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8年4月28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农村新女性 发展 “千鹤妇女文化”在乡村振兴中闪耀 乡村不是垃圾场,为何成了污浊之地? 果树整棵“卖” 土货组队“捎” 玉米皮作画 助妇女脱贫 乡约四川阆中市给擅长跳舞的小伙子说媒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千鹤妇女文化”在乡村振兴中闪耀

千鹤妇女在绘制墙体画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姚改改

□ 董琴

“妇女能顶半边天”,这句话已经响彻中国大地几十年,但关于它的渊源却鲜为人知。

在浙江新安江边的建德市梅城镇城西村(曾经的“千鹤村”),人们却牢牢记得,这句提振了千千万万中国妇女自信与自豪的伟言,与村里的妇女前辈密切相关。

“中国的妇女是一项伟大的人力资源”,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主席的重要批示源于一份有关千鹤妇女的调查,千鹤妇女由此成为全国妇女学习的榜样,这是千鹤村人引以为傲的历史。

时隔60多年,乡村振兴大潮兴起,千鹤妇女再度站上时代的前沿,“千鹤妇女文化”也被当地政府深度挖掘,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独特助力。

“60多年前,千鹤妇女就是全国典型”

沐浴着4月的春光,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前往城西村。从杭州出发,高速行驶不过一个小时,下高速后大约十分钟,“千鹤妇女纪念馆”字样的标识牌,就赫然映入眼帘。

“60多年前,千鹤妇女就是全国典型。”在纪念馆内,建德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吴康福对记者介绍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建德境内流传着“妇女下田,无米过年”的说法,民间甚至有“妇女踩过的田不长庄稼”等荒诞言论。但农民分得了土地,有的家庭劳动力严重不足。如何发动妇女参加劳动,成为当时县委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

时任建德县妇联主任的胡采薇,来到千鹤村蹲点,与农村妇女同吃同住同劳动,连续召开了无数次大会、小会,终于使得妇女们走出家庭,走上田间地头。

男女社员实行分工、合理安排女劳动力的农活,执行男女同工同酬政策,在村里创办全县农村第一个幼儿班,等等,极大地激发了妇女的劳动积极性……面对千鹤妇女参加劳动这一巨大的历史变革,胡采薇写了一篇题为《千鹤农业社发动妇女投入生产解决夏收夏种中劳动力不足的困难》的总结报告。县委对此十分重视,立即通报转发到各区委、乡党支部,并抄送地委、省委。

1955年5月24日,《浙江农村工作通讯》发表了这份报告,同年9月,该文被中共中央办公厅编入《中国农村社会主义的高潮》一书中,毛泽东主席亲自将题目改为《发动妇女投入生产,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困难》,并写了长达500余字的按语:“……中国的妇女是一项伟大的人力资源。必须发掘这种资源,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要发动妇女参加劳动,必须实行男女同工同酬的原则……”

1977年,当《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出版时,看到毛泽东主席关于千鹤妇女的批示列于其中,整个千鹤都沸腾了!

在毛泽东主席批示的鼓舞下,千鹤妇女参加劳动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涌现出了诸多全国妇女典型——苏连珠被重点培养,成了村支书,后又担任不脱产的省妇联副主席;洪水花参加了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双手残疾的傅爱娥被评为全国劳动积极分子,进京参加全国表彰会议……

在吴康福看来,千鹤妇女为“妇女能顶半边天”这句话的形成提供了丰厚的思想养料和强大的精神源泉,“甚至可以说,千鹤是毛泽东同志关于‘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最大发源地。”

纪念馆内,陈列着珍贵的史料:毛泽东主席的批示复印件、《中国农村社会主义的高潮》、《毛泽东选集》第五卷、胡采薇发动妇女参加生产时写的日记,以及当年千鹤妇女参加劳动的火热场面的黑白老照片……

“千鹤村的妇女文化,是我们村最鲜明的文化特色。”城西村党委书记唐培新自豪地说。

做大“千鹤妇女文化”这篇文章

走出纪念馆,在城西村徜徉,几乎处处可见“妇女”元素。妇女插秧、积肥等劳动场景上了墙体画;“中国的妇女是一项伟大的人力资源”这句话印在了花丛中的展示牌上;以千鹤妇女使用双铧犁为内容的油画《学耕》,入选了1972年全国美展,其复制品高高挂在“千鹤妇女纪念馆”前……

村里年代已久的小礼堂也见证了当年的历史,“洪水花从北京开会回来后,就是在这里,热情洋溢地向村民们宣讲会议精神。”唐培新边介绍边指着礼堂内顶上的一块块木板说,“就连这些木板,也是妇女主任发动全村村民捐来的。”

“这是当年办的幼儿园原址。”“当年千鹤妇女组成了全县唯一的女子基干民兵连,这是她们当初的训练场地”“这是洪水花的老宅”……唐培新向记者一一介绍。

“一馆、一园、多点”,是村“两委”对本村妇女文化的发展规划。“一馆”,即“千鹤妇女纪念馆”,是2017年唐培新把村里的老年活动室腾出来改建的,今后还将扩建;“一园”即妇女主题公园,村里近5亩土地,将用于此;“多点”,则是将各种旧址充分利用起来,重现妇女们激情燃烧的岁月。

城西村最年长的女党员方水英,讲起过去那段峥嵘岁月时几度哽咽,“以前饭也吃不饱的时候,毛主席告诉我们,妇女的力量是伟大的,现在日子越过越好了,千鹤妇女一定能创造出更美好的生活!”

事实也正是如此。记者了解到,今天的城西村妇女也在家乡建设中,当仁不让地发挥着“半边天”作用。她们在全镇大力推进“环境整治”工程的背景下,把美丽乡村之风,吹进企业、乡村、家庭:大路小道扫整洁,庭院内外、房前屋后种植花草树木;花卉墙绘添生机,创意布置、绘出耕作嬉戏图;乡风文明宣传进家门,鼓励农户积极参与到庭院整治的专项行动中。

而深挖人文底蕴,实现一村一品,也是建德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目标与要求。建德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童定干,多次前往城西村开展一线调研,专门强调要打造妇女教育基地,做大“千鹤妇女文化”这篇文章。

目前,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并串点成线形成精品线路,是梅城镇正在展开的另一项乡村发展战略。梅城是千年古镇,城西村地处梅城镇入城口,恰好在这条旅游线的起点。“通过打造特色文化发展乡村旅游是我们的宗旨,我们不仅要吸引来游客,还要留得住游客。”梅城镇副镇长彭思远说。

今年10月,连接安徽和浙江的“黄杭高铁”即将通车,通车后将形成一条黄金旅游通道。其中,城西村更是紧邻建德站点,独具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千鹤妇女”正踌躇满志,蓄势待发。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