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姜士发(右)和廉士芳在青岛文登路为一位外地游客指路。作为服务上合峰会的城市运行志愿者,家住青岛市北区延安路街道明霞路社区的姜士发、廉士芳夫妇比以往更加忙碌。姜士发今年74岁,妻子廉士芳72岁,两位老人自退休后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和捐资助学等公益活动,已有十多年时间,是街坊邻居熟知的志愿者“夫妻档”。2008年,姜士发、廉士芳夫妇曾担任北京奥运会青岛奥帆赛城市运行志愿者,十年后能作为志愿者再迎盛会,二老倍感骄傲和自豪。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摄)
□ 新华社记者 席敏 苏万明 张旭东
6月的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城市街道整洁明亮,市民热情洋溢。
山海之间,更加时尚、活力、浪漫的青岛,正以全新姿态迎接上合青岛峰会的到来。
亮丽城市会客厅开放
白天,宽敞的城市街道两边,上合组织有关国家国旗随风飘扬,身着统一服装的志愿者热情周到;夜间,沿海建筑灯光绚丽,倒影在海面上流光溢彩。
这是记者连日来在青岛看到的情景。
青岛,这座洋溢青春活力的城市,亮丽的城市会客厅已经开放。
在峰会新闻中心附近,崂山区集中两个月进行封闭改造,将石老人海水浴场打造成滨海城市客厅。大海、沙滩、绿植、综合球场、夜晚如星星放光的荧光石……海内外宾朋可以漫步海滩,呼吸海边新鲜空气,甚至来一场五人制足球赛。
青岛主城区沿海一带,夜景如梦如画。海滨高楼上五颜六色的灯光不断变换,大海、帆船、海鸥等影像不时在由海边建筑组成的“大幕”上滑过,景象令人惊叹。
城阳区是上合青岛峰会“迎宾第一站”。海内外宾朋从机场口岸出来后,将看到一个多种鲜花组合而成的上合组织会徽。驶上迎宾大道,左侧鲜花“地毯”上,八个红色篆体字“合作共赢、协同发展”赫然入目。
许多市民也以“东道主”的主人翁意识,自发为上合青岛峰会营造浓郁气氛。
青岛市市北区民间雕刻“达人”李守敬,耗时4个月创作的铜版画《上合青岛峰会图》近日完成。宽35厘米、长2.2米的铜板上,碧海青天,高楼林立,祥云飘荡,从汇泉湾、八大关到五四广场、奥帆中心再到上合峰会主场馆,青岛前海一线知名景点跃然纸上,尽收眼底。
“作为青岛900多万市民的一分子,我希望用自己的手艺,让更多海内外宾朋了解青岛、爱上青岛。”李守敬说。
热情青岛期待海内外宾朋
横贯东西的香港中路上,来自青岛大学的志愿者袁梦始终面带微笑,引导游客有序地通过路口。尽管腿有些酸软,但她却充满自豪。袁梦说:“能为峰会尽点力,辛苦并快乐着。”
青岛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督查处处长徐建民介绍,来自青岛党政机关、街道社区、城市交通、安保、医疗、旅游、商贸、电信等行业的近2万名志愿者已正式上岗,在城市社区、道路和银行、机场、火车站等窗口行业提供城市运行服务保障。
在青岛机场,500余处电子显示屏、灯箱广告、挂旗等显示着“青岛欢迎您”“喜迎上合”等欢迎语,迎接峰会氛围浓郁。
为迎接海内外宾客,青岛火车站开展骨干人员英语口语培训班,大幅提升客运职工的英语应用能力,为外籍旅客提供引导服务。在青岛北站,铁路职工陈东放弃休息时间,积极参与青岛北站亮化提升工作,让北站成为环湾一处标志性灯光亮点,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各国的朋友。
节俭而不减精彩
据了解,青岛峰会所有场馆以原有建筑改造而成,有关设施的规划设计过程中也提前考虑了后续利用。比如作为主场馆的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会后将转向企业市场化运营,打造市民中心、文体中心、会议中心、城市客厅,成为多元化滨海旅游新景观、新地标。
在峰会会场选址、场馆规划设计、装修装饰、文艺演出、艺术创意设计等方面,青岛市精心谋划、精雕细琢,将中华传统文化、“一带一路”倡议、山东和青岛特色等元素巧妙融入其中。会场所在地是青岛“山、海、城、湾”融为一体的标志性景观,主场馆外形设计寓意“腾飞筑梦、扬帆领航”。
青岛市委相关负责人说,青岛市把筹办工作与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相结合。坚持精打细算,强化后续长期利用,实现精彩筹办和节俭筹办有机统一。
啤酒之城、浪漫之都、活力之城……青岛,正以更加时尚的面貌,期待海内外宾朋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