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苏建军
在河南焦作农村,沼气池、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和秸秆产气工程正逐步替代农村饮食起居长期离不开的燃煤,节能又减排,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巨大改变。近日,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来到河南焦作的苏家作村,看到有几百户村民已经用上了沼气。村民们都高兴地说,有了沼气方便多了,便宜多了,也卫生多了。
变废为宝
记者看到,苏家作村边的水沟里流淌着的是清水。村民说,这里原来污水横流,现在建成了沼气工程,可以变废为宝,还可以发电,周边村民用沼气做饭,沼液沼渣还能作为有机肥,一年能省下40多万元的化肥农药呢。
村边沼气池项目的技术指导专家李艳芬,是焦作市农村能源环境保护管理站站长,为推广沼气技术一干就是30年,一直在乡村的小路上奔走。她先后荣获全国农村能源建设先进工作者、全国污染源普查先进个人、焦作市首届“十大女杰”等荣誉称号。多年来,在李艳芬和她的同事们的努力下,焦作市发展沼气池13万座,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130处,农户年可节省燃料和电费5000万元,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1200万元,农产品增收2000万元,农民年累计增收节支8200万元。规模是她们一户户做工作建起来的。
很多年前,在农村地区推广使用沼气是艰难的,刚开始是一户一户的建沼气池,技术跟不上、管理跟不上,其他等等都跟不上,往往是半途荒废。到2001年,全焦作市使用沼气的用户寥寥无几。李艳芬走进农户家中面对面讲解,并选取几个村庄示范,到2005年,全市使用沼气用户达到1万户。
而近年来,发展形势更是大变,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她们依靠政策补贴、企业参与、大项目建设、技术管理,全力推广沼气普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如今,全市使用沼气用户12.8万户。新建成的沼气池正在源源不断地提供“绿色能源”,在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焦作市温县赵堡村,50亩小麦超高产攻关试验,把农村沼气与小麦超高产绿色栽培结合起来,在小麦全生长期,不施化肥,不用农药,用沼渣和沼液来替代化肥农药,节省了投入,降低了污染,提高了小麦产量和品质,经国家小麦工程中心组织专家验收,平均每亩增产50公斤,节支260元,创造了小麦绿色栽培高产新纪录。
焦作“绿色能源”的直接受益者是农民。焦作市赵和乡苏庄村农民牛新采用猪、沼、果三位一体生产模式,用沼渣给3亩果园施肥,用沼液防治病虫害,每公斤苹果可多卖0.2元;用沼气育肥、照明,年出栏生猪600头,几项相加,一年增收30多万元。
在苏家作村边的沼气站,沼气项目负责人毋有志对本报记者说:“我在这附近有养殖场和一万多亩的承包地,自从合作建了沼气池向村里供气,村民们对企业友好多了。”
绿色推广
记者在河南焦作农村了解到,推进大型沼气工程建设,是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措施。近年来,随着养殖业向规模化、集中化、产业化方向的发展,畜禽粪便的污染问题也出现集中化、重度化的态势,已经成为农村主要污染源之一,给农村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养殖业及加工业的禽畜粪便污水通过科学的处理,可以转化为可再生、可利用资源。
大型沼气工程就是将禽畜粪便污水,经过固液分离、厌氧、好氧及综合利用等环节的处理,最后得到清洁能源和高效有机肥,为大气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大型沼气工程建设,也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畜禽粪便污水、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通过大中型沼气工程的厌氧处理,所产生的沼液、沼渣为周边农业发展提供优质有机肥,在治理环境污染的同时,促进了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减少了农业生产对化学肥料的依赖,促进了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推动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焦作市谷旦镇禹寺村的旧砖窑场,一个投资350万元建起的800平方米的生态环保养猪场,利用养猪场的粪尿建成沼气池,沼气发电,沼渣、沼液用于生产无公害蔬菜和水果。这个工程让村里一年节省电费18万元。
以沼气综合利用为特色的绿色栽培,已成为焦作农村的一个新亮点。焦作市利用沼渣和沼液代替化肥农药,生产粮食、蔬菜、水果的绿色栽培面积达到30万亩,直接带动饲养业累计出栏生猪58万头。全市仅用沼渣和沼液代替化肥农药生产粮食一项,每年就增产粮食650万公斤,相当于增加粮食种植面积1.3万亩。
焦作市农村沼气工程建设起步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力推广从2003年开始,2006年,河南全省把农村沼气列为十件民生之一。市农业局算过一笔账:焦作沼气池和集中供气工程的运转,每年可处理和消化畜禽粪便15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硫915吨、二氧化碳16.5万吨,节约标准煤3400吨,生产无公害生态肥和绿色农药20多万吨,对降低温室效应的影响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学实施
记者从李艳芬身上再次看到,认真做事是绿色项目成功的基本保证。
在推进大型沼气工程项目时,河南焦作严格按照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出台的农村沼气工程专项管理办法实施,各建设单位按照要求,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建设过程中做到不变更项目实施地点、不改变性质、不缩小规模、不减少投资、不拖延工期,切实按照技术标准规范施工;各项目主管部门充分发挥监督作用,督促项目建设单位,抓紧时间完成招投标,尽早开工建设,严格按照项目批复进行施工,加快建设进度,确保按时完成建设任务。
每当项目完成后,要结合附近的农田、农业园区、设施农业,开展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实施沼液浸种、叶面喷洒、沼液灌溉、沼渣施肥、温室内增施CO2气肥等综合利用技术,促进无公害、绿色农业基地建设和农业生态良性循环,提高沼气工程的综合效益。
同时要求,每个大型沼气工程在建设完成后,要固定至少一名技术人员加强后续管理,确保工程持续正常运行;项目建设过程中,要牢固树立“生命高于一切”的安全责任意识,加强施工安全意识教育,制定预防和紧急事故处理预案,确保工程安全建设,安全运行,并加强监督管理,尽早发现和解决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河南焦作依托种养殖大户建成的沼气站,已为附近几百户村民提供日常照明和做饭用气。
·延伸阅读·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由沉积物、农药、废料、致病菌等分散污染源引起的对水层、湖泊、河岸、滨岸、大气等生态系统的污染。与点源污染相比,面源污染范围更广,不确定性更大,成分、过程更复杂,更难以控制。主要由大面积施用农药化肥或污水灌溉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