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评论员 佟吉清
岁末之际,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发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动员令,给6亿中国农村人口带来了温暖的信息。冬季虽寒,广袤的田园已经播下希望的种子,我国农业发展由此迎来历史性重大机遇,“三农”新画卷再次迤逦铺展。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是未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战略,也是未来“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分析“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政策并进行部署,首次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清晰划定了乡村振兴战略“三步走”的时间表,以及抵达目标的七条“之路”路线图。“乡村振兴战略”毫无悬念地成为2018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关键词。
“农,天下之大业也。”解决好“三农”问题,一直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创造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粮食生产能力跨上新台阶,城乡发展一体化迈出新步伐,农村民生改善达到新水平,脱贫攻坚开创新局面,农村社会焕发新气象,农业农村发展成就前所未有,令世人惊叹。
风正时济,自当破浪扬帆;任重道远,还需策马扬鞭。历史性成就举世瞩目,同时我们也要正视“成长的烦恼”。正如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所言,“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突出表现。”“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没有变、农民是最值得关怀的最大群体的现实没有变、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没有变。”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大农民对缩小城乡差距、共享发展成果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所有这一切,使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大势之所趋,发展之必然。
补齐农村短板,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付出长期而艰苦的努力。
过往的经验告诉我们:越是发展最不平衡不充分的地方,同时也是最有机遇最有可能飞跃的地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得怎么样,关键的因素是人。
从东北肥得流油的黑色沃土,到天山脚下银海般的棉花地,再到云贵高原堪比水墨画的梯田,占农村劳动力65%的农村妇女,不仅是确保粮食安全的主力军,农村经济建设的排头兵,还是良好乡风的塑造者,村务管理的生力军,和谐农村的稳压器,早已由传统家庭的“半边天”,转变为农村发展的“顶梁柱”。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妇女的贡献,也为妇女发展带来新契机,赋予其权利和能力,鼓励她们司其职、尽其才、展拳脚,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的妇女群体,不仅是乡村振兴的获益者,更是无可替代的参与者。
农业强则中国强,农村美则中国美,农民富则中国富。踏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眺望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的彼岸,那样的乡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那样的地方,“老者安之、少者怀之、朋友信之”,而奋斗,永远是连接现实和梦想的桥梁,要有“积跬步”的耐心,要多一分“直挂云帆”的魄力,男女携手并肩,坚持不懈地把乡村振兴战略向前推进,农业终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终会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终会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乡村振兴路上,妇女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希望,在广阔的天地升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