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11月23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文化周刊 什刹海 永不消逝的书 静谧西厢 故人笑比庭中树 文人折节 墓园里的巴黎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2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永不消逝的书

人是喜欢怀旧的动物,对纸质书的缠绵难舍在所难免。所以,有人会为纸质书的春天远去,甚至可能是一去不复还而伤怀。不过,若设想一下,古时的竹简、羊皮纸也是一种书;话说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可那时的纸张肯定也与今天的纸张品相相去甚远……

■ 舟子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说,截至目前,中国纸质书已经实现销售册数连续三年8%至10%的增长。甚至,全世界范围内也有同样的现象,今年4月发布的《2016全球电子书报告》显示,全球整体图书市场企稳,电子书增长乏力。那么,纸质书的春天真的重现了吗?学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文学艺术与新闻传播出版中心主任郭晓鸿认为,可能没那么乐观,她说:“电子阅读是趋势,纸质书会一直存在,但它在未来可能会向着精品、耐读的方向发展。”

以我之见,这段报道道出了人们对于“纸质书”与电子阅读之间的“与你缠情尽悲欢”。近来,我们经常在二者的起落间喜忧:当互联网、数字化阅读兴起,开始,我们是为“未来之路”上的电子书的到来而欢欣,因为这意味着更多打破印刷时代知识传播藩篱的可能;但没多久,我们又开始惊呼、黯然神伤纸质书的“没落”,因为一部分电子阅读必然抢占了一部分纸质书的原有天地与市场。最近,每年都会看到电子书与纸质书图书市场数据的种种分析,看到纸质书形势向好时,有人往往会像某个曾经怀疑爱情的人又看到了一个分外动人的爱情故事之后说“这让我又相信爱情了”一样,说道:“啊,还是纸质书有未来。”但不管二者之间一时如何你盛我衰、此消彼长,电子阅读的大趋势是改变不了的。面对这一大趋势,纸质书其实也不必悲伤,它也有未来的发展方向,不会消失,无需彷徨。而且从环保角度来说,这还是一件大好事。

今年“双十一”之际,看到新华视点一则微博,“惊呆我们一年的快递包装盒,足足等于46.3个小兴安岭”:“2016年,我国快递数量超过313亿件,快递包装盒背后,所用的瓦楞纸箱原纸,多达4600万吨,约等于7200万棵树,足足等于46.3个小兴安岭。转,支持绿色物流,一起守护地球!”看来,“剁手节”剁掉的不只是手,还有大片的森林。同理,纸质书消耗的森林其实也不少。虽然,因为“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一般不去计较这一点。凡事都有成本和代价,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当下,森林更应得到格外的尊重和保护。如此,电子书当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性替代,让那些只需要一次性阅读使用的快餐信息和部分知识以比特的形式来刊载。

不久前,有人给我了一张购书卡,我走进了好久没去过的一家图书大厦。那里的书还是那么多,因为不是周末,人不是很多。我转了一个多小时之后出来了,什么书也没买,因为不知道该选什么书买,而我也没有什么特别想买的。有点想买的两本,一本没有,一本我在电脑上查询之后发现,它太“老”了:几年前的评论合集,而且评的是更久之前的大众流行文化。作者是我很佩服的学人,但这书我买回去还会看吗?即使看了,那些说法还会令我耳目一新吗?

目下,只要有一个稍大一点的文化现象出现,媒体上、自媒体上都是评论,漫山遍野,又快又多,虽然有的并不好。但林林总总总总合起来,也就那些料。如果我没有看过这些电子读物,我也许还会饶有兴致地去读这本书,但在这之后,实在是意兴不足了。

现在,我买纸质书的标准是:需要在书上划道道,做标记,因为看不懂,需要翻来覆去地看。虽然,我的那个“电纸书”也有标注功能,但因为使用不熟练,我从没有用过,也不爱用。纸书,就像那些出现在传统社会里的发明创造,有着共同的优点:简单好使,要而不烦。不像现在的很多电子产品功能繁复,一个人一辈子可能都运用不了其全部,但有时最基本的功能反而不过关。而且纸书不怕没有电。没电之时,电脑、网络故障之时,正是纸书大显身手之际。

人是喜欢怀旧的动物,对纸质书的缠绵难舍在所难免。所以,有人会为纸质书的春天远去,甚至可能是一去不复还而伤怀。不过,若设想一下,古时的竹简、羊皮纸也是一种书;话说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可那时的纸张肯定也与今天的纸张品相相去甚远……书的工具载体其实一直在变,演变到我们这个时代,不过是又有了新的可能——数字化。好在人们对于阅读保有的热爱一直都在,不管我们手里拿的是纸质书还是阅读器。如前述专家所言:电子化应该是未来的趋势,但纸质书肯定也会长期存在。电子书在资料的保存、娱乐性作品的传播上,都有巨大优势,但纸质书也有优势,一些学术作品,或者需要反复阅读的内容上,纸质书还是更好的选择。

“读书为学的用途是娱乐、装饰和增长才识。”英国学人培根在《论学问》里写道,“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那么,可以根据不同需要,选择适用的书,也算是现在这个纸质书与电子书“绝代双娇”并联时代的利好吧。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