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茹希佳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也是第四个国家公祭日。清晨寒风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北极阁丛葬地悼念活动现场已聚集了百余位南京市民,他们身着深色衣装,佩戴白色胸花,手持黄白菊花,缅怀在南京大屠杀中死难的骨肉同胞。
1937年12月,日军在南京市内鼓楼至大石桥,北门桥至唱经楼,太平门、富贵山以及蓝家庄等地,一路见人就杀,尸横遍野,血流成河。1938年1月,由崇善堂将各地尸体收殓葬于北极阁山及近山城墙根附近一带,并立了这座庄严肃穆的扇形纪念碑,它默默见证着80年前那段惨绝人寰的血泪历史。
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研究员胡卓然带领着学生在活动现场向市民展示了团队精心复原的1937年的南京地图,上面精确地标注了每一处掩埋同胞尸体的位置,“‘南京大屠杀’这个词语在1938年就出现了,1943年,美国政府的海军部长洛克斯在公开场合表态,绝不能忘记南京这场屠杀,并且把南京大屠杀和犹太人遭受的屠杀并列作为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和与法西斯进行殊死搏斗的理由,这说明,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南京大屠杀的史实已经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声援,并作为法西斯反人类罪行的重要证据,这个发现的历史意义是巨大的。”胡卓然语气铿锵地说。
78岁的南京老人朱石芹带着他近期创作的《公祭与牢记》诗词来到公祭现场,“公祭,给予死者,魂灵慰藉;公祭,警示生者,用心牢记……为振兴、为圆梦,正撸起袖子,苦干实干,正迈开阔步,向前向远……”朱石芹的父亲朱学斌曾遭到日本兵连戳十三刺刀的厄运,竟幸存下来,“我小的时候,父亲就常常跟我提起那段黑暗的历史,让我永远记住侵略者的凶残。
如今,我已近80岁了,每年公祭日前夕,我都要写一篇诗词来纪念,也时时不忘给我的子辈孙辈讲那段血泪史,为了让他们牢记苦难,不忘初心”。
活动现场,来自南京北京东路小学的学生们齐声深情朗诵《历史的显示屏》,“仿佛还感到80年前的疼痛,这一面历史的大屏幕,就这样执拗地站着,就这样清醒地站着,提示我们不要遗忘、不要遗忘……”北京东路小学三(5)班的蒯越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这首作品去年学校也组织朗诵过,今年经过修改润色,又一次全新展示出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我们要为新时代加注和平的动能,更要从小发奋读书,志存高远,为中华崛起贡献一份自己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