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8年4月28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农村新女性 创富 稻田养龙虾:好了生态,鼓了钱袋 农业新科技 新技术种出优质樱桃西红柿 小小昆虫也能变成“致富虫” 今年农民直接能拿到的补贴有哪些? 姐妹创新业,湘南山区种天麻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姐妹创新业,湘南山区种天麻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邓小波

□ 张贵付

陈红芝从小在湖南郴州市苏仙区良田镇塘了坪村长大,在商海拼搏20余年,后弃商从农,回乡创业,种植天麻、蘑菇、木耳和雪莲果,自己富裕了,还带领乡亲们致富奔小康。

2011年在城里做化妆品生意的陈红芝和妹妹陈菲芝看到一档科普节目,介绍种植天麻的技术和经济效益。两姐妹觉得这是一个生财之道,决定返乡种植天麻。

天麻是一味名贵中药,药用价值和食用营养价值都很高,但对生长环境要求严格,许多人认为湘南山区不适宜种植天麻,而且姐妹俩一无经验,二无技术,谈何容易?经过半个月的拜师学艺,两姐妹掌握了种植技术,并购买了31.5万元的天麻种子,租用一辆卡车千里迢迢地踏上了返乡的路。

回乡后,她们腾出家里的祖屋,又买下邻居的一间老屋,做起了天麻培育房。为了保持恒温,她们在培育房里装了空调、安了窗帘。历经艰辛,终于成功地培育出第一批天麻种苗,陈红芝喜极而泣。

2012年,陈红芝在塘了坪村建立了百亩天麻种植基地,率先在湘南地区实现了天麻的规模化种植,并掌握了有机天麻有性繁殖和无性栽培技术,培养出产量高、生长速度快、质地好的天麻新品种。

为防止单一品种带来的市场风险,陈红芝决定培植生长期短的蘑菇,与生长期达一年以上的天麻互为补充,实现“以短养长”的新型产业模式。

陈红芝与妹妹奔赴湖南省安仁县,跟着一个蘑菇种植大户学习了半个月,学成回来后,投入500多万元,租用100亩土地,建成了一座蘑菇培育生产基地。2013年,首批袖珍菇一投放市场就备受青睐,价格比同类产品高出许多。

通过刻苦钻研,陈红芝琢磨出了“打孔膜天麻箱式种植法”,实现了天麻的室内种植和低海拔种植。2013年,她们在当地发动200多户农民在灌木林中种植天麻,生产天麻10多万斤,获利上千万元;她们的蘑菇、木耳、雪莲果专业合作社带动当地600余农户就业,其中95%是农村妇女,村民平均每户年增收2万余元。

2014年,陈红芝又成立了“郴州市苏仙区良田蘑菇种植合作社”,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方式,通过“免费育种+技术培训+保障销路”的模式,依托良田镇及周边镇村的地质地貌,种植食用菌、天麻、雪莲果等3000余亩,辐射带动农户及建档立卡扶贫户1200户脱贫致富。

目前,陈红芝的芝草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已建成6栋2000多平方米的天麻密环菌、袖珍菇养菌房,600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智能菇厂、标准化菌包厂、袖珍蘑大棚,同时,扩大天麻生态栽培项目和食用菌生产规模,完成林地种植食用菌、天麻2000亩,着力打造郴州最具现代农业产业特色的天麻、食用菌开发研究、生产加工、教学培训乃至物流基地。

如今,陈红芝正着手准备把食用菌特色种植与全域旅游深度结合,带动周边更多的农民致富奔小康。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