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岱
“掀盖头”是传统婚礼中最重要的环节,而“红盖头”也成为中国新娘的标志。当我们看到一个传统婚礼中新郎掀盖头的照片,如果问这对新人来自哪里,或许所有试图作答的人,都会从中国的地区和省份中寻找答案。而几乎没有人能想到:有可能新娘其实来自土耳其。
不仅中国,亚洲许多地区的婚礼,最重要的时刻也莫过于掀起红盖头的瞬间。中亚、土耳其以及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中都有揭盖头的仪式,这种仪式也一直流传到今天。
我们想象中的古代新娘都戴着盖头,但揭盖头的仪式其实直到南宋才产生,而在当时,这类民间婚俗也是饱受士大夫诟病的。
关于揭盖头的习俗最早记载于《梦粱录》卷二十嫁娶,南宋大臣朱光庭就批评这样的婚礼是“鄙俗杂论,不识亲迎人伦之重”。我们今日以为的传统,在当时被认为是对传统的背叛。
宋朝之前的婚礼,往往是肃穆的场合,而在宋朝,婚礼逐渐向嬉闹的氛围发展。这变化很有可能是受到外族的文化影响,而“盖头”就诞生在这个时代。而早在汉族新娘戴上盖头之前,它就是北方游牧民族一种常见的草原装束了。
就算没有婚礼,游牧民族的女子也会如此穿着,“盖头”既有“防风沙”的现实用途,也象征着高贵的身份。这也是盖头能够成为婚礼标配的原因:她们需要跨越相当远的路程,才能达到嫁去的部落,遮蔽旅途中的风沙,也是现实的需要。
不过,就算盖头来自草原,有什么理由说婚礼时“掀盖头”的仪式就一定来自草原呢?
在很多人看来,“掀盖头”这种仪式在南宋横空出世,并不难理解:盖头能够很好体现出新娘的娇羞感,而在宋朝之前就流行过“以扇掩面”的风俗。在唐朝,更是必须由人诵读完“却扇诗”,新娘才会把掩住面庞的扇子除却,李商隐就是写作这类诗的好手。
把“揭盖头”理解成“却扇”习俗的延续,表面上看非常合理。但问题在于:盖头的出现并不是因为娇羞。
最早对于为什么要盖盖头的解释出自元杂剧《桃花女》,剧中写道:“手帕儿遮蒙了我脸皮,我则怕撞见着那凶神的太岁”,也就是说戴红盖头,是怕被太岁看见。太岁是人们假设出的具有占卜意味的太岁星。民间出行、迁徙、修建房屋等都要注意忌避太岁。在唐宋之后,它不再具有天象意义,而变成藏在地下的凶神鬼怪形象。
单纯用盖头防太岁还不够,在《桃花女》一剧描述盖头风俗的段落中,还同时提及了另一种与之配套的习俗叫“举筛”:剧中的桃花女让身边人举着筛子走在队伍前,并称它为“千只眼”,说“那千只眼在前,可不把日游神先赶过一壁”。
再说盖头的颜色,传统土耳其新娘之所以选择红色作为盖头的颜色,是希望红盖头能像护身符一样,吸引走嫉妒或羡慕的目光,突厥民族认为这样会带来坏运气。但这样做也导致“盖头”在某种意义上变成了不祥之物。所以,在有该习俗的地区,无论是使用冬不拉琴、马鞭还是木棍,几乎都会强调用木制物品掀开盖头,而不直接触碰。
在《梦粱录》的记载中,南宋揭盖头时使用的是秤或者机杼,也是木棍形状的物品。试图做出解释的学者总在“秤”的文化内涵进行探究,而“不接触盖头”可能才是事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