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冉学鸿
道光十九年,48岁的龚自珍由于“好直言”,受排挤与打击,于是就以父母年事已高,需侍奉双亲于晨昏为由,辞去官职,返回南方老家,那时正值五月。同年十月,他又北上接回家眷,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一路上走走停停,流连光景,写诗三百一十五首。按年份命名为《乙亥杂诗》。这组诗记录行程9000里的路途见闻,有往事追忆,有感慨忧愁。据说南归途中,诗人尚未抵家,而其诗篇已先传至家乡。因此有“诗先人到”之美谈。
龚定庵出身不低,祖上几代为官不说,外祖父更是大名鼎鼎的朴学大师段玉裁,怎么也算名门出身。门第显然主导了他的性格走向,尽管落拓风尘,仍自恃才高,言语尖刻,谈文论道时谁的账也不卖,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可叹的是龚定庵虽然不满乾嘉学人醉心考据,一心想尝试改变学风,欲图经世致用,奈何运气一直不佳,一肚子才学在生前没派上什么大用场。加上到儿子这辈更是不济,父亲爱国,儿子卖国,名父逆子,终究落人口实。
龚定庵后半生举止出常,他同林则徐、魏源、张际亮等人交好。据说在魏源契园中剧谈,他一得意就坐到桌子上,到人家送客时,鞋子都找不见了,后来被主人从帐顶找见,推测其谈笑肯定惬意,手舞足蹈,鞋子飞出去也不知道。考量诗人生平,闻者不知喜耶悲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