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琳斌
浙江省杭州市政府近日出台文件,明确到2020年底,累计筹集推出外来务工人员临时租赁住房4万套,以加快培育和发展当地住房租赁市场,有效缓解外来务工人员租房难问题。(12月20日《新华每日电讯》)
据介绍,临时租赁住房是指在城中村改造范围内,利用将拆未拆的酒店、学校、市场、企业厂房、集体宿舍、办公用房等建筑改建的,或在已拆平但项目短期内不实施开发的地块上新建的,专门用于租赁的集体宿舍。笔者以为,这个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低成本建设思路,是切合实际的有效办法,好比城市利用尚未开工建设的空地当临时停车场,值得各地借鉴。
北京大兴区“11·18”火灾事故造成重大伤亡,暴露出一个普遍性问题:在不少大中城市,安全、廉价的公租房严重不足。有严重安全隐患的群租屡禁不绝,根源也在此。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有效缓解,类似的悲剧恐怕还会重演。
住建部等七部门早在2010年就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从这些年的情况看,各地公租房的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这主要是因为,在寸土寸金的大中城市,可供建设公租房的地皮不易供应,加上公租房建设投入大,又属保障性住房,不能上市买卖,租金相对不高,资金回笼慢,户型受限制,银行和社会力量都不是很感兴趣。就是说,在这个问题上,如果主要靠市场自发力量的调节,难以从根本上缓解;然而,如果主要靠政府用传统的办法投资建设,囿于地皮、资金等的限制,进度又偏慢。
国务院办公厅去年出台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保基本、促公平、可持续的公共租赁住房保障体系。时间紧,任务重,怎么办?
各地政府不妨借鉴杭州的办法,集思广益,多动脑筋,灵活采取多种措施,充分盘活现有资源,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争取“短平快”地增加公租房的供应,满足外来务工人员、刚毕业大学生等人群的迫切需求。另外,还可以针对土地供应、税收优惠、财政补贴、金融支持等方面出台更加有力、更加灵活的政策,给予更加宽松的环境,充分调动企业等社会力量建设、经营公租房的积极性,以有限的财政投入带动大量的集体投入、个体投入。比如,在企业较集中的地方,政府可以引导几家企业联合起来,与有闲置土地、房产的村集体、社区合作,共同建设、经营公租房,政府给予适当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