了血溅桃花扇,他远远依依走来,她却决然拒绝与他重逢,好不悲伤,而且是一种历史感的大悲,即使我那时那样的小人儿也感受到了,为他们的错过难过……至此,李香君、侯公子成了我记忆中最凄美的劳燕分飞的一对。虽然,后来在文学课上知道了李香君的拒不重逢是青楼女子亦有大义的表现,因为侯朝宗投降了清廷……我还是不能释然这份错过的凄然:“桃花扇底送南朝”,李香君这位烈性美人的血白白溅落了,她的一腔情怀白寄托了;侯公子还是那么温润,翩翩而来,但似乎有了几分可恶……
这次众人怀想王丹凤之际,我也得以弄清当年我看过的《桃花扇》里的李香君原来是她演的。我认同:那时的作品红但演员不红;我遗憾:我记得那位李香君,却不识这位主演王丹凤。王丹凤的名字,我当然是知道的,但我窃以为:她在20世纪40年代就是大明星了,我还能赶上在电影院里看她的电影?所以,我没把这二者关联上。这次查了资料后知悉,电影是1963年出品的,我看时应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了,具体哪一年无据可考了,我是跟着家中大人一起去的,但他们也未必记得清楚是哪年了。他们知道那个李香君是王丹凤吗?他们那时追星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全国人民大概还是追星的,因为1962年就首次推出了“二十二大影星”。
这次我又留意了一下王丹凤的年龄,她生于1924年,推算起来,摄制1963年版《桃花扇》时,她三十八九岁。以现在的“风尚”看来,这样的年龄演一绝代佳人是否年龄偏大了?我不知道那时的风尚,但如果她是在这样的年纪演的李香君则令我不禁要向那时的电影界致敬了,因为我想起了几年前拍电影《金陵十三钗》时全国选女主演的事,给我的感觉是:非年轻貌美者莫属。1963年版《桃花扇》里的李香君依然貌美,但她的主演已经接近20岁出头年龄的两倍,如果是现在,她还有机会当选吗?现在影星迭代更替的速度这么快,演员青葱出道,如麦子还没黄、还没长成熟就已经被迫不及待地收割了,然后又迫不及待地投入了下一个投资运作的新人养成。貌似总在新人辈出,但能够成长为大树之才者鲜有。影视业更多拼的是演员的年龄和营销的宣发,而非演技和作品。长此下去,以后终生成就奖的女性人选是否有后继乏人的危机?因为她们往往在年纪轻轻时就被更幼稚的后来人拍掉了。
关于王丹凤,有文章写道“16岁开始演戏的她,书写了一个女演员的史诗”,我想:从16岁开始,从艺40余年,她的演艺史诗不可谓不长。可是,我又担心:目下的女演员,还能有机会书写这么长的史诗吗?即使她们有心有力。
最近,有人还在怀念87版的电视剧《红楼梦》,该剧在网上评分颇高,令人难忘。那部电视剧里也有无数佳人,但后来还活跃在演艺这片天地中的尚有几人?王丹凤的《护士日记》我没有看过,但片中“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到这里”的儿歌耳熟能唱,现在的电影还有这样有影响力的儿歌可以奉献给广大观众吗?崔永元正在大战范冰冰的“阴阳合同”,现在演艺界的“戏外戏”是否盖过了“戏内戏”?这样的戏码是否偏离了“戏大于天”原有的真正含义?当我们在怀想王丹凤时,除了她的美貌和美好品质之外,我们还在怀想些什么?我们是否还怀念当年那种扎实的创造氛围和创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