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11月27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女报视点 养老与家庭服务业如何产教融合 为了那些孩子,爱上新疆支教 为救命药供应打造制度“定心丸” “免费晚托班”多多益善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1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服务供给规模不大、种类单一、质量不高

养老与家庭服务业如何产教融合

编者按

11月25日,湖南养老与家庭服务业产教融合高峰论坛(2017)举办,来自海内外高校的专家学者及养老与家庭服务业的企业代表等与会,共同探讨养老与家庭服务的相关话题。目前,养老与家庭服务供给严重不足,服务供给的规模不大、种类单一、质量不高。究其原因,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是从业人员总体数量不足、文化素质普遍偏低,高技能专业人才匮乏。专家建议,应加大政策扶植力度,推进产教融合,促进人才培养和有效供给。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邓小波

“养老与家庭服务的社会需求强劲且紧迫,但适销对路、种类多样的服务供给乏力,服务质量差强人意,这源于支撑行业发展的专业人才极度短缺,需要引起足够重视。”11月25日,湖南养老与家庭服务业产教融合高峰论坛(2017)在湖南女子学院举办,来自海内外高校的专家学者及养老与家庭服务业的企业代表等与会,共同探讨养老与家庭服务的相关话题。

养老服务需求呈井喷式增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与会专家指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程度急剧加深,二孩政策全面实施,社会对养老与家庭服务的需求迅猛增长,养老与家庭服务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养老服务社会需求呈井喷式增长态势,据民政部《2016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3亿,占总人口的16.7%,65岁及以上人口达1.5亿,占总人口的10.8%,未来20年老年人口将以年均近千万的规模快速增长。据全国老龄办最新统计,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已达4063万人,按照国际3名失能老人配备1名护理人员的标准,我国目前约需养老护理人员1300多万。就湖南来说,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明显、失能化加剧。据《湖南省2016年度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省60岁及以上人口达1201.07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总数的17.61%,其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达192.2万,占全省老年人口的16%,养老服务市场需求日益旺盛。

人才供给严重不足

目前,养老与家庭服务供给严重不足,服务供给的规模不大、种类单一、质量不高。据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统计,目前我国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仅有2500多万人;当前全国养老机构人员不到100万人,持证上岗的人数不足10万人,缺口达千万人。究其原因,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是从业人员总体数量不足、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行业高端管理人才空白,高技能专业人才匮乏,一线服务人才急缺。据统计,85%的从业人员只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接受过养老与家庭服务专业教育或培训的人员占比很低。

专家指出,导致养老与家庭服务整个行业从业人员文化水平偏低、职业化程度不高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行业处于粗放发展阶段,规范化、职业化、规模化程度很低,社会认同度不高。目前,从业队伍以40岁以上的农村妇女为主,在公众心里造成“轻技术、重体力”行业形象,同时行业劳动强度高、工作环境差、社会保障不健全、工资水平低,很难吸纳年轻、优秀人才进入该行业,也较难吸引学生报考高校养老与家庭服务相关专业,专业人才储备成为无源之水。另一方面,专业人才培养与培训重视度不够、支持度不高。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相继出台一系列促进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落实配套政策体系尚未建立,对行业发展特别是对高校开办养老与家庭服务相关专业的政策扶持、财政投入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再加上行业的社会认同度、参与度不高,导致高校养老与家庭服务相关专业办学规模小、人才培养水平参差不齐,从业人员培训机制不完善,呈现出高校冷、社会热,招生冷、就业热“两冷两热”的人才供求极端失衡现状,严重滞后于养老与家庭服务行业发展需要。

专家:推进产教融合,促进人才培养和有效供给

行业发展,人才是关键。与会专家指出,养老与家庭服务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从战略高度,由地方政府、高等院校、行业企业及社会各方共同推进。

为此,与会专家提出了养老与家庭服务人才培养的对策与建议。首先,要加大相关专业建设扶持力度,夯实养老与家庭服务业人才培养基础。目前,我国高校养老与家庭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模很小、层次不高、基础薄弱。全国只有5所本科院校开设家政学专业,养老本科专业开设还是空白,尽管近年来在国家和地方的倡导下,高职院校逐渐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科专业,但每年毕业生也不过四五千人,与行业数以千万计的专业人才需求缺口相比“杯水车薪”,因此,必须强化养老与家庭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在政府引导下,动员高校、行业企业、社会各方力量,加强相关专业建设,夯实养老与家庭服务业发展基础。

