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作为传统性别文化的有力挑战者,理工类女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往往面临更多阻碍与惩罚。冲破这些障碍,需要理工类女大学生个体具备从事理工类职业的坚定决心,在求职面试中打破传统性别刻板印象,积极展示出独立、负责、理性的一面,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以技术立身。同时,需要学校教育者意识到这一群体的特殊性,有意识为培养其领导者潜质提供机会,在学校教育中纳入社会性别教育,使其有具备应对性别偏见的主动意识和能力。
■ 刘天红
随着大学招生规模的扩大与普通高校在校女大学生比例的增加,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备受关注。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大学生中女生占比达到52.5%。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导致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之劳动力市场中所存在的结构性供需不平衡问题与性别歧视现象,都使女大学生就业面临重重挑战。而这其中,理工类女大学生所面对的求职压力与职业发展压力,又具有特殊性与复杂性,需引起特别关注,采取区别化措施。
11月23日,在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支持下,由戴尔易安信中国卓越研发集团与为好优女生职业发展学院合作开展的“工科女生生涯发展论坛”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办。论坛邀请来自戴尔易安信中国卓越研发集团的软件高级主管工程师汤海鹰、高级软件工程师赵利娜就理工类女大学生关心的职业发展话题展开对话,通过发挥受邀嘉宾的榜样作用,增强理工类女大学生的职业发展信心。
做职业性别隔离的勇敢挑战者
受制于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在职业的横向分工中,女性往往被划定在行政、人力资源管理、文案写作、公关等具有很强人文色彩的非核心部门中,在建筑、水利、航空航天等工程类职业中,女性往往被排除在外。作为男权文化的制度安排,这种排斥并非仅存在于大学生择业这一环节,而是显示在女性人生发展的各个环节中:从孩提时代玩具的性别化选择、中小学教育阶段老师关于“女生不适合学理工科”的充满性别偏见的“教诲”、高中时代文理分科的选择、大学入学之初专业的选择、大学毕业时劳动力市场的性别歧视直至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培训、晋升等各个环节,都对女性从事理工类职业一步步进行排斥。
理工类女大学生在毕业时,业已成为男权文化的强有力的挑战者。而当其在这一道路上继续前行时,又将持续面临挑战,她们也会持续为这种挑战付出代价,遭遇“惩罚”。这种惩罚首先表现在有志于继续从事理工类职业的女大学生的择业困难,其次表现为大学生起薪的性别差异。传统性别观念是导致劳动力市场排斥工科女大学生的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面对这种排斥,女大学生更应该树立信心与决心、培养自己扎实的业务素质,并在求职面试时注意展现出果断、独立、理性、擅长逻辑思维的一面。
首先,“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定决心可以成为女大学生冲破障碍的持久动力。一名飞行器设计专业女生的求职经历令人鼓舞。该生具有坚定的从事飞行器设计行业的决心。她的求职过程持续了10个月之久。很多次面试中,只有她一个女生,其余都是男生,面试者甚至直接忽视她的存在,仅与在场的男生进行交流,她发出的无数简历都石沉大海。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之后,她终于被一家研究院录取。相比之下,有些女生则不那么幸运,在性别偏见的压力下,部分女生会选择放弃理工类行业,转而从事“女性友好行业”,理工类专业学生中,毕业后不从事本专业的女生比例要高于男生。
其次,要敢于打破传统性别文化中对女生的刻板印象,展示出积极、独立、善于思考的一面。在被问及女性的哪些品质最被雇主看重时,赵利娜认为,女生具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保持开放的态度和乐于学习的精神是最受欢迎的。虽然女生的这种品质往往被来自社会的偏见和教育者的观念抹去。为好优女生职业发展学院创始人刘治敏认为,女生有时还不得不以退为进,在满足用人单位对女生的性别期待的同时,积极展示出自己身上所具有的“男性品质”。有些用人单位在不得不需要招收女生进入项目组时,也往往带着女生可以在项目组中承担文案写作、人际沟通与协调的传统性别角色期待,这种情况下,女生不妨利用用人单位的这一心理,积极承担这一部分工作。与此同时,展示出自己果断、富有责任感、充满理性的一面,以获得就业机会与职业发展空间。
再次,专业技术能力是立身之本。汤海鹰认为,专业技术能力永远是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素质。女生想要在理工类领域获得发展,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和技术能力。
最后,掌握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之道也是保证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何时生孩子更合适”是在场女大学生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汤海鹰认为,走向工作岗位后2~3年生育可以降低生育对工作造成的负面影响。在这一时段,员工(如果工作足够努力的话)已经可以在工作中占有一席之地,也能比较熟练的处理分内的工作,此时因为职级还不高,所需要承担的责任和压力相对较小,是一个较为合适的生育时期。这也有利于在生育之后,重回原工作岗位。关于养育与照料压力,嘉宾指出在养育与照料孩子的过程中,要高效利用时间,尽量在工作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不拖泥带水,富有工作热情的母亲也可以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对孩子成长起到激励作用。
理工类女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再反思
关于理工类女大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研究者已经多有论述。结合此次活动,笔者认为推动理工类女大学生职业发展除了女大学身自身的积极努力之外,还需要学校教育的支持。
首先,在理工类学生教育中,应注意理工类女大学生的特殊性。虽然这种特殊性并不是由女生能力上的欠缺所致,但社会观念的影响却在客观上削弱了其自信心。应有侧重地推选女生作为学生科研项目组的负责人,在业余课外活动中,也要有针对性地打破“男主女辅”的分工状态,由女生作为活动的发起者和领导者。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渐渐培养理工类女大学生的主动性,培养起独立、负责任的品质,从而有利于其在就业过程中胜出。
其次,人文素质教育,尤其是社会性别教育对理工类女大学生发展非常重要,应该开设相关课程。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开阔视野,使女大学生将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关联,认识到女性参与理工类行业的重要意义,降低中途易辙的概率。社会性别教育可以使理工类女大学生意识到自身所面临的困境是由于社会中所存在的性别偏见导致的,而这种性别偏见源于不合理的性别制度,进而在面临偏见和歧视时,可以有意识地进行反击。令人欣喜的是,“90后”“00后”一代已经越来越具有自发的性别平等意识,这将有利于其打破不合理的性别制度的束缚,追求自身的自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