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8年6月7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综合新闻 沈跃跃出席第十届海峡论坛·海峡妇女论坛活动 进一步兴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高潮 扎实推进妇联家庭工作 唱响致富“山歌”摘掉贫困帽 “小家”带“大家”环保不停歇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新任务新要求在贴近基层服务民生中增强妇女群众工作本领 粤港澳大湾区成立女企业家联盟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1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新任务新要求在贴近基层服务民生中增强妇女群众工作本领

□ 刘梅(广州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妇联组织增强妇女群众工作本领,必须牢固树立以妇女群众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将联系服务妇女群众工作落到基层社区做细做实,踏踏实实为妇女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用周致暖心的服务引领群众思想、获得群众口碑、夯实群众基础。

推进妇联工作社区化,把老百姓家门口的妇联建好用好

社区是妇联组织的神经末梢,是了解和响应群众需求的第一站,是联系服务妇女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激活组织末梢,广州市妇联大力推动妇联工作社区化,不断下移工作重心,着力建好用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妇联组织。

广泛吸纳社区化工作队伍——全面完成2687个社区(村)的“会改联”工作,尽可能地把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热爱妇女工作、群众威信高的女性都吸收到妇联组织中来,极大增强了村(社区)妇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分类建设社区化工作平台——研发全省第一本“妇女之家”SOP标准作业指南,指导基层立足区域特色分类建家,其中海珠区妇联探索的“区级妇联主导部署、地区妇联自主运作、社会组织联盟服务、专家智库技术支持”的“妇女之家”建设模式,南沙区妇联着眼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的穗港澳合作的“妇女之家”平台,从化区依托村级“妇女之家”建设乡村儿童活动中心等创新实践,在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闯出了一条特色化服务的新路子。

下沉实施社区化工作项目——联合市财政部门建立起“每个街(镇)年工作经费5万元+村(社区)妇女人均2元”的基层经费长效保障机制。通过开展公益创投项目,广泛汇聚社会爱心公益资源,将困境妇女帮扶、妇女创业就业、儿童教育、妇女健康等16项服务项目下沉到社区,实现社区项目的集群化和精准投放,使广大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随时随地看得到妇联、找得到妇联、体验得到妇联。

实现妇联工作网络化,广泛联结体制内外线上线下优势资源

在组织方式上适应新的社会结构变动,构建多元、立体、开放的组织架构和运作体系,在工作手段上适应网络时代特点,有效运用互联网思维和网络新媒体开展“网上妇女工作”。通过实体、网络两端发力,推动妇联工作转型升级。

织密织牢组织网络,构筑妇联工作良好“生态圈”和“朋友圈”——一方面以妇联区域化改革为切入点,创新基层妇联组织架构。早在2002年就开创试点了地区妇联建制,大胆探索将街道妇联全面改建为地区妇联,打破体制机制障碍,解决街道妇联人财物资源薄弱、工作开展困难的现实难题。另一方面,着力构建跨区、跨界、跨部门“合作、互惠、共赢”的融合模式。在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中,做足“联”字文章,探索形成了一套“挖掘妇女儿童和家庭领域痛点——借助媒体呼吁、名人效应凸显问题——抓住政策契机推动成为政府意志——推动完善公共政策激发社会公众参与——增进女性福祉”的全流程运作模式,成功推动了系列重大民生工程建设。

善用互联网,将妇联服务推到群众指尖——立足广州国际通信和互联网创新枢纽的优渥土壤,推动妇女工作向“互联网+”时代迈进,新媒体平台日益齐备,规模越来越大。其中,广州市妇联建设的“花城人家”家庭综合服务平台和海珠区妇联“益家易”平台,集成了政策宣传、线下导流、优质服务和大数据分析等功能,形成了较高品牌知名度。针对当前妇联互联网建设运营普遍存在的平台缺乏整合、内容吸引力不足、线上线下尚未形成一盘棋等问题,加强统筹规划,在平台建设上适度做“减法”;坚持用户至上,内容为王,在内容与产品上加倍做“加法”;积极借脑借力,科学作为,加强与妇女儿童家庭需求紧密相关的互联网平台和民间草根自媒体大号的合作。努力实现妇女工作在实体领域和网络空间、线上和线下两个渠道两条战线的融通并进,全面提升全媒体时代妇联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注重妇联工作品牌化,精准聚焦妇女群众的难点痛点

妇联服务要覆盖更广泛的妇女群众,就要在提高品牌的识别度和提升服务的有效性上下功夫,在妇女群众难点痛点上找准服务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着力塑造提升妇联服务品牌影响力——过去几年,广州市妇联通过服务整合,打造了“花城人家”家庭建设工程、“红棉睿丽”女性创业发展计划、“万事兴”维权工程和“玫瑰公益”民生行动等四大品牌,品牌化战略已经初具规模。随着妇女群众对美好生活多元化、精细化的需求越来越大,妇联的服务更要注重精准定位目标人群,更加注重品牌项目设计,更加注重增强用户黏度,将妇联品牌深深植入群众心中。

持续加大妇联公共服务产品供给力度——在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上动脑筋、想办法,从全国规模最大的13个儿童公园与儿童活动中心建设,到覆盖全市的800间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计划,再到资金池5400多万元、覆盖116万名妇女的“广州妈妈爱心互助计划”等一批公益项目,妇联的公共服务产品供给日益丰富。我们将始终坚持需求导向,持续拓展“玫瑰公益行动”,瞄准“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努力在解决妇女就业、权益保障、母婴健康、幼儿托育等重难点问题上寻求更大突破,进一步增进妇女儿童的获得感、幸福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