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消息 搞清楚航天员在太空中为何会出现骨质疏松,是天舟一号在去年4月发射升空时的任务之一,如今,从太空中获取的数据,已经成为科学家开展抗失重情况下骨质疏松新药开发的依据,可以预料,让地球人有机会像“太空人”一样告别骨质疏松,很有可能成为这项研究的“副产品”。
“为大众的健康医疗作出贡献是航天医学领域的一个夙愿。”日前在海南文昌召开的 “2018太空技术和平利用国际研讨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航天医学基础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莹辉说。
这位航天员健康的女守护人表示:“我们一直在思考,怎样更深入地认识航天医学,我想应该更多地融合航天员的感受,融合不同学科的理论知识,融合太空探索的最新发现——这应是驱动航天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此次研讨会上,来自中、美、俄三国的航天员、航天科学家和医学专家,就太空技术运用于大众健康医疗的方法与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
8位与会的中外航天员中,有3位来自美国的女航天员——梅·杰米森、玛莎·埃文斯、凯瑟琳·科尔曼带来各自经历太空之行后的真实感受,受到与会人士和外界的普遍关注。
62岁的梅·杰米森是美国首位非洲裔女性航天员,作为1992年9月12日升空的“奋进号”航天飞船的飞行使命专家,在她当初8天的太空飞行中,一直在利用生物反馈技术研究减少航天员患太空运动病的方法,试验一种在失重情况下输送静脉注射液的系统,完成一项人体骨骼组织的研究实验。
值得一提的是,杰米森目前仍在“百年星舰”计划中担任首任机长角色。这是一个需要“为人类星际探索活动献身”的计划——在百年内能够让人类冲出太阳系,抵达其他遥远的星球。该计划的第一个目标是火星,或是火星的两个卫星。不过,由于目标遥远和资金所限,这项计划存在致命缺点——是一张有去无回的单程票,宇航员几乎不可能返回地球。在这个类似于电视剧《星际迷航》的项目中,作为机长的杰米森将负责指挥新型星舰飞船飞越太阳系,探索宇宙。
67岁的玛莎·埃文斯分别在1990年、1992年、1994年、1997年和2001年执行过五次航天飞行任务,是一名美国宇航局(NASA)的老兵。
在这5次任务中,埃文斯分别乘坐过哥伦比亚号、亚特兰蒂斯号,前者是美国第一架正式服役的航天飞机,后者在2011年完成最后一次飞行也宣告美国30年航天飞机时代的终结。
58岁的凯瑟琳·科尔曼在2011年5月23日离开国际太空站,作为远征27号的机组成员,她在太空中的记录是159天。
在此次空间站之旅中,身为音乐爱好者,科尔曼也自娱自乐了一把,将心爱的乐器——长笛带到外太空。她曾说,虽然NASA的主管开始对这一提议并不太赞成,不过,在她保证安全和丰富太空生活的说辞感染下,NASA开了绿灯。于是,在太空之行中,科尔曼除了在空间站完成演奏外,还尝试了与地面的乐队合办一场爱尔兰传统音乐会。
在此次研讨会上,如何让承载着人类智慧的太空技术,更好地应用到全球健康事业中是大家讨论的主题。
其实,航天技术民用化已见诸日常——尿不湿、方便面里的蔬菜包等产品,都转化自航天技术。在我国的航天技术转化民用方面,目前已覆盖汽车、电子通信、医疗仪器等多个领域。
“太空医学不仅要确保宇航员生存,同时也应进一步推广,让大众受益。”与会人士说。
“开展国际合作是太空技术应用于医疗的有效途径。”多位与会者认为,此次会议有益于中、美、俄搭建航天领域合作交流的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