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8年1月6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农村周刊 村官 乡村振兴,让希望在广阔的天地升腾 工作好不好 群众来测评 “工作队,请别走” 咱农民合作社更有法律保障了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面布局乡村振兴战略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场催人泪下的“送别风波”——

“工作队,请别走”

村民将印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几个大字的锦旗送到工作队队长郑燕手里

□ 程莉莉 文/图

2017年12月1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访惠聚”考核组来到温宿县共青团镇尤喀克佳木村,对驻村工作队进行年底考核,却意外引发了一场催人泪下的“送别风波”。

上午9点半,尤喀克佳木村的一千多位村民齐聚村委会,准备参加升国旗仪式。78岁的阿布拉·麻木提捧着一份刚刚赶制的油饼,拄着工作队年初送来的四脚拐杖,正奋力往前排挤。村民中的很多人也手捧“送别礼物”,热泪盈眶地望着主席台上的工作队成员。他们误以为考核组来了,工作队就要离开。

10点,兵团残联驻尤喀克佳木村工作队队长郑燕像往常一样主持完升旗仪式,在她和队员们踏下最后一级台阶时,站在最前排的阿布拉·麻木提大妈一把抱住郑燕,狠狠亲吻着她的脸颊,大声说到:“女儿,别离开我们,留下来好不好?”与此同时,数十双握着围巾的双手从四面八方伸来,郑燕和队员一瞬间就被五颜六色的围巾包裹住了。

从村委会国旗杆到大门口值班室只有短短200米的距离,郑燕全身挂满围巾,不得不停下数次,而她的眼泪却一直不停地流。

尽管工作队队员再三和村民解释暂时还不走,蜂拥而至的村民们依旧将一袋袋恰玛古、一盆盆土鸡蛋、棉大衣、围巾、干果等硬往队员们怀中塞。村民左然木·萨吾提将一只土鸡捧到郑燕跟前哽咽着说:“书记,你看这是你们年初送到我家的100只小鸡,现在都长大了,我们家靠它增加了一大笔收入,我想回报你们,我们全村贫困户都想要回报你们。”

村民图尼亚孜·托合提牵着一只脖子系着红绸的大羊,一直努力往郑燕身边靠,“孩子,必须把这只羊在村里吃完,不吃完不允许你走。”说着,他就把缰绳硬塞到郑燕手中。

接着,图尼亚孜·托合提大声说起工作队做的实事:“工作队出资购买鸡苗免费发放给村民,买水泥修建防渗渠,埋管修复接通自来水;工作队为我们贫困户发放暖心煤、米面油等生活物资,使我们感受到共产党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温馨;工作队还组织种植、养殖户赴兵团参观,邀请兵团专家讲林果种植、畜牧养殖技术,请来兵团专家到村里义诊,为村民送药……这些都是老百姓以前没有见过的事情。”

此刻,站在人群最外圈的古海尔尼沙·奥斯曼焦急万分,她早上才知道村民们自发组织送工作队,压根来不及准备礼物。她最后一个凑到郑燕身边,一把将耳朵上的银耳钉取下来递到郑燕手中说:“我们维吾尔族的围巾、首饰都只送给自己的亲人,这对耳环是我奶奶传给妈妈的,妈妈又传给了我,我没有女儿,我当你是我女儿。”

古海尔尼沙·奥斯曼每年都和同伴外出拾花,一到拾花收尾季节,部分种植大户恶意将拾花价格调低到1.4元/公斤。今年,郑燕早早帮全部拾花村民印好劳动合同,维护了全体拾花工的利益,整整一个冬季,全村拾花收入就达到550万元,比以往人均至少多出1000多元收入。

“女儿,我想对你说的话有1000句,但最想说的是,留下别走,至少在这里留三年。”古海尔尼沙·奥斯曼将郑燕搂到自己怀中说道。

这天上午,尤喀克佳木村村委会前,驻村工作队队员们和村民们无数次紧紧相拥,无数次眼泪直流……

村民们的“送别礼物”在村委会的房间内堆成了小山,光围巾就有500多条,几乎家家户户都送来一条。此刻的郑燕,一边低头整理礼物,一边开始盘算,蔬菜、清油送给哪家贫困户?饼干、大衣送给哪家老人?床单和饮料要给村里哪位老党员?“羊必须退还给图尼亚孜·托合提,我还要送更贵重的礼物回馈给村民,我们今后还要更用心地为村民办实事。”郑燕向队员仔细叮嘱。

尤喀克佳木村有540户村民,种植业单一,群众增收渠道狭窄,自从今年3月驻村工作队工作至今,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村里柏油路铺好了,自来水修到了家门口,富民安居房建好了,村委会建得像花园;村民家的农产品不愁销路,贫困户家的鸡鸭长大可以卖钱了;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也整建制劳务输出赴阿拉尔洁丽雅公司、阿克苏纺织城就业……村里的角角落落都浸透着工作队的心血,记录着队员们的辛劳。

临近年底,虽然是一场误会引发的“送别”,但上千名村民一句“工作队别走”的深情挽留,让工作队队员们倍感温暖,所有的付出都在2017年年末的这一天,获得了最有价值的回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