其次,要深入推进全方位产教融合,提高养老与家庭服务业人才培养适切度。养老与家庭服务业人才实践性、应用性很强,其培养过程是一个需要政府部门、高等院校、行业企业等多方协同的系统性工程,必须走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之路。要加大产教融合引导力度,进一步出台配套政策,为高校养老与家庭服务相关专业开展产教融合提供资金和政策扶持,明确政府、企业、高校等各方在产教融合中的责权利,统筹规划产教融合经费、资源、信息,给予合作企业税收减免、学生带薪实习、校企人员“双挂”、校企共建基地补偿等政策优惠和财政资助。

同时,还应加大招生就业政策支持力度,扩大养老与家庭服务业人才培养规模。建立完善养老与家庭服务专业人才的薪酬补贴政策、行业指导性工资标准,提高行业专业人才薪酬待遇,将高层次养老与家庭服务专业人才纳入国家和地方人才支持计划,提升专业人才社会地位和职业认同,增强行业对专业人才的吸引力,吸引学生报考养老与家庭服务相关专业。

发挥社会组织功能应对农村养老严峻形势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宋利彩

养老问题是事关国家发展和民生福祉的重要问题。11月24日,“聚焦农村养老 探索新型模式——中国农村养老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相关领导、专家学者和民间组织代表齐聚一堂,就寻找农村养老模式和推进农村养老公共政策进步等内容进行深入探讨。

我国农村养老形势严峻复杂

“长期以来,我们把养老问题当成民生问题,但实际上,养老问题不仅是民生问题,而且是一个发展问题。”西南财经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杨成钢指出,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人口因素有很重要的贡献率,比如四川每年上千万劳动力向发达地区输出,这些留守老人给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提供代际支持,保证年轻劳动力——特别是女性劳动力劳动参与,保证了我们国家较高的劳动参与率和较为充足的劳动力供给,从而保证充足的生产要素支撑快速经济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民政部专家委员会委员杜鹏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相比城市,农村面临的老龄问题更加严重,既有农村养老不充分、不均衡的问题,也有农村老年人贫困、支持性环境不够等问题,所以需要在可持续目标下进行综合应对。

“专家预计,到203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接近3亿,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也意味着届时空巢老人将超过2亿,而相当比例分布农村,农村空巢老人日益成为重点。”河北省钻石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河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师进辉在致辞中指出。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人口所所长石人炳认为,空巢家庭不是问题家庭,但确实面临一些问题,农村年轻人出去打工给养老经济带来的经济支持更多,但是从生活照料、情感慰藉来看,是空巢家庭可能面临的矛盾。

专家建议:多途径破解农村养老问题

“农村养老要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养老服务质量,要更加关注、依靠民间的力量,从农村改革开始,在探讨中自发形成经验,转变可复制的模式,在全国进行改革。”杜鹏说,在老龄社会治理前景下,从老龄社会管理到老龄社会治理,意味着单纯从政府角度努力,转变为社会各方面力量综合参与养老服务过程,需要发挥老年人自身组织作用解决养老服务问题,以适应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本质需求。

“在社会治理情况下,不能忽视老年人组织作用,否则2.3亿老年人——到2050年是5亿老人,如果仅仅作为服务对象,远适应不了社会治理的要求。”杜鹏强调。

浙江省民政研究中心原主任、浙江省老年学学会副会长王先益也强调,农村养老应该按照家庭思维整合,补充家庭不足,维护家庭功能,而不是替代家庭的作用。此外,要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尤其是公益慈善组织的作用,解决老百姓的养老兜底问题,让老百姓在遇到问题时求助有门。

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原司长、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院长王治坤强调,要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养老社会化改革,同时,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养老的保障支持力度。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甄炳亮则强调,民间力量在参与农村养老服务中一定要做到收支平衡、略有盈余,因为完全免费不可长期持续,不仅没有生命力,更难以扩大。

河北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许祯科指出,中国的养老难点在农村,短板在农村,政府推动养老的着力点在逐步转向农村。未来养老要向四个方面转变:逐步形成低标准的养老院逐步向新建比较高的标准养老机构转变,从无助无偿的养老机构逐步向有偿有助养老机构转变,由单纯的助养养老院逐步向医养结合的养老院转变,由注重五保老人,逐步向居家老人提供全面政策性养老机构转变。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