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业态中的女性创业特性分析》
作者:赵荔 苏靖 赵静
互联网领域一直被贴着男性标签,罕有女性创业者涉足。但现今越来越多的女性创业者进入这个领域。基于《创业邦》发布的2013年~2016年度最值得关注女性创业者榜单47位上榜者,对“互联网+”新业态中女性创业者的年龄、行业、地区、教育程度、以往创业经历、以往相关行业经历等进行了统计。总结了“互联网+”新业态中女性创业的四个基本特性:地区差异明显、事业成就型为主导创业动机、先前工作经历的“桥梁”效应和性别优势。基于此,对促进“互联网+”新业态中女性创业提出了三点建议:制度环境的优化对女性创业的促进效应将比西方更直接;发展创意产业为女性优势的发挥拓展空间;对女性人力资本的投资将有助于提升女性的社会资本。
来源:《企业经济》2017年第9期
《农民工行业分布对性别工资差异的影响》
作者:罗俊峰
本文通过就业行业对性别工资差异影响机制的理论分析,根据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采用Appleton分解法实证分析农民工行业分布对性别工资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男女农民工存在一定程度的行业隔离,相对于男性农民工,女性农民工较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低薪行业工作;农民工性别工资差异既包括行业间所产生的差异,也包括行业内所产生的差异,其中主要是由行业内男女不同酬和行业间进入时性别歧视引起,行业隔离所产生的性别工资差异能解释总差异的23.2%。
来源:《人口与经济》2017年第6期
《性别、权力与空间——农村妇女家庭与村庄权力类型研究》
作者:胡业方
本文通过对广东、陕西、上海三地农村妇女的家庭权力与村庄权力进行实地考察,在经验整体性视角下探讨农村妇女权力的类型及内在逻辑。在社会转型进程中,伴随现代化、城市化与市场化的深入,家庭与村庄的空间功能显现出速率不同的变迁。权力的实践需要以空间为载体,不同的空间功能下农村妇女家庭和村庄权力呈现不相一致的类型。按照家庭和村庄空间两个维度,农村妇女权力可划分为家庭中与村庄中的双重依附、家庭中主导与村庄中边缘地位、家庭中的支配与村庄中的自主地位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明显具有历史变迁的逻辑性。
来源:《北京社会科学》2017年第11期
《统计型歧视理论视角下的性别工资差距》
作者:郭凯明 余靖雯 蒋承
本文采用应用统计型歧视理论,提出不完全信息劳动力市场中男女劳动者体力劳动生产率差距将导致企业进行性别歧视,于是性别工资差距总是包含生产率差距和歧视两部分。雇佣合格劳动者的成本收益比的性别差距较大的职业,就业机会和工资的性别不平等程度也较高。结合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的数值模拟表明,对于存在性别工资差距的职业,性别工资差距中歧视因素的影响程度均超过60%;男女就业机会差距较大的职业,工资性别歧视程度也较高。当政府为女性劳动者人力资本投资提供补贴时,可以有效降低性别工资差距和工资性别歧视程度。本文不但为解释性别歧视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而且为反性别歧视政策提供了定量化的参考。
来源:《世界经济文汇》2017年第5期
《父母早期受虐与子女对立违抗症状的关系》
作者:侯香凝 丁菀 王海平 王莹 蔺秀云
本文探讨父母的早期受虐经历与子女的对立违抗症状的关系,通过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了亲子虐待的中介效应和儿童愤怒管理对该效应的调节作用。作者采用问卷法对359名来自北京市、山东省和云南省的14所小学一至五年级的儿童及其父母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男孩的ODD症状得分显著高于女孩;男孩受到的躯体虐待、情感忽视和躯体忽视显著多于女孩;在控制了儿童性别后,父母在童年期的受虐经历仍可显著正向预测其成年期的家庭中子女的ODD症状;亲子虐待在父母受虐和子女ODD症状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即父母受虐通过亲子虐待间接影响子女ODD症状;父母受虐通过亲子虐待影响子女ODD症状的中介效应后半路径受到子女个体水平愤怒失调(AD)的调节。
来源:《心理发展与教育》2017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